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井通电的滑县经验

2014-05-17代小龙

河南电力 2014年9期
关键词:滑县机井农田

代小龙 郭 栋 李 刚

8月14日,经历一场大雨之后,安阳滑县的天气格外清新。作为全国闻名的粮食生产基地,当地已被成片成片的玉米装扮成了一片绿海,微风一吹,一层层绿浪翻滚摇曳,让人似乎忘记我省正在经历一场罕见的大旱。

“今年我们这里旱得不是那么厉害,但就是再旱,我也不担心。”滑县白道口乡西河京村种粮大户黄国兴说。让黄国兴底气十足的,是该村去年建成的农田机井通电工程。

自2008年我省启动农田机井通电工程以来,滑县人民政府积极主导,强化当地电力、水利等多部门协同合作,走出了一条机井通电工程建设的良性发展道路。如今,“挥手即来”的电力机井水成为越来越多农民丰收路上的最好保障。

政府主导民心工程

“农田机井通电工程涉及发改委、电力、水利、农业等多个部门,要想协调发展,必须坚持政府的主导地位,由政府牵头统筹。”谈到滑县农田机井通电工程建设的主要经验,滑县电业管理公司总经理党彬说。

相比其他地方,滑县农业大县的地位让政府部门更加明确地对农田机井通电工程建设采取积极支持的态度。2008年,省电力公司在全省农田启动机井通电工程后,滑县政府积极响应,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农田机井通电工程领导小组,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和工作目标,及时协调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电网建设工作顺利进行。

按照目前我省机井通电工程投资范围,大多由电力部门承担主网部分,包括10千伏线路、配电台区、计量装置等,政府负责整合惠农资金和受益群众自筹资金承担配套工程部分,包括机井、配电室、400伏低压线路等。

“这两种不同渠道的资金,如果各自为政、互不对接,往往就会导致工程对接不畅,耽误工程进度。政府统一协调、统一规划后,电力主网工程和机井配套工程实现了良好对接,机井能够最快实现通电。”党彬说,在政府的主导下,该县机井工程按照“先配套后建设”的原则,配套工程多在电网工程建设的前一年投运,为电网工程相关资金到位留下了充足的时间。

“由于是政府主导,多部门参与建设,因此必须明确责任,明晰产权,这样既能在为农民办好事的同时,又可以有效规避企业风险。”党彬说,这是该公司一直坚持的另一条经验。

例如,该局在资金管理中,将省公司出资部分实行专户存储、专款专用;而对政府整合筹资资金方面,始终坚持由“政府发动、政府主导、政府管理、政府监督”,电力部门不管理和收取任何费用,避免产生资金管理风险。由于一直坚持这一条原则,该公司多年来没有在资金收取方面接收到群众的任何信访投诉。

此外,该公司还按照投资范围,明确了电网建设管理的范围,并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拥有产权”的原则划清产权分界点,并以此明确了工程运行与维护的范围。

民俗文化和旅游文化对塑造城市文化品位有着特殊的推动作用,它能传播城市的正面形象,增强城市魅力和吸引力,是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嘉善在联动田歌民俗音乐文化和西塘古镇旅游二者开发的时候,要摸索出适合自身特点的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模式,保持原汁原味的田歌艺术,研究制定出有效的宣传营销手段,营造一种“走,去西塘听田歌”的公众旅游文化意识,把田歌打造成西塘旅游有特色的文化符号,把田歌制作成嘉善城市有内涵的文化产品,用旅游去展示传统民俗文化。

1.风景如画的白马坡高标准粮食示范区。李刚/摄

电力强化质量管控

7月底,滑县降雨偏少,玉米地需要灌溉。与前些年不同的是,许多地方浇地的不再是青壮年,而是妇女和老人。“现在刷卡就出水,我自己和孩子就能行,老公可以在外面安心打工了。”家住滑县焦虎乡晏口村的张爱景说。

旱灾是滑县的主要自然灾害,当地素有“十年九旱”之说,农田机井通电工程的大量实施,大大减轻了当地农民的劳动强度,节省了人力成本,可以说是一项真正的惠民工程。

“既然是惠民工程,就必须把好工程建设关,才能真正把好事办好。”滑县公司副总经理郭俊峰说。

在农田机井通电工程建设中,滑县公司加强了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该公司严格执行相关设计规程和技术标准,按照国家电网公司“三通一标”建设要求,把好工程设计关,将工程造价控制理念贯穿于各个主要工作环节,全面推广“通用设计”,积极应用“通用设备”,充分发挥“通用造价”的衡量指导作用,努力追求技术经济指标的最优化。与此同时,该公司还建设了标准台区样板工程,做到样板开路,示范引领,全面推广标准化施工工艺。

“建设农田机井通电工程之前,有的农民私自扯线灌溉,安全隐患大;有的共用一块表计,并私自加价,农民反映较多。为此,我们经过调研,在机井通电工程建设中,采取了农排配电房集中计量模式,采用‘一井一线、一线一表、一表多卡’,安装预付费电度表,将原来的按井收费改为按户收费,让群众用上了明白电。”郭俊峰说,该公司采取的农田机井通电工程农排配电房集中计量模式,被省公司录入河南省农田机井通电工程典型设计,在全省推广应用。

