漱口水和刮舌器清除口臭效果的比较
2014-05-18庞红霞符洁颖陈向琼
庞红霞,符洁颖,陈向琼,刘 祥
(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科,海南 海口 570102)
口臭是指从口腔里发出的令人不愉快的异味,异味口腔来源者约占87%,耳鼻喉来源者占8%,其他系统来源或原因不明者占5%[1]。有研究表明,寄居于舌背上的细菌所产生的挥发性气体,特别是挥发性硫化物(volatile sulfur compounds,VSCs)是引起口臭的主要原因[2]。口臭的诊断方法较多,临床上主要采用嗅觉法和Halimeter对口臭进行诊断和分级。
口臭的临床治疗目前还缺乏系统和标准程序,漱口水因其使用方便而容易被患者接受。传统的氯己定漱口水和水/油双相漱口水具有缓解口臭的效果[3],也有很多专家推荐使用刮舌器,但对刮舌器的效果目前尚有争议[4-5]。本研究采用氯己定漱口水、水/油双相漱口水和刮舌器作为治疗手段,比较其在1 d内和3周内的抗口臭效果。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漱口水的配制
葡萄糖氯己定漱口水:将200 g/L的葡萄糖氯己定(天津阿法埃莎化学有限公司)用去离子水稀释100倍,得到2 g/L的漱口水。水/油双相漱口水:将0.05%西吡氯铵,8%山梨醇溶于1 mol/L磷酸钠缓冲液(pH=7.4)中获得水相,将水相与十四酸异丙酯按85%∶15%的体积比混合。
1.2 临床资料
选择48名因口臭前来我科就诊的患者,年龄23~51岁,平均31.6岁,其中男性27例,女性21例。纳入标准①全身健康,至少1个月内未使用过抗菌药物;②牙周探诊深度>3 mm的牙面不超过3个,最大探诊深度<5 mm;③知情同意。
48名受试者随机分为4组,即安慰剂组、氯已定组、水/油双相组和刮舌器组,每组12人。
1.3 方法
1.3.1 1 d内抗口臭效果的评估
口臭治疗效果用嗅觉法和挥发性硫化物水平来评估。受试者在实验前3~7 d行龈上洁治术,以排除牙龈炎症对口臭的影响。实验前24 h内不吸烟、不饮酒、不使用任何有芳香气味的产品;30 min内不漱口。在基准水平测量后,安慰剂组用20 mL蒸馏水用力漱口1 min;氯己定组用20 mL 2 g/L氯己定用力漱口1 min;水/油双相组将20 mL双相漱口水在小瓶内剧烈摇晃后用力漱口1 min;刮舌器组用刮舌器(武汉慧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清洁舌背后再用自来水漱口。刮舌方式:将刮舌器头部的刃端置于轮廓乳头前方的舌背上,由里向外刮治整个舌背。4组患者在漱口或刮舌后3、6、9 h后接受测试。为避免等候时间过长,每天接受评估的受试者为10位。
1.3.2 3周内抗口臭效果的评估
上次评估结束后3~7 d将上述的48名受试者再次随机分入4组,每组12人。在接受基准水平测试后,各组患者按分时要求每天早上7点钟和晚上9点钟各漱口或刮舌1次,然后在再第7、14、21 d的上午10点左右接受嗅觉法和挥发性硫化物水平测试。
1.3.3 评估方法
嗅觉法计分由一位受过长期训练的并通过标准一致性检验的测试员进行盲评。口臭计分遵照Rosenberg建立的方法,根据口臭程度分为0~5级[3]。受试者被告知通过口腔呼气,测试者的鼻尖离受试者的口腔约10 cm。
0=无可察觉的气味;1=勉强可察觉的气味;2=轻度但明显能察觉到的气味;3=中度的气味;4=重度的气味;5=极端难闻的气味。
挥发性硫化物的水平由Halimeter(Model RH-17k)来测量。首先将仪器用空气调零,把一次性吸管连接在仪器的导管上,然后置入受试者口腔,管的末端在切牙后约3 cm,口处于微张状态。让受试者通过鼻腔呼气,读取峰值,测量3次后取均值(单位ppb)。将测量值转化为自然对数值以便使数据成正态分布,然后进行统计学处理。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来检验指标间的相关性,采用方差分析检验4组间差异的显著性,而两组之间的差异则采用Scheffe氏法来检验,检验水准 α =0.05。
