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团结进步之花遍开天骄圣地
——伊金霍洛旗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硕果累累

2014-05-19伊日古

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 2014年6期
关键词:全旗农牧民少数民族

◇ 文/伊日古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这样一幅各族群众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的和谐图景,正在天骄圣地上生动呈现。伊金霍洛(汉意为“圣主的院落”)旗素有“煤海绿洲、天骄圣地”美誉,辖7个镇138个行政村,17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约1.25万人,占全旗总人口的7.62%,是一个典型的大杂居、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近年来,伊金霍洛旗委、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新时期民族工作主题,不断探索新思路、新举措,民族团结氛围日益浓厚,民族关系更加和谐,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稳步提高,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

——共研发展之策,共谋发展之路。“要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政策引导是基础。”这是伊金霍洛旗各级党委、政府的共识。紧紧围绕上级党委、政府关于民族工作的有关要求和部署,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法律法规,学习宣传中央、自治区、和市委、市政府有关维护民族国结和社会稳定的决策、意见,先后制定和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意见》、《少数民族帮扶工程实施方案》和《关于加快民族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等一系列支持和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的政策措施。每年从可用财力中拿出0.2%,并以每年10%递增,用于改善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每年按少数民族人均10元的标准安排民族事业费;所有争取到的项目资金,都尽可能多地向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倾斜。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和落实,有力推动了全旗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大加强大发展大繁荣。

——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基础设施。“要实现各民族繁荣发展,提升人民生产生活基础条件是关键。”这是全旗各族人民达成的一致共识。“十一五”以来,伊金霍洛旗累计投入2亿多元,用于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投入3000多万元,为少数民族聚居的嘎查村新修砂石路198.5公里,架设高压线路125.6公里,打机井480眼,增设变台163座,新增水浇地1.33万亩,新建棚圈1.6万多平方米;每年投入100万元,实施少数民族聚居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解决相对困难少数民族农牧户的饲草料基地等设施建设;投入3000多万元,用于实施少数民族聚居区的人畜饮水、畜种改良、生态建设、通讯网络、广播电视网络工程及通讯设施建设。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投力度,为民族地区发展奠定了基础,使少数民族群众逐步走上了致富道路。2011年,全旗少数民族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10098元,比2007年的6301元增加了近一倍,生产和生活水平实现了历史性飞跃。

——强化服务引导,倾情实施帮扶。 在“送”和“给”的同时,着力在“引”和“导”上下功夫,制定了全旗县级干部“五联一包”责任制,每名县级干部联系一户少数民族贫困户,并要求所包扶的少数民族贫困户在两年内限期脱贫。89个旗直部门实行包镇包村制度,对全旗700名副科以上干部实行与贫困户“一帮一、结对子”活动。先后8次开展了以“心连心”、“富民五送、服务三农”、“甘做人民公仆,争当发展先锋”“下基层、办实事、促统筹”等主题的实践活动,把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困难群众作为重点扶持和帮助对象,把少数民族帮扶活动与社会扶贫、人口转移紧密结合起来,大力推动贫困农牧民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构建起了联系农牧区、服务农牧业、致富农牧民的长效机制,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在新时期服务少数民族地区建设的新路子。目前,全旗已有140户少数民族贫困户在党员领导干部的直接帮助下实现脱贫。为提高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从2007年开始,伊金霍洛旗大力实施了少数民族扶贫帮困工程,每年投入300多万元为全旗60周岁以上少数民族农牧民每人每月发放50元的生活补助金;代缴参加新型合作医疗保险的少数民族农牧民的个人缴费部分,并提高了报销比例3个百分点(2010年,又将这一比例提高到了5%);将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所有少数民族群众的缴费比例补贴提高了3个百分点;以财政贴息的方式,每年为有条件、有积极性的少数民族群众发放500万元小型经营性项目贴息贷款;对少数民族特困户、重大疾病患者发放临时救助;以每户资助2万元标准,每年改造70个少数民族危房户,使全旗近250户少数民族危房户完成危房改造,喜迁新居。

