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艾米莉?狄金森诗歌中反映的爱情观

2014-05-20耿颖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狄金森艾米莉爱情观

耿颖

摘要:艾米莉·狄金森(1830—1886)是19世纪美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她出生在马萨诸塞州的阿默斯特镇,虽然出身名门却一生过着隐逸的生活,只是早年诗人在阿姆赫斯特学院度过两年的学习生涯,并且在回归故里之前曾来往于霍利克山女子学院,尽管她被当地人认为是很古怪的人,但她给人的整体印象是一个喜欢身着白衣、回避访客,最终足不出户的奇女子,所以这样一个女人的爱情观,就更加吸引人们对其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艾米莉·狄金森;诗歌;爱情观

中图分类号:I106.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4)01-0115-03

一、狄金森简介

狄金森于1830年生于马萨诸塞州阿默斯特的一个加尔文教家庭。从小她就是一个害羞、敏感,还有一些叛逆的女孩,她的童年十分快乐,虽然父母并不是事事顺着她,却给了她无限的爱。她曾在阿默斯特学院就读两年,又在霍利克山女子学院待过一年。学校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公理会教规,但是狄金森不愿服从。她显得非常有个性,谁也没有料到她后来会做一个隐士。狄金森在新英格兰的一个小村庄定居下来,过着普通人的生活。《圣经》、莎士比亚和济慈的书她都读过,并且深受影响。狄金森的一生几乎都没有离开过这间房子,只是偶尔她会花上几个星期去华盛顿拜访亲戚朋友。从描写她的传记里,人们可以看出,狄金森深爱着自己的家庭和朋友;对于生活,她总是怀着极大的热情。有一次,她跟朋友说:“我觉得生活真美好,只要感觉到自己还活着,就已经足够幸福了。”狄金森终身未婚,喜欢穿白色的衣服,尽量回绝别人的拜访,她想过一种简单而独立的生活,她的两个好友分别是园艺和诗歌。

狄金森大概在20岁的时候开始从事创作。她共写了1 775首诗,然而只有7首在她有生之年刊登了出来。因为出版社的编辑对她的诗“大加修改”,这让她觉得这个世界并没有准备好接受她,于是不再将诗投给出版社。直至死后,她的妹妹无意中“发现了”她的诗,然后将诗送到M.L.托德女士和希金森那里修改,结果1890年一本收录了艾米莉·狄金森115首诗的诗集出版了。1914年,随着艾米莉·狄金森更多的诗的接连出版,逐渐奠定了她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1950年,哈佛大学买下了艾米莉·狄金森的版权。五年以后,她的整套作品问世,艾米莉·狄金森被20世纪的人们“重新发现”[1]。

二、狄金森诗歌中反映的爱情观

狄金森的一生虽未有过婚姻,并且不常与外界交往,但是她对“爱情”是充满热情的。与她同时代的女性不同的是,狄金森认为,“爱情”并不意味着是给她的生活找一个玩伴;“爱情”也不意味着一种枷锁,将她牢牢地锁在家中、毫无自由可言;“爱情”更不意味着失去自我,今后就要活在丈夫和孩子的世界之中、只为他们服务。在她看来,“爱情”是恋人之间的心有灵犀;“爱情”也是爱与性的结合;“爱情”还是痴男怨女们无法挣脱的分离。所有这些关于她对“爱情”的诠释,在她写过的1 775首诗中,狄金森的内心矛盾和丰富的精神世界表露无疑。在我们细细地品读之后,总会在人生通往爱情的道路上有所启迪、有所感悟。

(一)恋人之间的心有灵犀

1855年,狄金森开始了她一生中较长的旅程,去往美国的费城。在那里,她认识了一个叫华兹华斯的人,他是一个已婚的长老会牧师。和狄更斯一样,华兹华斯是一个浪漫的、喜爱独来独往的人。在狄更斯的诗中,每每提到他或暗示他时,都表达出对他的信任和肯定。她认为这个牧师站在庄严的布道台上是那样的泰然自若。他们之间不断地通信,在这些信中,她称华兹华斯是“我年轻时最亲密的朋友”、“我的领路人”、“我少女时期的牧羊人”……这使得我们深信不疑的是,狄更斯对这个来自费城的、受人尊敬的、即便是结了婚的男人充满爱慕之情。不少评论家认为,华兹华斯就是狄金森笔下不少男主人公的原型,也正是这一丝心动,使得狄金森脑海中萌发出一系列疯狂的诗歌想象。如她的第303首诗《心灵选择自己的伴侣》(The Soul Selects Her Own Society)[2]。

纵观全诗,狄金森说道,“心灵选择自己的伴侣,然后把门紧闭”,是说诗人只让她的心容下先前的恋人,不让其他人取代他在她心中的位置,于是诗人用自己的心灵选择了伴侣之后,将其他的追求者拒之门外。诗中“车辇”和“皇帝”分别代指富人和权贵,也许这些富人和权贵对诗中的女主人公双手奉上金钱和华丽的宫殿,但是痴情而专一的女主人公依旧无动于衷、等待真爱的出现,她宁愿终身不嫁,也不委身于这些俗人。于是,她决定“从此封闭关心的阀门,此志坚如磐石一般,永不改变”地继续生活下去。整首诗都体现了诗人忠贞而不屈的性格,狄金森用“心灵”去做选择,描绘了心灵选择是残酷的,是不可改变的,一旦认定一个人,便会对其他人从此封闭关心的阀门,永不改变。