此外,滑县公司还实行了质量终身负责制,成立质量督导组,巡回检查项目建设质量。严把材料关、建设标准关和施工工艺关,明确施工工序及流程,质量控制措施和要点,做好施工检查记录,加强重点环节质量管控,利用影像资料记录施工过程,保存电子档案,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坚持一查到底,限期返工整改。

服务运营双重发力

“采用电灌后,我浇一亩地大概用10度左右的电,费用是7到8元钱;而之前使用柴油机灌溉,得烧4升柴油,费用超过30元钱,两者相差20多元钱。一亩地平均一年要浇7次水,这样一算,每亩地一年至少要节约150多元钱。”种粮大户黄国兴说,他家种有50亩地,现在每年光浇地就可以省下费用7500多元。

根据当地政府部门的测算,截至2013年,滑县农田机井通电工程竣工后,当地新增加电灌耕地累计达75.07万亩,就是说机灌改电灌后,直接减轻了该县农民经济负担超过1.2亿元。

真正为农民减负,不只需要建设工程,还需要高效的服务。在农业排灌期间,滑县公司实行了责任分包制,采取分级管理、逐级负责、责任到位的方法,把每条线路、每个台区、每个井口、每个计量表责任到人,农民用电一有需求,打个电话供电员工马上赶到现场。

今年,按照我省推进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规划,滑县建成了50万亩高标准粮食示范区。为了服务示范区电力灌溉,滑县公司在示范区中心区域白马坡成立了电力服务站,储存电力物资,安排工作人员在农业排灌期全天坚守,及时服务农民浇地可靠用电。

“在这里成立服务站最大的好处就是缩短了服务半径,以前农民浇地出现问题我们需要从供电所出发,现在可以从这里直接到地里,节省了不少时间。此外,服务站还准备了一些电费应急充值卡,附近浇地的农户突然没电也可就近领取。”白马坡电力服务站站长王建旗说,服务站建成后,受到当地农民和政府的欢迎。

其实,对于多数农田机井通电工程来说,还存在着一个运行维护的问题,近年来我省多地机井通电工程的变压器在非农业排灌期频频失窃,让农民和电力企业十分“受伤”。

“滑县的做法是在配电室安装自动报警装置,只要变压器发生倾斜或者移动,该装置就会自动给相关的村干部、供电所工作人员发送手机信息。”郭俊峰说。此外,在非农业灌溉期,该公司还对相关变压器进行断电处理,并安排人员定期对线路进行巡视。

2.穿越青纱帐架设电力线路。李刚/摄

3.帮助农民浇地。文琨/摄

实验探索谋划新篇

“2010年我家每亩产小麦1000斤,去年产量达到了1100多斤,今年电灌之后,亩产达到了1200多斤。”黄国兴还是当地著名的种粮能手,他认为,充足的灌溉是农业生产丰收增产的重要保障。

据统计,进行农业电力灌溉后,滑县粮食年产量可增收18万吨。这也成为滑县政府支持机井通电工程建设的最大动力。

“2008年省公司启动农田机井通电工程之前,滑县政府对工程投资很少。近年来,随着该工程在助农、惠农方面的效益日益显著,政府的投资力度也不断加大,截至目前总体投资规模已经超过电力部门。”党彬说。

尽管电力部门多年来始终持续支持当地农田机井通电工程建设,但由于投资规模巨大,目前滑县实现机井通电的耕地面积仅仅为全县耕地面积的30%。为了尽快实现全县耕地电灌化,自2012年起,在合作投资模式以外,滑县政府还启动了新的投资模式,即实现政府对机井通电台区的全部投资。

“在此过程中,电力的主要角色是专业把关,提供技术支持。通过与政府协商,滑县公司全程参与机井通电工程设计规划,提供工程的施工标准,监督施工工艺,甚至提供导线型号、接入点、变压器类型和型号等具体标准。工程建成后由滑县公司统一验收。”郭俊峰说,“之前政府投资建设的机井通电工程尽管采用了省公司提供的标准,但由于缺少专业把关,造成变压器容易烧毁等问题,引起农民不满,给政府和电力部门都造成了压力。”

据介绍,今年由滑县政府全部投资建设的农田机井通电工程多达120多个台区,首次超过双方共同投资建设的90个台区。“不管谁投资,最终受益都是广大农民。下一步,我们将与县政府商量政府建设台区的无偿划转问题,毕竟建设之后加强维护管理,才能让工程真正发挥作用。在这方面,电力部门有着政府其他部门无法比拟的专业优势。”郭俊峰说。

“其实,机井通电工程不仅改善了农民的生产条件,而且大大提升了滑县农网供电能力。未来,如果机井通电工程投资进一步加大,滑县电网结构也会得到进一步优化。”党彬说。

“如果灌溉便利,我们这里有一个‘越旱越丰收’的说法。因此,如果农田机井通电工程在全县建成,我相信我们滑县农民将彻底摆脱‘靠天吃饭’的困境。”黄国兴说。

猜你喜欢

滑县机井农田
达尔顿老伯的农田
滑县
续写千年大运河的滑县新篇章
滑县
基于RFID技术的农田机井灌溉管理系统设计
农田创意秀
滑县表彰“最美邮递员”
农用机井管理
农田搞养殖需办哪些证
农田制作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