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海炼化专用线运输系统优化探讨
2014-05-21赵文杰赵文浩
赵文杰,赵文浩
(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镇海炼化分公司,浙江 宁波 315207;2. 开滦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吕家坨矿业分公司,河北 唐山 063100)
1 研究背景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镇海炼化分公司 ( 以下简称镇海炼化 ) 专用线总长约 35 km,按照功能、区位及设置方式的不同可以划分为站场作业区、炼油一区、炼油二区、化肥作业区 4 个区域,承担着公司汽油、柴油、沥青、航煤、液化气、甲醇等 20 多种炼油化工产品约 400 万 t 的年运输任务。铁路运输是镇海炼化继管道、水运之外的第三大运输物流方式,主要满足浙江省内及周边省市中远距离客户端的实际需求,其运输量和运输效率的提升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对公司产品竞争力、市场占有率、品牌影响力等显性或隐性因素均起到正向促进作用。
运输效率是单位时间内完成的运输量,与运输总量呈正比,与作业时间呈反比。运输总量的提升主要受到公司生产量和计划部门审批调配数量的约束和控制,同时也与消费需求、运输能力等因素密切相关;而作业时间主要受到现场直接作业过程影响,包括工艺流程、设备性能、作业环境、劳动力资源、调运组织方案等。
图1 实体货物调运逻辑图
生产 ( 加工 ) → 运输 ( 通道 ) → 市场 ( 消费 ) 是货物流通过程中的基本模式,其中运输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直接通道,当运输能力远低于生产量时会导致货物积压,反之则会造成运能的极大浪费。通过对工艺流程、设备性能、作业环境、劳动力资源、调运组织方案等方面的优化探讨,提高镇海炼化专用线运输系统的整体运量和运输效率。
2 镇海炼化货物流通过程分析
货物流通过程一般涉及实体货物的调运和运输票据的流转 2 种状态,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统一。
(1)实体货物的调运。以镇海炼化铁路运输过程为例,实体货物的调运主要涵盖车辆调配、到发、解体、编组、卸车、洗车、装车、计量过磅等作业过程,实体货物调运逻辑图如图 1 所示。该过程发生在运输企业内部,需要借助一定的运载工具、输送管线、装卸和计量设施等,综合运用相关技术设备和人力资源,组织相关部门或不同作业环节进行有目的性的协调与配合,从而实现运输对象的运送转移及其相关技术、经济和安全管理的过程。
(2)运输票据的流转。运输票据的流转主要指货物运单、领货凭证、出厂票、日请车计划单等单据的传递过程,运输票据流转逻辑图如图 2 所示。该过程是指承运人、托运人和收货人之间围绕实体货物流通过程中的运输服务需求、运输服务质量和价格及所运载货物性能等,明确关联双方权利义务进行交易或信息交流并最终形成契约或承诺关系、订立运输合同的过程。
图2 运输票据流转逻辑图
3 优化方案
3.1 运输流程优化
(1)协调各运输环节。加强与企业内部经营计划部门沟通协调,准确获取请求车审批数量、计划补请或变更内容,做好到达车源、装载品种及进度等信息的及时反馈。面对经常出现的车源结构、运转周期、装车进度等不确定因素,根据实际情况,对接车、解体、装车 ( 卸、洗、装 )、编组、挂运等站内各运输流程环节进行优化,组织协调好铁路运输工作,保证铁路运输物流通道畅通,最大限度释放运能,实现平稳高效的运输。
(2)注重内部挖潜。加强运输组织以满足有效货源装车,合理利用运输工具容积和载重量,在符合运输要求的前提下不断提高运输工具实际装载率,减少车辆空驶或非满载行驶的时间,从而实现运输合理化。针对铁路运输量日益增加的情况,白班采用主辅机车同时作业的手段打破运输瓶颈,通过优化调车作业计划编制并合理执行,保证铁路运输作业的有条不紊。
(3)加强各作业环节的衔接。通过优化调整运输方案,减少单一环节的作业时间及前后关联环节的等待作业时间。加强铁路运输各环节的衔接,根据运量需求及车源情况合理调整运输方案。针对车辆集中检修、国家铁路部门运力调整等因素造成车辆到达数量不均衡的情况,合理调整车辆作业计划,加强接发列车之间的衔接,有计划地对接进空车进行解编、送装,并积极利用现有装车能力,不断优化入线前、装卸作业、出线后及站外运行过程,进一步控制车辆在站停留时间,提高车辆运转效率。
(4)开展运输生产信息化建设。借助互联网络平台的优势,整合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相关联系统或作业程序,通过建立信息网络系统实现运输生产过程中计划、调运、装车、编组、运输、报表、结算、分析等信息的共享,用自动化功能取代部分作业环节的人工操作,减少信息冗余和错误,加快作业信息和运输票据流转速度,从而提高运输信息传递。
3.2 设备性能优化