狄金森的许多首诗,都表达出她强烈的渴望能够和她的恋人心有灵犀、彼此爱慕。对她来说,爱情的力量胜过生命,她甚至可以为之而死。在现实生活中,狄金森并没有和她的心上人结婚,只好通过不断地写诗来寻找心灵的慰藉,抚平作者失恋的心。就这样,她为了获得精神上的解脱,放弃了尘世的愉悦。对她来说,精神上的交流要比物质世界的诱惑更加重要,人应该放弃物质的束缚,追求精神的自由,这是她后半生所推崇的。她在一生中,曾经追寻并且选择过一个她认为理想的伴侣,可是这个伴侣似乎并不十分适合她,所以最终狄金森和华兹华斯没能走在一起。与众不同的是,这个痴情的女子,面对择偶失败,从此心便如磐石一般再无转移,终身不嫁,过着隐逸的生活。如此看来,诗人后来之所以成为一个隐士,不但是在逃离外界的纷扰,也是在对自己年轻时择偶失败的惩罚,只是她惩罚的不是别人,而是她自己而已。

(二)恋人之间爱与性的结合

在美国,狄金森所生活的时代,一个女孩子直白地向男孩子表达自己的感情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情,长辈们从家中的女孩儿还是很小时,就开始向她们灌输贞洁的重要性,与他人,尤其是男人说话时,要保持拘谨、正经,狄金森的父母也是这样教育狄金森的,而狄金森却与众不同,她大胆地坦言爱情是人类情感的自然流露。狄金森的爱情观在她的第249首诗《暴风雨夜》(Wild Nights-Wild Nights)[3]中不加掩饰地予以表达。

《暴风雨夜》是一首典型的关于爱情的诗,这首诗很特别。诗歌的开头使用了一个虚拟语气“我若和你在一起”,“我若和你在一起”是指那些暴风雨的夜晚她和他在一起,诗人正在回忆那个快乐的夜晚。下一句“暴风雨夜就是我们奢侈的喜悦!”可以理解为,在这宝贵的夜晚,为了彼此之间的欲望,让我们自由地放纵吧。其中,“奢侈”(Luxury)暗指“性爱”(lust),作者对于性爱的想象是不言而喻的。

在“风,无能为力,心,已在港内”这句诗句中,风对于心来说,是一种障碍物,因为心已停泊在港内,所以无论风对其如何摧残,只能是无能为力,不少翻译家将其生动地译为“心已泊深港,风摧难动摇”, 也就是说,对于恋人来说,无论在生活中出现什么样的挫折,都是毫无意义的,因为他们的心都已进入港内,彼此信任,彼此依偎。对于船员来说“罗盘”和“航海图”是行船的制控设备,这里诗人用了两个“不必”来将二者抛弃,这使我们萌生的想法是恋人们沉浸在美好夜晚的欢愉之中,双方不必碍于三纲五常刻意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其他的任何事与彼此共享这个美好的夜晚相比,都显得不重要了。

“泛舟在伊甸园”这句,使我们想到的是,在《圣经》中,“伊甸园”是上帝分配给人类祖先亚当和夏娃这对情侣共同居住的地方,很明显,在这里暗指男性和女性共同居住的地方,在这个地方,恋人彼此之间可以进行烂漫的追求。最后三句“啊,海!但愿我能,今夜,泊在你的水域!”诗人采用暗喻的手法来歌唱恋人之间爱与性结合的美好,有些翻译家则将其美译为“天海万里遥;愿君化港湾,今夜好停靠!”弗洛伊德的研究表明,海是男性的象征;船是女性的象征,作为男性和女性的象征,海和船结合成疯狂的、完美无缺的爱[4]。

狄金森生活在一个充满矛盾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女性生活在她们丈夫的阴影下,然而,狄金森想要寻求恋爱自由,并且渴望打破等级社会施加在妇女身上的严苛限制。狄金森深知她的想法与她所处的时代水火不容,但是她总是大胆地去寻求真爱。她摒弃了描绘过去女人传统的生活方式,选择捕捉恋人之间的因性生爱。在这首诗中,狄金森能够自由地驾驭自己的想象,描绘两个恋人结合的欣喜若狂。同时,诗人一再表达她对性和爱的想法:与恋人的结合不仅是平凡的肉体的结合,而且也是诗人的永恒信仰—— 对于爱的追求。

此外,还有评论家分析认为,狄金森,一个从未婚嫁的人,写一些诸如此类关于性爱的诗,是在表达她一夜又一夜对爱人灼热的挚爱和难以了却的思念。因此,我们可以说暴风雨不在室外,而是在诗人心里,抓住这一点,原作呼唤爱情的主旨和意境就豁然开朗了。

