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胶那些事儿
2014-05-16钟凯
钟凯
央视“315晚会”曝光了皮革明胶,又引起关注。然而监管部门却给出与央视曝光不一致的结论,原因在哪?
在今年的“3·15晚会”上,央视再次曝光了皮革明胶,指福建省内部分企业涉嫌生产不合格明胶,这些原料流向了药企和食品企业,如雅客食品、金冠食品、蜡笔小新等食品企业涉嫌使用垃圾皮料加工的明胶制作糖果。
报道一出,社会舆论对于企业无良、监管不到位的批评就不绝于耳。这是“老皮鞋”的逆袭吗?不过,后续监管行动传来的声音却大相径庭,令人颇感意外。
比如青岛市食药局对双鲸药业的核查发现,该公司一年多来从未购进福建三铭胶业的原料,库存原料也都合格。福建省食药局的调查也发现,雅客、蜡笔小新、金冠没有使用不合格明胶的行为,产品也都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对三铭胶业的检查可能发现了一些卫生规范执行得不够好,但也没有发现央视曝光的严重问题。
当媒体和监管部门的信息出现矛盾的时候,公众往往选择相信“揭黑”的媒体。然而,在舆论和问责的双重压力下,监管部门怎么可能在调查中作假,给企业打掩护呢?重拳出击之下,挖地三尺也没发现所谓的“违法事实”,央视曝光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时效性就值得怀疑了。
明胶的生产门槛相对较低,小作坊也能干得红红火火。尽管个别违法行为难以禁绝,但是近年来打击力度加大,大企业的行为也变得更谨慎,使用“蓝矾皮”生产食用明胶的情况应该不是普遍现象。我并不否认视频里场景的真实性,但这里面有没有张冠李戴、移花接木的剪辑手法?据业内人士透露,视频中 “违法企业”污水横流的场景根本不知道是哪里的小作坊的画面,强加给了合法企业。而新闻中明胶协会秘书长姚龙坤的一些台词也是以画外音的方式完成,根本不是本人的叙述,以至于出现自称是“始作俑者”的说法。
很多网友也对这个节目的动机提出了疑问,比如为什么明知有企业违法,不及时向监管部门举报?“315晚会”的内容一般都是提前做好的,如果监管部门查实了问题,那么节目播出之前,央视岂不是眼看着消费者吃掉那些问题食品?比如杭州那些过期食品原料为何不早让监管部门查封?难道节目的轰动效应比消费者的健康更重要?
还有另一个传言的真实性待考,2012年赵普的提前爆料使得“工业明胶流入食品”失去了新闻的爆炸性,后来只好转向药用胶囊。但记者好不容易卧底拍出来的片子也舍不得扔,所以这次补充了些素材,重新包装后播出。这种说法巧合之处在于,被曝光企业近1至2年来的监管记录良好。如果这是真的,那这条爆料真要贻笑大方了。
抛开这些问题,媒体监督是一股不可缺少的力量。不少媒体曝料确实起到了对政府食品安全监管的促进和补充,但也能看到部分媒体报道缺乏事实依据,无端制造社会恐慌。古人云,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但如果天天这样曝料,真正的食品安全问题没有精力去管了怎么办?
以这次明胶曝料为例,央视曝光短短一周之内,仅福建省食药系统就出动人员525人次,检查食品生产企业643次,经营单位25616次,餐饮服务单位12927次,检查药品生产企业32家。全国上下索票索证、进货查验、封存产品、抽样检测,这是不是对有限监管资源的巨大浪费?真有问题倒好了,问题就在于查了个底朝天,啥问题也没有。
明胶这个老大难问题背后是急剧膨胀的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间的矛盾,这可能也是整个食品行业的共性问题。企业守法经营、政府严加看管、消费者理性选择,是维护良好市场秩序的根本,但个别以利益驱动为主的犯罪行为肯定还会存在。
我们期待媒体敏锐的洞察力穿透违法的黑幕,我们更期待媒体的“定点清除”行动成为监管者隐形的利刃,而不是变成一个乱舞的指挥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