(1)重载运输是铁路货运发展的趋势。铁路货车逐渐向大轴重、低自重的方向发展,通过实现车辆净载重由 60 t 级向 70 t 级的全面升级,提高运输能力。以镇海炼化专用线系统运输情况为例,自2011 年初陆续投用 150 辆 GQ70型轻油罐车作为固定循环车底使用,以满足公司汽柴油运销出厂需求。GQ70型轻油罐车比同步运行的 G60K 型轻油罐车单车标记载重量多 17 t,运输优势非常明显。因此,该公司将继续增加 GQ70型轻油罐车辆数开行比例,通过延长机车交路、统一牵引定数、优化技术作业过程、细化运销模式等方式来提升整体运输能力。
(2)加快装卸、计量设施的升级改造。现有的装车站台设施相对陈旧,部分结构和功能不能完全满足所有重载型罐车装车要求,需要对这部分车辆进行重装,而重新编组后空车回送会增加作业钩数,造成运能、运力的严重浪费。因此,铁路系统应集中精力加快装卸、计量设施的升级改造,以满足重载运输条件下车辆的装卸需求,实现液体化工产品的自动计量。
(3)灵活调整装卸站台功能。根据该公司炼油化工产品出厂比例考虑将厂 2 道、厂 3 道液化气、丙烯、C5鹤位数量削减或撤出,重新调整鹤位布局;将厂 14 道、厂 15 道之间的装车站台进行加宽并满足双股道同时装车作业要求,同时增加上述股道的汽油或柴油装车鹤位满足公司国 Ⅲ 柴油、沪 Ⅳ 柴油、93#汽油等大宗、重点货物的出厂需求。
3.3 作业环境优化
(1)铁路站场规模升级改造。针对现有厂内铁路投用年代久远、部分设施严重老化或跟不上货物运输快速发展的状况,建议对现有铁路系统各装卸站台和运行线路重新定位和合理布局,替换或合理化改造落后的设施,从而缓解运能接近饱和状态下的安全运输生产压力。同时考虑对站场规模进行扩能改造,延长线路,增加或调整股道性能、咽喉区段设置、线路连接方式,实现与国家铁路的双向对接,使站场由单纯的尽头站形式转变为中间站形式,进一步优化车辆进出厂方式。
(2)优化货物作业环境。适当增加装卸站台数量,单独设置汽油、柴油等大宗运量货物站台,考虑相邻站台之间的 ( 动火 ) 安全距离,减少相邻线路施工、生产交叉作业对货物装卸、调运、出厂等作业环节的影响。同时,通过优化站场照明系统设置方式以提高夜间作业光线亮度;调整既有视频监控系统探头位置或增加探头数量以强化对现场作业实施监控能力;合理使用 TMIS、PI、ERP 等相关系统的维护、查询功能,方便作业人员全方位实时了解现场作业过程。
3.4 劳动力资源优化
(1)加强日常工作考核。以生产作业量、作业效率、作业合格率等因素制定量化考核目标,将劳动价值直观体现在日常考核过程中,对能够完成考核目标的岗位和班组进行奖励,反之则进行处罚以致重新评估或调整工作岗位。积极引导岗位人员认真履行岗位责任,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安全意识和质量意识,通过开展劳动竞赛的方式促进班组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2)加强岗位人员生产作业技能的培训。建立并完善日常的技能培训体系,特别是化工行业铁路危险货物运输技术方面的培训,涉及面广,从业人员的层次、工种较多,工作经验、文化程度差别较大,工作环境相对封闭,缺少与国家铁路部门的沟通交流。因此,应按照有关规定要求,严格标准、纪律和考核,采取委托培训的方式对学员进行铁路危险货物运输技术及相关知识培训。
3.5 调运组织方案优化
(1)开行直达运输专列,减少中转改编作业。直达运输是追求运输合理化的重要方式,通过减少中转过程产生的再次解编作业,提高运输速度,降低中转货损。直达运输的优势在一次运输批量和用户一次需求量达到一整列时尤为突出。此外,在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运输中,通过直达运输方式可以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也有利于提高运输效率。
(2)打造产运销一体化新模式。对外注重运销结合,加强与华东销售、浙江石油及接轨站铁路局运输部门的联系,做好空重车辆的调配,实现车辆运转过程各环节的无缝对接;对内强化公司经营、计划、生产、质量、储运等部门之间的衔接,以市场引导生产,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及时调整生产计划,优化产品结构,同时不断优化出厂物流,合理安排产品出厂流向,加大对浙江省内及周边省市中远距离客户端的汽柴油实际销量,及时满足周边市场需求。
(3)优化车辆技术作业过程。合理运用技术设备和先进的工作方法使解、编、取、送作业密切配合,力图及时、准确、完整。重点做好 GQ70型轻油罐车运转信息的跟踪,借助其大容量的特点,进一步优化开行方案,按照化工销售华东分公司关于“固定循环使用,不得挪作他用”的要求,加快油龙周转,做到快装、快挂、快回送,合理控制车辆站内停留时间,确保轻油罐车及时到厂及出厂,进一步提高车辆使用效率。
4 结束语
镇海炼化专用线运输系统优化是一项系统工程,为实现运输量和运输效率的提升。基于工艺流程、设备性能、作业环境、劳动力资源及调运组织等的优化方案是否具有可行性,还需要兼顾现有铁路系统运行模式、公司中长期发展规划、站场实际布局与制约条件、技术条件和工艺参数调整要求等因素进行全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