2 结果
在1 d的观察中,无论是以嗅觉法还是挥发性硫化物水平来衡量,氯己定和水/油双相漱口水在3、6 h的抗口臭效果比安慰剂要强(P<0.05)。在同时间段,刮舌器的抗口臭效果优于氯己定或水/油双相漱口水(P<0.05)。在9 h,氯己定组和水/油双相组与安慰剂组已无区别(P>0.05),刮舌器组的嗅觉计分依然低于安慰剂组(P<0.05)(表1)。
3周内观察结果显示,在7、14、21 d,氯己定组和水/油双相组的嗅觉计分和VSC水平要显著低于安慰剂组(P<0.05),而在相同的时间点,刮舌器组的嗅觉计分和VSC水平显著低于氯己定组和水/油双相组(P <0.05)(表2)。
表1 治疗前后1 d内嗅觉法计分和VSC水平的变化()
表1 治疗前后1 d内嗅觉法计分和VSC水平的变化()
a.与安慰剂组相比P<0.05;b.与氯己定组和水/油双相组相比P<0.05
时间(h)安慰剂组嗅觉氯己定组嗅觉水/VSC VSC油双相组嗅觉VSC刮舌器组嗅觉VSC P 0(基准) 2.54 ±0.41 5.45 ±0.67 2.39 ±0.34 5.31 ±0.62 2.24 ±0.49 5.39 ±0.77 2.42 ±0.52 5.53 ±0.70 >0.05 3 2.36 ±0.45 5.33 ±0.72 1.63 ±0.36 3.14 ±0.48a 1.85 ±0.33a 2.93 ±0.37a 0.89 ±0.30ab 1.87 ±0.34ab <0.05 6 2.61 ±0.56 5.29 ±0.63 2.20 ±0.51 4.52 ±0.50a 2.34 ±0.49 4.36 ±0.47a 1.41 ±0.31ab 3.23 ±0.45ab <0.05 9 2.59 ±0.50 5.57 ±0.71 2.23 ±0.47 5.49 ±0.68 2.19 ±0.36 5.34 ±0.39 1.97 ±0.44a 5.17 ±0.57 <0.05
表2 治疗前后3周内嗅觉法计分和VSC水平的变化()
表2 治疗前后3周内嗅觉法计分和VSC水平的变化()
a.与安慰剂组相比P<0.05;b.与氯己定组和水/油双相组相比P<0.05
时间(周)安慰剂组嗅觉氯己定组嗅觉水/VSC VSC油双相组嗅觉VSC刮舌器组嗅觉VSC P 0(基准) 2.39 ±0.46 5.56 ±0.62 2.46 ±0.52 5.39 ±0.75 2.4<0.05 1 ±0.56 5.47 ±0.58 2.50 ±0.42 5.52 ±0.67 >0.05 1 2.54 ±0.36 5.47 ±0.66 1.92 ±0.54a 3.75 ±0.40a 1.86 ±0.37a 3.54 ±0.47a 1.14 ±0.28ab 2.26 ±0.41ab <0.05 2 2.40 ±0.41 5.62 ±0.70 1.80 ±0.47a 3.58 ±0.42a 1.72 ±0.26a 3.64 ±0.39a 1.27 ±0.40ab 2.35 ±0.52ab <0.05 3 2.58 ±0.52 5.49 ±0.66 1.86 ±0.40a 3.85 ±0.49a 1.91 ±0.29a 3.56 ±0.44a 1.16 ±0.35ab 2.40 ±0.35ab
3 讨论
由于口臭是在细菌分解代谢产物后所产生的挥发性硫化物所致,清除细菌就成为治疗口臭的最根本途径。在众多的漱口水中,只有氯己定和水/油双相漱口水显示了较确切的疗效。氯己定具有广谱抗菌效应,对绝大多数微生物都有抑制作用,而水/油双相漱口水则是通过油相对微生物的亲和力和水相的冲洗作用清除微生物。刮舌器是机械清除舌背微生物的方法。本结果表明,无论是以嗅觉法或VSC水平为指标,刮舌器缓解口臭的有效性和持久性都要明显优于氯己定和水/油双相漱口水。使用刮舌器的受试者在3、6 h的嗅觉计分和VSC水平比使用氯己定或水/油双相漱口水者要低;在3周的观察中,氯己定组、水/油双相组和刮舌器组都要比对照组低,但以刮舌器组最优。