(三)恋人之间无法挣脱的分离

与华兹华斯的相遇不知是福还是祸。1855年,狄金森和她的妹妹去华盛顿拜访父亲。寄居华盛顿一段时间之后,她们去了费城并且在那里待了两周。在费城,她遇到了自认为可以与之共度一生的人华兹华斯,前面提到过,她时常听这位牧师布道,并为他的布道和才华所吸引,因为爱慕,所以写了不少以他为原型的爱情诗。也许是因为华兹华斯已经结婚,所以这段原本应该很浪漫的爱情,最终没有开花结果。更糟糕的是,他们相识的第七年,华兹华斯因职离开了费城去了加利福尼亚,对于狄金森来说,这就意味着他们之间永远地分离,因为这么一来,他们两人相距得太远了。

在1856年和1862年之间,狄金森创造了1 000多首诗,特别是在1862年,她写了366首诗,大部分诗是写给华兹华斯的。在她的第640首诗《我不能和你同住》(I cannot live with You)[5]中,她表达了她的丧失感。

这首诗表达了狄更斯与华兹华斯分离时的痛苦,狄金森用尽全力去描绘她对华兹华斯的爱,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痛苦正在撕咬着她的心。整首诗的点睛之笔是“我也不能和你一同复活,因为你的面容就像耶稣的——那样新的光荣”,可见,他对她的影响力似乎盖过了一切她所感兴趣的东西,在她心里,他就如同上帝一样神圣,与他一同复活对她来说是一件望尘莫及的事情。诗歌最后两节暗含深意,狄金森认为她所爱的这个男人应当被解救,因为她一直坚信华兹华斯也是爱她的,但是他不能,因为他是一个牧师,职业性质和道德标准要求他不能离婚,加之,狄金森一生都认为她没有能力去解救他,因为她知道她没有那么大的个人魅力迫使他背弃身份、抛弃妻子为她私奔,所以命运注定了他们必然要分开,可是她宁愿死也不愿失去这个恋人,即使她感到再见已是枉然,也仍然渴望他们的重聚[6]。

通过这首诗,我们能够看出狄更斯的内心世界充满了极度的矛盾,她渴望爱情,却不能获得真爱。但是天无绝人之路,当上帝关上一扇门的同时,还会打开一扇窗。1862年,华兹华斯的离去带给她极大的悲伤,也是她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因为她虽然饱尝了与恋人分离的痛苦,但是却成就了她在文学上的造诣。

三、结语

虽然艾米莉·狄金森一生中都不曾拥有她所向往的永恒的爱情,但是在她的心里,早已把对爱情的理解提升到一个更高的高度。狄金森对爱情始终持忠贞而不屈的态度,她坚信人们能够走出不幸,通过不断地赎罪,相爱的人最终能够走到一起。虽然她逃离了这个曾经让其感情受挫的社会,但是她凭借独立的思考从事写作,把自己对华兹华斯的情感及其对爱情的理解和感受,通过一部又一部的作品表达出来。这样看来,狄金森并不是一个恋爱失败者,因为她所爱的华兹华斯一直没有离开过她,在她的诗中,字里行间都是他的身影。一个敢爱敢恨的狄更斯,在写作的舞台上显得异常光彩夺目,她的隐逸生活证明了一个人创造性的想象同样能够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

参考文献:

[1]常耀信.美国文学简史[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2]Cody J. After Great Pain: The Inner life of Emily Dickinson[M].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17.

[3]Johnson, T.H..The letters of Emily Dickinson[M].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58.

[4]弗洛伊德.梦的解析[M].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010.

[5]Farr J.The Passion of Emily Dickinson[M].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2.

[6]KE Jian-hua, GE Su.A Brief Analysis of the Concept of Love in the Poems of Emily Dickinson[J].Us-China Foreign Language,2011,(3).

A Brief Analysis of Emily Dickinsons Views of Love in Her Poems

GENG Ying

(School of Western Studies,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 Harbin 150025, China)

Abstract:Emily Dickinson (1830—1886) is one of the greatest poets of the 19th century in American literary history. Born in Amherst, Massachusetts, to a successful family, she lived a mostly introverted and reclusive life. After she studied at the Amherst Academy for two years in her youth, she spent a short time at Mount Holyoke Female Seminary, before returning to her familys house in Amherst. Thought of as an eccentric by the locals, she became known for her penchant for white clothing and her reluctance to greet guests or, later in life, even leave her room. So such kind of womans concept for love attracts us people to explore.

Key words:Emily Dickinson; poem; views of love

猜你喜欢

狄金森艾米莉爱情观
如果回忆即遗忘
如果记住就是忘却
如果记住就是忘却
与狄金森一起尝试思考
我的朋友
西门庆的爱情观浅议
艾米莉·狄金森的自然:生态批评的解读
“龙母”开启征战之路 艾米莉亚·克拉克
论柳永情词中的爱情观
浅析李清照爱情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