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对策
2014-05-20许艳玲
许艳玲
摘要:成人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对教师的身心健康、工作效能、职业发展、教学质量等方面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因此,探讨职业倦怠的性质、成因和对策,从而有效解决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具有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44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4)01-0042-02
成人教育作为面向在职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要方式,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成人教育的特殊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造成了成人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教育科研压力大,社会满意度、工作成就感低等问题,并使得职业倦怠现象普遍存在,其结果是影响教学效果,降低工作质量,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和职业发展。帮助成人高校教师预防和消除职业倦怠,对促进教师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HS2][HT10.H]一、教师职业倦怠概述[HT5"SS]
职业倦怠又名工作倦怠,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费登伯格在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的,它是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出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症,是一种个体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状态或是一种心理枯竭的现象。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拉奇将倦怠描述为一种身体、情感和精神的枯竭状态,表现特征是身体的持续疲劳、心理的无助感和绝望感,消极的自我概念以及对工作和生命的消极态度。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在教学、科研、学习等方面因长期处于高水平的压力下,所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消极状态。通常表现为:精神疲惫,健康状态不佳,自我效能感降低,人际关系紧张,对学生态度消极冷漠,教学质量下降,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丧失等。教师职业倦怠不仅影响教师身体健康、生活幸福,也影响教师在职业生涯上的发展,更影响学生的价值取向,甚至影响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
[HS2][HT10.H]二、教师职业倦怠的负面影响[HT5"SS]
教师职业倦怠犹如一股可怕的暗流,极大地影响着教师的心理健康,消磨着教师的工作热情,束缚了教师的创新精神[1]。教师职业倦怠对教师不论是对个人身心健康还是对工作绩效都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即影响情绪、影响身体、影响工作。首先源于对教师情绪的影响,进而表现在对教师身体状况的影响,最终表现在对教师工作绩效的影响等三个方面。
情绪是因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和意识而产生的内心感受,是对客观事物和主体需求之间关系的反应,是基于个体主观愿望和需要的一种心理活动,其内在体验为某种心理感受,其外在表现为态度。教师的情绪问题是由于教师不能合理地应对日常生活或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负性生活工作事件,并由此引发不良情绪而出现的一系列身心失调状态[2]。教师的情绪对自身心理、课堂气氛、学生心理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影响着教学效果。
身体和情绪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职业倦怠虽然源于心理的疲乏,但必然会导致身体的疲倦。尤其是成人高校教师,心理压力大会导致大脑思维受阻,进而会大量消耗掉血液中的氧和葡萄糖,使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况;不仅如此,还经常有失眠、健忘、神经性头疼、神经性耳鸣等问题。如果不及时调整,将导致慢性疲劳综合症,威胁教师自身的健康。
教师职业倦怠最终会影响到其教学工作绩效,主要表现为工作态度消极;工作效能低下,难以有效完成教学工作任务;工作单调重复,缺乏创造力,没有激情。还表现在工作关系紧张,在课堂上容易发脾气,对学生缺乏耐心,师生关系紧张;在工作中,与同事关系紧张,抑郁、敏感、多疑,与领导、与同事难以相处,得到同事们的工作支持就更少。在职业生涯发展上,缺乏规划,没有目标,导致工作没有进取心,不爱学习业务,工作能力越来越差。这些问题反过来又会进一步造成工作压力大,从而加剧了职业倦怠的倾向。
总之,职业倦怠危害很大,不论是对教师本人的身心健康,还是对教学工作都造成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并予以及时纠正。
[HS2][HT10.H]三、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HT5"SS]
导致成人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主要有三大类:一是以社会原因、职业原因、环境原因等为主的外部因素;二是以教师本人的心态、想法、自我效能感等为主的内部因素;三是内外因素相互作用产生的压力。其原理是外部因素导致了高水平的职业压力,内部因素决定了成人高校教师个体低水平的抗压能力,两者相互作用造成了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下面从压力、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三个方面来进行简要分析。
1.教学工作压力是教师职业倦怠的直接原因
目前有诸多因素造成成人高校教师的工作压力,包括:社会变革和新技术对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方式的新要求,使教师必须不断面对新技术、新知识、新的教育观念带来的挑战,这必然会使教师产生压力感和紧迫感。其次,牺牲休息时间来配合成人学生的集中教学;因成人高校生源萎缩而兼任的额外招生工作,生源水平下降导致的教学难度加大;学校的管理文化氛围和教师职业发展中的竞争性机会,以及生活压力大、经济收入低、工作超负荷等等因素都会导致教师的工作压力增加。
2.教师人格特征是职业倦怠的内部原因
教师个体的人格特征及在教学活动中自我的认知、评价与信念等是影响职业倦怠的内部原因。教师在工作中能否端正心态、是否持有合理的理想和期望、能否客观评价自己等等都会影响到其自我效能感,进而影响职业倦怠。
3.环境因素是教师职业倦怠的外部原因
容易造成教师职业倦怠的外部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工作环境和人际环境等。其中社会环境对教师的压力表现在社会和家长对教师的期望和要求越来越高;教育技术的更新变化和新课改的挑战也要求教师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工作环境中领导的管理风格、学校业务评价机制、工作强度、工作时间、工作量等等是造成职业倦怠的关键因素。此外,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包括同事关系、师生关系和家庭成员关系都会影响到教师的职业倦怠。
[HS2][HT10.H]四、预防或缓解职业倦怠的策略[HT5"SS]
1.从人格特征入手提高教师的自我调控能力和心理素质
首先,要对教师进行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教育,引导教师发现自己的职业价值,热爱本职工作,培养职业自豪感。其次,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修养,努力进取,开拓创新,不断提高业务素质,悦纳自己,发挥优势,克服不足。第三,教师要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并通过体育锻炼来释放压力,保持开朗愉快的心境。第四,教师要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科学的思维方式有助于减压,指导找到压力源,消除压力源,当别人的要求超出自己的工作和能力范围时要学会拒绝。第五,教师应该积极地参与社会交往,通过交往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以缓解工作压力。
2.优化教育教学环境
首先,要优化学校的组织文化建设,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把教师放在核心位置,给教师机会参与学校决策,认真听取并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使教师具有更强的归属感和责任感,这有助于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减少职业倦怠。其次,要优化教师的教育教学环境,为教学工作提供必要的技术硬件支持,积极肯定教师的教育教学成果,要给教师创造学习深造的机会以提高教学技能和技巧,并聘请专家型教师为新教师提供教学经验、教学方法、教学技巧方面的指导,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第三,理解并尊重教师的个体差异,改革教学评价体系,强化发展性评价,淡化评价的甄别功能,各种评聘工作要公平公正,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第四,合理设置教师的工作量,以减少教师的工作压力。
3.建立社会支持体系,提高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
要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风气,使教师职业成为一种使人尊敬的职业,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与经济地位。建立健全人事制度,为教师的晋级、晋职提供科学合理的机制,并在住房、子女读书就业、配偶工作等生活方面要多关心照顾教师,让每个教师都能感受到职业的光荣与骄傲,这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职业荣誉感,进而提高教师的自我效能感,避免职业倦怠的产生。
职业倦怠是一种职业现象,更是一种心理状态。它影响着教师个体的工作和生活,制约着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和发展,影响着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消除教师职业倦怠,是整个社会都应该承担的责任,只要措施得当,对策有效,成人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是能够得到有效解决的。
参考文献:
[1][ZK(#]柳艳艳.成人高校教师工作倦怠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8,(7).
[2]伍新春,张军.教师职业倦怠预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ZK)]
2014年1月第33卷第1期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Jan.2014Vol.33 No.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