有效性和持久性是评估口臭治疗方法的重要指标。Rosenberg等首先采用水/油双相漱口水,并与氯己定漱口水抗口臭效果相比较,结果显示,两种漱口水均显著地缓解了口臭程度,并降低了口腔VSC水平,时间达8~10 h之久[3]。在缓解口臭的有效性方面,本结果与前述研究的结果相似,但观测的时间点和观察到的持续性并不完全相同。在本结果中氯己定和水/油双相漱口水缓解口臭时间只有3 h左右,刮舌器的缓解时间约为6 h。这些差异的产生可能与受试者特征和评估标准有关。
牙周病在多大程度上成为口臭的病因仍然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一些被证明具有产生VSC挥发性硫化物的细菌同时也是牙周病的可疑病原菌[6]。临床研究表明,某些反映牙周病活动性以及破坏程度的指标,如探诊出血和牙周袋深度,与口腔内的VSC水平有密切的相关性[7]。但是,从流行病学资料来看,虽然人群中有90%患不同程度的牙龈和牙周炎症,但是口臭的发病率却远远没有达到这一水平[8]。这说明,牙周炎症和口臭可能有共同的病原菌,但口臭并不一定依赖于或伴随牙周疾病。尽管如此,本研究仍对受试者在干预前进行了彻底的龈上洁治,从而排除了牙周因素的干扰。
综上所述,氯己定和水/油双相漱口水都能显著缓解口臭和降低挥发性硫化物水平,但其有效性和持久性不及刮舌器。因此,刮舌器的使用应该成为口臭治疗的重要手段。
[1]Delanghe G,Ghyselen J,Bollen C,et al.Multidisciplinary breath-odour clinic[J].Quintessence Int 1997,350:187 -189.
[2]Van den Velde S,van Steenberghe D,Van Hee P,et al.Detection of odorous compounds in breath[J].J Dent Res,2009,88(3):285-289.
[3]Rosenberg M,Gelernter H,Barki M,et al.Day-long reductionof oral malodor by a two-phase oil:water mouthrinse as compared to chlorhexidine and placebo rinses[J].J Periodontol,1992,63:39-43.
[4]Pedrazzi V,Sato S,de Mattos Mda G,et al.Tongue-cleaning methods:a comparative clinical trial employing a toothbrush and a tongue scraper[J].J Periodontol,2004,75(7):1009 -1012.
[5]Casemiro LA,Martins CH,de Carvalho TC,et al.Effectiveness of a new toothbrush design versus a conventional tongue scraper in improving breath odor and reducing tongue microbiota[J].J Appl Oral Sci,2008,16(4):271 -274.
[6]Loesche WJ,Kazor C.Microbiology and treatment of halitosis[J].Periodontol 2000,2002,28:256 -279.
[7]Yaegaki K,Sanada K.Biochemical and clinical factors influencing oral malodor in periodontal patients[J].J Periodontol,1992,63(9):783-789.
[8]Li Y,Lee S,Hujoel P,et al.Prevalence and severity of gingivitis in american adults[J].Am J Dent,2010,23:9 -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