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新品种云麦67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2014-05-18程加省王志伟杨金华胡银星谭泽林于亚雄
程加省,王志伟,杨金华,程 耿,胡银星,谭泽林,于亚雄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国家小麦改良中心云南分中心,云南 昆明 650205)
小麦新品种云麦67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程加省,王志伟,杨金华,程 耿,胡银星,谭泽林,于亚雄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国家小麦改良中心云南分中心,云南 昆明 650205)
云麦67,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于2002年进行杂交,经过6年加代繁育筛选以及多点鉴定,并参加云南省区试,2013年通过该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高产、广适、抗病、耐旱、耐寒等特点。
云麦67;选育;栽培
1 品种来源及选育经过
1.1 亲本来源
父本豫麦35为内乡县农科所选育,1995年通过云南省品种审定,属弱春性、中早熟品种,分蘖力强,千粒重42 g,穗粒数45粒,株高75 cm,籽粒白色,角质、粗秆抗倒,高抗条锈、土传花叶病,中抗白粉病、纹枯病、赤霉病、叶锈病。母本云麦29为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选育,1981年通过云南省审定,半冬性,棍棒形穗,多花多实,穗粒数38~40粒,千粒重25 g,株高90 cm,分蘖力强,茎秆粗壮,耐寒性强,轻感条锈病和叶锈病,为优质面包小麦品种。
1.2 选育经过
云麦67,原编号098-2,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于2002年进行杂交,组合为豫麦35/云麦29。2003年为第一代,田间编号03F1-295;2004年为第二代,田间编号04D3-3475;2005年为第三代,田间编号05D3-3475;2006年为第四代,田间编号06D3-5676;2007年为第五代,田间编号07D3-2608。2008年参加云南省、院高代产量鉴定试验,田间编号098-2,试验结果较对照增产125%,居第一位。2008年保山市农科所引入保山试种,表现较佳。2008—2009年度在保山市多点鉴定试验。2009—2011年参加云南省田麦良种区域性试验,2012年参加云南省田麦品种生产试验。2012年4月6日通过云南省级田间鉴评。
2 特征特性
2.1 品种性状
该品种幼苗直立,属春性,生育期170 d。株高102.5 cm,方形穗,顶芒,白壳,红粒,半硬质,穗粒数45粒,千粒重40.7 g。籽粒饱满,熟相好,易落粒。耐寒、耐旱、抗倒伏。
2.2 产量表现
2009—2010年度多重比较结果(LSD法):
LSD0 0.05=13.321 1 LSD0 0.01=17.581 1
表1 云麦67和云麦57产量表现比较
2008—2009年度在保山市多点鉴定试验,平均产量 4 500.740 7 kg/hm2,13个参试品种中居第一位。2009—2011年参加云南省田麦良种区域性试验,2010年平均产量5 455.574 07 kg/hm2,居第七位,较对照云麦57减产0.9%,减产不显著,增产点率60%;2011年平均产量5 953.574 07 kg/hm2,居第五位,较对照云麦57减产0.6%,减产不显著,增产点率55.6%。两年区试平均产量5 704.574 07 kg/hm2,居第六位,较对照云麦57减产0.7%,增产点率57.9%,推荐生产试验。2012年参加云南省田麦品种生产试验,生产试验平均产量7 407 kg/hm2,较对照云麦57增产10.4%,居第一位,增产点率100%。
2.3 抗锈性鉴定
表2 云麦67和云麦57抗锈性比较
由云南省农科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采用该省及近年国内主要流行小种条中32号、水源类型-4、水源类型-7、水源类型-14等4个菌种,对云麦66进行苗期和成株期抗条锈性测定。测试结果表明,苗期表现免疫—反应型0,严重度0,普遍率0;成株期表现免疫—反应型0,严重度0,普遍率0。抗性综合评价结果—免疫,属抗锈病品种。
2.4 品质检测
2010年据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检测:容重796 g/L,蛋白质11.94%,湿面筋22.4%,沉降值23.5 mL;粉质仪分析:吸水率55.8%,面团形成时间1.9 min,稳定时间2.3 min,弱化度145(F.U),粉质质量指数39 mm,评价值36;拉伸仪分析:最大抗延阻力360EU,拉伸面积75.8 cm2,延伸性156 mm,R/E比值2.31,硬度指数59.1。
3 简要栽培技术
表3 云麦67和云麦57品质比较
在云南省海拔980~2 000 m的田麦地区宜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播种。播种时“以地定产,以产定穗,以穗定苗,以苗定子”的方法确定播种量。播种量为135~150 kg/hm2,基本苗240万~270万/hm2,最高茎蘖数900万~1 050万/hm2,有效穗375万~450万/hm2。
种子用杀虫剂、杀菌剂及生长调节物质作包衣。播前深翻晾晒土地,去除田间和地埂上的杂草。要深耕、深松土壤,精细耕地做畦,施足底肥。春性品种播种采用行播,精播,播深3~5 cm,行距 23~25 cm,随行施种肥120~150 kg/hm2,播后覆土均匀。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结合长势灌分蘖水、追施分蘖肥225~300 kg/hm2;小麦生长期注意观察麦苗长势,及时中耕除草,灌拔节水、施拔节肥225~300 kg/hm2;小麦生长中后期注意灌开花水、灌浆水、麦黄水以及根外施肥。病虫害同时发生时,采用多种药剂混合喷施,一喷多防。
主要虫害是蚜虫,主要病害是条锈病。采取“挑治苗蚜、主治穗蚜”的策略。适期冬灌,减少冬春季麦蚜的繁殖基数;培育种类繁多的天敌;采用黄色黏稠物诱捕雌性蚜虫等栽培技术,并结合药剂防治。适当晚播,施用堆肥或腐熟的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搞好氮、磷、钾合理搭配,铲草沤肥或伏耕保墒,播前消灭田间、路边、沟边的自生麦苗等防治条锈病。
1005-2690(2014)01-0049-03
S512.1
B
2013-11-29
重点新产品开发计划项目(2012BB015),国家小麦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小麦云南综合试验站(CARS-3-2-44),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麦类育种创新团队(2012HC008)
程加省(1980-),男,硕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麦类育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