——推进民族教育,发展民族文化。先后投入1.7亿元,全面改善全旗民族教育软硬件建设,按照全国一流标准,扩建了全部4所蒙古族中小学幼儿园,将民族中小学公用经费在自治区规定标准的基础上调高50%,培训经费按照不低于教职工年工资总额的2%列入财政预算。同时,出台了《关于奖励和资助高考成绩突出的学生和贫困大学生及少数民族学生的办法》。每年安排20万元民族文化创作经费,加大对蒙古语广播、电视、报刊、科普读物出版发行力度,出版了《陶亥召》、《吉祥福慧寺暨乌兰活佛》、《伊金霍洛地名志》等民族书籍;创作推出了《圣地天歌》、《银鞭》、《牧人眷恋》等一大批优秀民族文艺精品,旗乌兰牧骑连续10年蝉联自治区第一,成吉思汗陵祭祀文化列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自编自导的独具民族特色的《鄂尔多斯婚礼》饮誉中外;举办了采集《甘德尔史诗》蒙古族原生态民歌活动,投入专项经费对鄂尔多斯民歌伊金霍洛支进行了搜集和整理;精心打造吉祥福慧寺等文物古迹,“成吉思汗祭祀文化之乡”申报取得突破性进展,成吉思汗文博园、蒙元陶瓷博物馆、成吉思汗博物馆及蒙元文化主题公园和影视基地建设快速推进;全面启动建设“五大文化产业园”(蒙古源流文化产业园、鄂尔多斯文化产业园、成吉思汗体育文化产业园、鄂尔多斯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园、马主题文化产业园),打造以成陵至康巴什为主轴线的蒙元文化旅游产业带;大力加强电视广播网覆盖工作,全旗所有少数民族聚居镇、嘎查都能接收到36套电视节目,特别是能清晰的接收到自治区和鄂尔多斯市蒙语电视新闻节目,丰富了全旗少数民族群众的业余生活,提高了生活质量,拓宽了信息渠道,为广大少数民族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增收致富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重视社保事业,提高医保水平。从2007年开始,每年为60周岁以上少数民族群众每人每月发放50元的生活补助金(汉族群众70周岁开始发放补助金);代缴近7000名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少数民族农牧民个人缴费部分,今年将个人报销比率提高到5个百分点;将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障的所有少数民族群众的缴费比例补贴提高了3个百分点。在伊金霍洛镇镇区整体搬迁中,对被征地的少数民族群众统一交纳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并妥善安置就业,解除失地少数民族群众的后顾之忧;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医疗卫生条件大大改善,蒙医蒙药的研究推广和临床应用步伐加快(2010年安排蒙医蒙药发展经费10万元),解决了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的看病就医难的问题。全旗现有医疗卫生机构14所,旗级医疗卫生机构6所,镇医疗卫生机构8所。旗级卫生机构和镇卫生院中,能开展中蒙医业务的卫生院8所;全旗有嘎查村级卫生站135个;全旗医务人员199名,其中中蒙医医生45名,占医务人员的比例为33%。

——发展民族体育,强化蒙语工作。多年来,伊金霍洛旗在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大对民族体育工作的投入力度,每年7、8月间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举办那达慕大会,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首届和第二届鄂尔多斯国际那达慕大会已在我旗成功举办;投入950多万元为伊金霍洛旗民族中学、伊金霍洛旗蒙完小、伊金霍洛镇蒙古族小学建成标准化塑胶跑道和人工草坪运动场;2008年,投入260多万元对伊金霍洛旗蒙古族中学篮球场、多功能活动室进行了维修和改造,成功举办了全市第十届蒙古族中学生男篮女排、搏克(男、女)、蒙古象棋比赛暨第五届“腾格尔—蒙古人”杯中学生技能大赛;先后启动了成吉思汗体育文化园、国际那达慕大会场、射击射箭训练馆、全民健身体育活动中心等一批体育设施建设项目,直接带动了民族体育的发展,掀起了全民健身的热潮。全面深入学习使用蒙古语文、不断加强翻译工作,在旗各大班子办公室都配备了专职翻译,涉农部门和公检法等部门配备了兼职翻译。旗内各种大型会议文件都用蒙汉两种文字印发。市面文字蒙文汉文并用,并将伊金霍洛街列为蒙汉文并用一条街。党政机关干部带头兴起每周学习一句蒙语的活动。

——经济实力增强,社会全面进步。“十一五”时期,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下,党的各项民族政策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全旗民族地区基础设施面貌显著改善,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社会事业发展显著加快,农村贫困状况显著改观。2012年,全旗生产总值完成635亿元,增长了6.5%;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18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40亿元,增长了9.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34500元和11500元,增长了12.9%和13.9%;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65:34。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中的位次由第29位上升为第23位,被评为“全国全民健身先进单位”、“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旗”,这是全旗各民族人民团结奋进的结果。

猜你喜欢

全旗农牧民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敖汉旗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少数民族的服装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新疆吉木乃:“三平台”助力农牧民增收致富
远教“三结合”服务“农牧民夜校”
轮流主讲抓实旗委中心组学习
杭锦旗:系列“微”党课初显成效
依托沙漠风光探索旅游扶贫
《少数民族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