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习型组织”管理思想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管理研究

2014-05-16王为民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理论

王为民

(郑州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450001)

一、引言

管理活动源远流长,人类早在数千年前就能进行有效的管理活动,但形成一套管理理论,却是在近两三百年的时间。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国际环境发生了剧烈变化,管理理论由对个体及团体的具体管理上升到了战略管理层面。在当代管理理论演变进程中,各个管理理论流派逐渐形成,如美国学者威廉·大内(William Ouchi)的Z理论(Theory Z),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M.E.Porter)的竞争战略理论(Theory of competitive strategy)等。尽管这些理论产生之初都是基于对企业管理的总结和延伸,但是对于院校这一组织而言,其中的管理思想是可以融会贯通的[1]。尤其是对于高等职业院校而言,因为其在普通高等院校中特殊的定位,更需要有别于一般本科高等院校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策略。

对于教育的管理目前学界已有许多探讨。邓文萍认为,职业教育组织的建设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且还是一个社会问题,要形成系统思考的职业教育管理理念,要加强职业教育组织成员的学习管理[2];柳清秀和崔波认为,学习型社会的开放性,学习型组织的多样性,教育对象的全民、社会性和终身性,教育主体的多元性等诸多因素的共同集合,迫切需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纵横交错的教育管理体系[3];周其国探讨了教育管理的“文化模式”,此模式认为,学校理想的组织结构应当是扁平式倒“工”字型结构,领导者管理学校的主要策略就是通过培育学习型组织的组织文化,诱发全体师生员工的自组织行为[4]。

尽管对于教育管理模式的探讨众多,但是已有研究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研究较少,且从当代管理理论角度出发的探讨更为鲜见。本研究从当代管理理论中彼得·圣吉的“学习型组织”管理思想的角度出发,将其管理思想应用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为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提供新的管理方法和对策。

二、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定位

所谓“高等职业教育”,即为“高等”和“职业教育”两个概念的结合。它既要为高等职业院校里的学生提供高等文化教育,又要为他们提供职业技术教育,是文化理论和实践应用的综合。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高等职业教育”具有职业导向性,它对学生的教育与职业导向密切相关,理论深度较低,应用性更强;与一般的技工院校相比,“高等职业教育”不是单纯地为学生传授某一特定领域的技术,而是具有更广泛的成体系的职业教育以及系统的文化素质教育。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制定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ISCED),高等职业教育应属于ISCED5B层次,其“更加定向于实际工作,并更加体现职业特殊性”,应考虑文化理论基础与职业实践基础两方面的要求。主要是使求学者获得某一特定职业或职业群所需的实际能力(包括技能和知识等),提供通向某一职业的道路。

可见,“高等职业教育”事实上兼具了普通本科教育和普通技术培训的一些特征,对于它的定位应该是在使求学者获得一定的文化知识基础上,为其提供某一特定行业或职业所需的知识或技术教育,并尽可能为其通往某一行业或职业提供社会实践机会,最终为某一特定行业或职业输送合格的人才。

三、“学习型组织”的管理思想

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一书中将学习型组织定义为:通过培养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Organic)、高度柔性的(Flexibility)、扁平的(Flat)、符合人性的(human-based)、能持续发展的(Sustainable development)组织。“学习型组织”可以这样看待,当面临变化迅速的外在环境,组织应力求精简、扁平化、富有弹性、终生学习、不断自我组织再造,以维持竞争力。

学习型组织不存在某种固定的模型,它是一种动态的、基于组织的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改进和提升的管理方式。它是关于组织的概念和组织中每个成员的一种态度或理念,是用一种新的不断学习和进步的思维方式对组织的思考。在学习型组织中,每个组织成员都要参与识别和解决问题,使组织能够进行不断的尝试,改善和提高组织总体的能力。学习型组织的基本价值在于发现问题,然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型组织常常是通过发现新的信息、产生新的观念、提出新的作为而不是物质的产品,来实现价值的提高。

