APP下载

王郁洋 建立一个自己的“世界”

2014-05-21

艺术汇 2014年3期
关键词:造物观者编码

王郁洋一直保持着对造物的迷恋,他的手段多样,装置、绘画、摄影、影像等创作语言,均被其涵盖。重要的是,他通过这种手段,展示了一个已经超越了人们对艺术范畴认识之外的独特视角,他从观念入手,通过创作将其强烈的思维性穿插在了各种模拟的“事物”里面,这里面,他交给了观者一个重新认识世界的方式,这种新鲜的想法,不仅冲刷了人们的常识,甚至让人深感惊诧。

任何一个人,由于生存环境以及教育经历的不同,对相同的一个事物,都会有不同的认识。而通过“造物”,王郁洋改变了人们对以往事物的认知,在他之前的“划线者”个展中,他通过装置与绘画等作品,突出了“空间”的重量感,并选取圣经片段,整合了文本与现场“形象”的矛盾关系。当观者在空间中解读这些生成的“雕塑”和“绘画”时,首先被其形态和题目所控制并猜想其意义,这时,无数的个人经验从自身的知识层面生成,而当得知文本的大致内容时,又产生了对自我理解的否定和对文本的再次猜想与理解。这个过程,每一位观看者几乎都陷入了悖论中形成了自我无法认知却又合理的矛盾意识。这便是王郁洋对世界的一种解释,并且告诉了我们不同的答案。

通过电脑的运算,文本“我梦想着,有那么一天……上帝的灵光大放光彩,芸芸众生共睹光华”等这类辞藻,转化成了二进制编码,将这些编码置入在绘图软件里面,一个系统的三维模型产生。之后,王郁洋利用多种材料如黄铜、铁、木材、大理石等还原出已经设计好的“模型”。在这个过程中,其阐述了一个自己制作的逻辑,从文本到二进制编码再到模型以及艺术品;而当观者观看到这些作品时,确是从自己潜意识中的视觉入手,到经验判断,再回到文本理解,之后产生自我认识与新思维植入的矛盾当中。这正是王郁洋精心设计的结果,他在用观念制造一个正常的“造物”逻辑,这种文本转化后形成了的理解与观者自主理解产生了出入,他在观者与作品之间的关系上,制造了怀疑、打破常识、重新认识自我的空间。关于“划线者”的作品,可以说是王郁洋《光,像羽毛一样从空中飘落》作品的延续。当时他将作品名称“光,像羽毛一样从空中飘落”这句带有幻想与诗意的话利用电脑进行编写,之后生成一个模型并被以实际尺寸制造并陈列在空间中。在这里,他通过电脑的模拟物理空间,用灯管展示了“光,像羽毛一样从空中飘落”,制造出了诗意画面的同时,非主观想象的过程也将与原话的文学性形成了对比。

在近期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的“选择:央美的留个案例”展览上,王郁洋又延续了他的风格,他将中国文字的三十二个笔画转化成了电脑编码,当三维模型出现后,他将这些模型组成了“学院”二字,并用石膏完成了雕塑。

打破人们习惯性的思维,通过纯物理性的手段描述一段“事实”,将这个“事实”至于观者面前,让其视觉的意识下调动经验,分析这个“事实”,当得到文本的描述,对自我认识产生了质疑.......这便是王郁洋艺术创作的思维性,也是他向观者展示他个人对待世界的一种新“视角”,也就是他想让“你”对自己产生质疑。作品《人造月》就是他提出“质疑”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作品,他通过这个作品,直接戳穿了人们的原始概念,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月亮”,通过千枚灯泡制作而成,成为了具有光明的载体,在这个意义里面,“月亮”不再是反射体,而是成为了光源,他利用这种科技的假设,将我们看不到的“虚假”还原了出了“真实”,在悖论之间,他对科技、历史和人们根深蒂固的主观判断提出了疑问。

在质疑之后,挖掘常态下事物的另一面真相也是王郁洋的兴趣,他的《呼吸》系列是一组日常生活用品,它们同样在“呼”和“吸”。而在被磨损后,消失了“生命”,而通过他的“激活”,这些物体又有了新的生命,在巴塞尔迈阿密艺术博览会上,他的作品《呼吸系列——财务办公室》,让整个空间都充满了“呼吸”,让观者体会到了原本枯燥的行为,实际上是多么重要。

也许是不安于现状,也许想逃离“自我”,王郁洋时刻都在寻找着未知的领域,他常常通过一种虚构的“奇观”来探究人的身体、经验以及认识之间的关系。他的作品存在一种关联性,王郁洋解释说,这可能是他无法逃离“自我”的一种现象,也正是如此,他通过艺术手段制造了人们视觉下的这种对现代主义审美的疑问和悖论。当观者被新思维颠覆以往常识的时候,有可能会产生新的想象,这种想象,也会大于王郁洋制造的“真实”与“假象”,但这个制造者,这个以物唤醒观者新认识的人,始终是他本人。(采访/撰文:王泽)

猜你喜欢

造物观者编码
住院病案首页ICD编码质量在DRG付费中的应用
汲古怀远造物归真
物物与共,美美与共
端午节观龙舟赛
以木造物
高效视频编码帧内快速深度决策算法
淘宝造物节引爆创造力的盛会 华晨宇献唱 天天兄弟PK奇葩说
光影行者
心中的景致
不断修缮 建立完善的企业编码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