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引导有效学习
2014-05-19王孝阳
王孝阳
摘 要: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新的课程标准提倡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要实现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真正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时间较短的情况下,就需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对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做了简要的策略分析。
关键词:信息技术 信息素养 有效教学
新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提出了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课程总目标,对信息技术学习中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过程与方法的运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等方面都做了比较具体的要求。新课标的提出,意味着单纯注重信息技能传输,只关注学生信息技术掌握程度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现在的信息技术教学应该关注学生对信息知识的理解、对信息技能的掌握,还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信息观念。“信息素养”教学理念的提出无疑加大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难度。同时,高中生面临高考的压力,考试科目已经占据了学生绝大多数的学习时间,学校每周只安排一次信息技术课。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这么高的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尽可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有效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综合素养,逐步实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课程目标。本文将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从学生对信息知识的获取、实践、反馈三个层面出发,从兴趣教学、任务驱动、评价促学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就如何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提出几点建议。
一、趣讲理论,提高学生知识获取的有效性
高中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为实践属性太强,常常导致理论教学被忽视。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对于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基础理论学习不精是导致学生信息素养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教师首先要教好理论,引导学生打好基础。高中信息技术理论比较晦涩,高中生学习压力大,教师要想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讲好理论,自然要趣字当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趣的理论教学可以充分激起学生的学习乐趣,提高学习效率。
那什么样的理论是有趣的?笔者认为主要有两方面:首先,未知的事物是有趣的。自我意识发展理论指出,高中生自我意识中的独立意象日益强烈,他们对于知识的选择开始具有主观意识,对于已知的事物兴味索然,对于未知领域的知识充满好奇。其次,身边的理论是有趣的。理论的晦涩源于它的高高在上,缺乏生活气息,教师在讲解中如果能够利用生活资源,做好知识联系,便能使枯燥的理论变得有趣。
例如,在讲授“文本信息的结构化表达”这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项目式表达”这一概念,笔者做了这样的引导:“同学们,体育老师要把篮球、跑步、跳高、足球这几种运动做一下分类,但他临时有事,你们能帮忙分一下吗?”学生很快就分完了:篮球、足球是一类;跑步和跳高是一类。笔者问:“为什么要这么分呢?”“因为他们是同一类的。一个是球类运动,一个是田径运动。”有学生回答。“同学答得很好,你们刚刚用到的分类方法,在文本信息表达中有一个名称,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学生摇头,“叫作项目式表达。”笔者说出答案。通过这样的方式,联系生活进行理论讲解,引导学生思考,得出概念含义,学生感兴趣、记得牢,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二、任务驱动,提高学生知识实践的有效性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上,常常会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实践。但在实践过程中,常常出现学生无所事事、甚至上网聊天等情况。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常常无法有效开展,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三点:其一,实践内容太过简单,例如“熟悉搜索工具”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早就懂了,自然不感兴趣。其二,实践方式太过单调,学生无法长时间保持注意力。其三,实践缺乏引导,例如让学生上网了解“信息的获取方式”,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缺乏目的和方向,不知该何去何从。
针对高中信息技术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法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通过问题的提出和任务的设定,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明确的实践情境,引导学生围绕任务开展学习,并根据任务要求检验实践结果。因此,教师在信息技术实践中,可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学生知识水平设计合适的教学任务,通过任务驱动,让学生进入一个自主探究、学习、思考的学习体系,进而提高课堂实践效率,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例如,在“表格信息加工”这一课的教学实践中,笔者给了学生一份表格和一张任务书。表格做得好可以获得三种称号:①铜牌镖师:能根据表格算出总价并排序;②银牌镖师:在铜牌镖师的基础上能按周次、品牌进行汇总;③金牌镖师:在铜、银镖师的基础上,能将表格栏中的品牌内容做成折线图。除此之外,任务完成得好可以获得三种成就:①排序大师:能分别根据数量、单价、总价进行排序;②图形大师:能根据品牌内容分别做出柱状图、折线图、饼图;③自创大师:能根据表格自己出题并解答。通过这样一份任务书,将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了人性化的规定,对学生的学习目标和方向做了引导,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为了拿到最佳“称号”,完成所有“成就”,会认真积极地进行课堂实践,这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创新评价,提高学生知识反馈的有效性
荀子说:“君子博学而日三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有效的学习反省和自我总结,形成良好的知识反馈对于学生的学习十分重要。良好的知识反馈源于优秀的评价体系。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指出自我强化的重要作用,即学生通过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监督有助于强化自身的学习行为。可见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意义重大。传统的高中信息技术评价体系以学生的理论记忆和上机操作考查为主,评价内容和形式都比较单一,不利于发挥评价作用,促进信息技术教学。笔者认为:根据高中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要进行有效评价,应当适当削减教师评价的比重,引入学生自评和同学互评。因为信息技术实践中操作性实践居多,教师往往只能看到结果,无法关注学生的操作全程。在这一事实下做出的教学评价必然是过于重视结果,无法体现评价的科学性,同时还容易出现代为操作的情况。引入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可以有效缓解、解决这些问题。自评机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和反思,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调整自身的学习行为,提高学习质量;互评引入竞争机制,学生之间互相竞争的同时也互相学习,可以促进合作,共同进步。
例如,在“音频的采集与加工”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评价中,笔者让学生两人一组,一人操作,一人观看,分别进行音频的录制、采集、降噪和增益的实践。实践之后让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先各自将意见写在纸上,之后交换互评意见,让学生对比自评和互评意见的区别。通过这样的评价方式,最大限度地还原了学生上机操作的过程,弥补了信息技术课时少、实践多、教师无法一一照应的问题。学生在自评、互评中发现各自缺点,互相学习,共同改进,充分发挥了评价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提升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标的提出对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性教学打上了素质教育的注脚。何谓有效性?并不是学生掌握多少软件、记下了多少理论公式,而是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学习可以对信息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灵活地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问题,能够以健康的情感态度面对信息时代的各类文化现象。只有做好这些才是真正做到有效性教学,这是所有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铭记于心的。
参考文献
[1]覃志宇.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3(3).
[2]安栋.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初探[J].中小学电教(下),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