学习型组织应包括如下五项要素:1.建立共同愿景(Building Shared Vision):愿景可以提高组织凝聚力,达成组织共识,大家努力的方向一致,个人也乐于奉献,为组织目标奋斗;2.团队学习(Team Learning):团队智慧应大于个人智慧的简单加总,以作出更为正确的组织决策,通过集体思考和分析,找出组织弱点,强化团队战斗力;3.改变心智模式(Improve Mental Models):组织的障碍,多来自于某些领导者的旧思维,例如固执己见、本位主义,唯有通过不断地学习,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才能改变心智模式,有所创新,为组织带来新生力量;4.自我超越(Personal Mastery):组织中的每个成员应该有着积极向上的心态,能够不墨守成规,能够敢于创新,大胆创新,突破现有的自己;5.系统思考(System Thinking):应通过全面搜集信息,掌握事件的全貌,以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培养纵观全局的思考能力,看清楚问题的本质,以掌握解决问题的核心。

四、“学习型组织”管理思想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管理的指导

(一)高等职业教育应与地方经济发展相适应

“学习型组织”不存在某种固有的模式,它应该是动态的,应能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应对及时而准确的组织团体。因此,我们的高等职业教育也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不能拘泥于院校内部固有的几门课程或者教师们所特定的授课模式,而是能随社会经济发展具体状况提升自我的组织。因高等职业院校所特有的文化理论与职业导向并重的特质,校方和学生应该多走出校园,了解社会,尤其是应多了解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

当然,对于经济发展也不能只是泛泛地了解,首先应对当地的产业结构和各个产业的发展状况有所洞悉。以河南省漯河市为例,漯河市现在有6个产业集聚区(见表1)。

表1 漯河市产业集聚区及其主导产业

从表1可以看出,漯河市的主导产业为食品加工业、化工业、纺织业以及机械制造业,这些产业均属于第二产业。还有部分产业如高新科技、生物医药、文化产业和物流业属于第三产业。总体来讲,漯河市的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要高于第三产业,其中第二产业中轻工业的比重较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当下漯河市对于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尤其是轻工业领域。但第三产业的高附加值性必然会促进其逐渐发展,未来第三产业增长潜力巨大,因此产业结构的逐渐升级会对人才的要求发生变化,漯河市高等职业教育院校需要对他们的学生作出相应的指导和培训,实施团队学习(Team Learning),以适应这样的转变。

(二)多院校之间信息共享,构建职业教育联盟

正如前文所述,学习型组织常常是通过发现新的信息、产生新的观念、提出新的作为而不是物质的产品,来实现价值的提高。对于学习型组织而言,学习的氛围和信息的获得是非常重要的,组织中的每名成员都应抱着学习和进取的态度,不断提高和完善自我,不断发现环境的新变化,找出适应新环境的新方法。

在信息时代,对信息及时、准确、广泛而系统地获取是与社会环境变化相适应的首要阶段。然而,对于一所高等职业教育院校而言,其规模有限,师资力量有限,对于信息的获取能力有限,因而对于自身的提高和改善也很有限。因此,应该改变固有的做法,改变心智模式(Improve Mental Models),破除院校之间的界线,促进多院校之间的联合,构建职业教育联盟,创建联盟信息平台,院校之间信息共享、互助互进[5]。职业教育联盟应吸收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组织,它不仅仅应联合一个地区之内的高等职业教育院校,还应该包括中等职业教育院校、成人教育院校、职业技术院校以及一些培训机构等,它应该是多元化的、多层次的,能够实现信息互补和共享的,促进联盟内部的组织们不断学习和提升的一个集团性组织[6]。

(三)构建校企联盟

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导向性决定了高等职业院校应鼓励其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实施于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策略,将自己放诸社会的大环境中系统性思考(System Thinking)和学习,最终实现知识、技能的提高和自我超越(Personal Mastery)[7]。

