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与探索
2014-05-20董莉车承军党跃轩
董莉++车承军++党跃轩
摘要:人才是立校之本,强校之源,一个学校的发展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学校的办学定位、培养目标不同,对师资队伍建设的内涵要求也不同。为了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建设一支与办学定位相适应的师资队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在分析应用型本科教育师资队伍的特点、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思路和具体措施,以期通过打造优质的师资队伍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4)01-0037-03
1应用型本科教育师资队伍的特点
应用型本科院校担负着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的重任,承担着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服务的任务。这种教育需要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是一种“以培养实用操作层面的技术性人才”的教育,是“工程师的摇篮”。应用型人才不但掌握某一技术或管理领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要具有较强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解决生产实际中的具体问题,是现代技术的应用者、实施者。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定位决定了应用型本科院校既需要有一批理论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来引领学科专业的发展,更需要一大批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具备知识应用能力、技术操作能力、实践组织能力、应用创新能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
2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由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科专业数量快速增加,办学层次进一步提升,目前师资队伍的数量、整体结构、教学科研水平和服务社会的能力与应用型本科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要求仍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受自身条件及地域影响,高端人才引进有一定的难度,高层次人才相对短缺,高水平创新团队尚未形成。
(2)教师的总体数量不足,尤其是新增专业的教师短缺,教师教学工作量较大,特别是在教师指导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环节上,普遍出现一个教师负责的学生人数过多,指导不到位的问题。
(3)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青年教师比例偏大。近年来引进的教师绝大多数是新毕业的研究生,教师队伍中3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的比例较大,尽管学历水平较高,但是普遍缺乏教学经验、工程经历和实践能力。
(4)校企结合不紧密,“双师型”教师培训机制还需完善。目前教师的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应用型人才以及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培养的需要。
(5)引进工程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的一线工程师任教的保障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
(6)现有的教师管理模式、人才评价体系和分配制度还不能满足学校师资队伍建设需要,不能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3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措施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面临战略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发展转型期和发展提升期,《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对高校的人才培养定位和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和《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地方高等学校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主”的办学定位,并启动实施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色发展和加强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持和难得机遇。
在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时期,应用型本科院校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应用型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着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工程素质、实践能力、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
3.1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
所谓师德,是指“教师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和应遵从的行为规范,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品质的总和。能否把学生真正培养成德才兼备的社会有用之才,师德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大力推进高校师德建设,全面提高高校师德水平,引导广大教师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制定了《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从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六个方面,对高校教师职业责任、道德原则及职业行为提出了要求。
通过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规范》,可以引导广大教师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广大教师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强化学术道德、学术规范教育,使教师能够恪守学术规范,形成良好的学术道德和学术风气,克服学术浮躁,坚决抵制学术失范和学术不端行为。同时,将师德纳入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并作为教师绩效评价、聘任(聘用)和评优奖励的首要标准,严格执行“一票否决制”。
3.2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
引进人才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坚持“按需引进、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原则,从学科建设规划出发,紧密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目标,准确把握引进人才的规格和层次,逐个专业进行学科的分析论证,制定每个学科专业的发展规划和师资队伍建设规划。通过畅通人才引进渠道,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下大力气面向社会引进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具有博士学位人员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适应应用型本科办学需要的高级技术人才。同时,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柔性聘请知名专家、教授、企业总经理、总工程师等高层次的人员担任客座教授。
3.3构建分层次培养培训体系,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引入终身教育机制,构建定位明确、层次清晰、衔接紧密的师资培训体系,重点实施五个“培养、培训计划”。
(1)实施“教师全员培训计划”。紧紧围绕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健全培训制度,制定培训规划,拓展培训形式,丰富培训内容,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岗位教师的实际需求,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培养培训工作,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双语教学能力培训、国家精品课程培训、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及各种高级研修班,以及行业举办的专业技术培训。加强培训考核工作,提高培训的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实施“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鼓励和支持中青年骨干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选派骨干教师到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做访问学者,参加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会议,大力资助骨干教师开展科学研究,快速提高学术水平,增强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加速培养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专家和学科拔尖人才。