为了让高等职业院校中的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社会实践,学校应当尽可能多地创造条件,笔者认为构建校企联盟就是非常有效的方法。校企合作互动,可以促进人才开放化的培养模式。学校对学生的培养延伸到企业,可以同联盟企业一并参与到学生的培养方案制定中,参与工学结合的课程设置和教材研发,促进学校输出符合社会和企业需要的人才,也使得学校避免学生的技能只停留在理论阶段而与实践脱轨。校企联盟的构建不仅仅要改变课程设置和教材研发,也对学校的学科专业设置产生一定影响,促进学校的学科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相协调,与产业结构的发展相适应[8]。

(四)构建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扁平化结构

学习型组织要求组织具有横向的扁平化(Flat)结构和高度柔性(Flexibility)。学习型组织废弃了使组织管理者和组织普通成员之间产生距离的纵向结构,同样也废弃了使部门与部门相互争斗的支付和预算制度。团队是横向组织的基本结构。在学习型组织里,实际上已经排除了绝对的领导者,团队成员负责信息搜集、方案实施、组织协调以及对工作和一般性事物的决策。部门之间的界限减少或被消除,而且不同组织之间的界限也变得更加模糊。

基于此,为了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提升学校的竞争力和学生个人的竞争力,学校应当尽量精简内部纵向的层级和机构,减少执行计划在层级之间传达所需时间和层级内耗,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柔性。一个可行的方法是,在院校内部多建立平行的机构,比如各个学院之间就应当是平行的组织机构,他们应当获得尽可能多的授权,使他们有自主决定和自主实施的权利,让他们能够根据自己学科的特点和实际需求,在面临竞争和变动时作出及时而准确的应对。

(五)创造具有特质的院校文化

学习型组织的管理思想告诉我们应当在组织内部构建共同愿景(Shared Vision),提升团队协作和凝聚力,增加个体积极性。对于高等职业教育院校而言,构建共同愿景的具体实施方案就是创造具有特质的院校文化,然后让这种文化在学生和老师中得到普及,让师生们具有归属感和凝聚力,让他们在这个组织中具有协作和创造的积极主动性[9]。

创造具有特质的院校文化,首先是应该有反映学校精神的校训。比如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传达了自立自强的精神和以德行待物的品性;复旦大学的校训“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传达了浓郁的学术思想和氛围。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点,有的重德重品、有的重学问、有的重做事。对于文化理论和职业导向兼备的高等职业教育院校而言,也应该有能反映自己特质的校训。其次是应该创造多元化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提高文化品位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最终提高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学生的综合竞争实力。

以上五点管理建议均融合了学习型组织管理的动态、不断学习和创新、高度柔性等管理特点,以期为现代化的高等职业教育管理提供借鉴。

[1]佘源.论“以人为本”在当代社会管理实践中的实现[J].湖北社会科学,2009(4).

[2]邓文萍.学习型组织理论在职业教育组织管理中的应用[J].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010(8).

[3]柳清秀,崔波.学习型社会教育管理体系的初步构建及其特征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06(6).

[4]周其国.教育管理的“文化模式”探析——兼评当代西方教育管理主要模式的差异[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

[5]杜舜卿.当代西方管理理论对学校管理的启示[J].管理与创新,2010(1).

[6]李保强.我国当代学校管理理论发展的走向[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3).

[7]张斌,胡绍君.以学习型组织理论创新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J].科教前沿,2010(3).

[8]蓝亦奇.对教育管理创新的几点思考[J].信息系统工程,2010(5).

[9]丁波,郑理.学习型组织与创新教育管理、创新素质培养[J].煤炭高等教育,2001(5).

猜你喜欢

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做学习型父母 和孩子共成长
人力资源驱动与学习型组织建立
学习型组织理论在国企员工培训中的应用
我国学习型组织现状和对策研究
我国学习型组织现状和对策研究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