(3)实施“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队伍建设计划”。一支队伍能力强弱、水平的高低主要决定于带头人的能力和水平,因此加强对学科专业带头人的选拔和培养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依据学科布局和未来学科建设规划,突出重点领域,加强重点学科,兼顾新兴学科,合理设置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岗位,建立一支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的高素质骨干教师队伍。同时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凝聚骨干力量,发挥群体优势,带动梯队建设,促进师资队伍健康可持续发展。
(4)实施“教学名师工程计划”。建立先期培育、重点培养的教学名师选拔机制,完善教学名师遴选办法,加大支持力度,创造良好的条件,鼓励教学名师在教学、教改、教研等方面获得突出成果。组织名师开展示范性教学,充分利用名师的优质教学资源,加强教师间的沟通交流,带动广大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从而进一步加强教学队伍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将教学名师培养与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团队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教学名师在特色专业、精品课程、规划教材、教研项目、教学团队等建设工作中的引领作用。
(5)实施“青年教师成长计划” 。进一步完善青年教师“导师制、助教制”,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的作用,帮助青年教师迅速转变角色,掌握教学基本技能,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要求青年教师从事社会实践和到实验室工作,促进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工程实践能力;设立专项基金,鼓励青年教师从事科学研究,提高创新能力;鼓励青年教师在职提高学历或针对某一学科进行进修学习,提高自身的学历水平和业务水平。同时,根据工作需要安排青年教师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和教学管理工作。
3.4加强科技创新团队和教学团队建设,促进高水平人才和优秀团队脱颖而出
设立专项基金,以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等为科技创新平台,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以骨干教师为主要力量,以科研项目为依托,组建或培育科技创新团队,促进学科融合与集成发展,形成具有明显优势、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以教学名师为核心,以课程、系列课程(群)或专业建设群体为单位建设一批教学质量高、梯队合理的教学团队,促进教学改革,开发教学资源,加强教学交流。积极探索带头人或名师加团队的管理模式,以团队建设促进拔尖人才成长,以拔尖人才成长带动整个团队建设。
3.5加强教师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培养,建立校内专职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相结合的高水平工程教育师资队伍
以“校企合作”为主渠道,建立校内专职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应用型师资队伍。有计划安排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或培训,支持教师参加行业举办的专业技术培训,鼓励教师考取通过权威认证的职业资格证书,引导教师参与实践教学、实验室建设和指导学科竞赛,鼓励教师进行工程技术研究和工程项目设计,切实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同时,积极从大中型企业聘请专业素质高、工程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从事实践教学工作,形成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从而加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3.6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
牢固树立为教师服务的意识,关心教师成长,制定具有应用型本科特色的教师岗位任职条件和岗位职责,鼓励和支持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进行工程教育研究,参加工程项目设计、产学研合作项目研究和技术服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探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按照“以岗定薪、岗变薪变、优劳优酬”的原则,讲贡献、重实绩,向关键岗位和优秀拔尖人才倾斜,促进高水平师资队伍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树立以教师发展为本的评价理念,建立以岗位职责要求为基础,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评价考核体系,激励不同专长的优秀人才充分发挥潜能。
参考文献:
[1]蔡敬民,余国江.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32-34.
[2]张海龙,王占礼.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研究与对策建议[J].中国大学教学,2011,(5):65-68.
[3]孙权.应用型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北京教育:高教,2006,(1):46-48.
[JP3]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on the Teaching Staff Construction of Applied Graduate Universities[JP]
DONG Li, CHE Chengjun, DANG Yuexuan
(Heilongji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rbin 150050, China)
Abstract:The talent is the foundation of establishing university and the source of strengthening university. One universitys development level, talent cultivation quali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bility largely depends on the overall quality of its teaching staff. Meanwhile, different university running orientations and cultivation objectives pose different requirements on the connotation of teaching staff construction.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talent cultivation objective of applied graduate universities, continuously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and talent cultivation quality and build a teaching staff team corresponding to its university running orientation is one of the problems that urgently need to be solved by applied graduate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current statu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applied graduate universities teaching staff,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basic ideas and concrete measures of the teaching staff construction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pplied graduate universities by constructing excellent teaching staff.
Key words:applied graduate university; teaching staff; constru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