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企业需求的综合教育平台研究
2014-05-16屈巍,陈欣,刘杰
屈 巍,陈 欣,刘 杰
(1.沈阳师范大学 科信软件学院,沈阳 110034;2.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沈阳 110000)
0 引 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迅猛发展,现代化的技术为更多的国家、地区和人民加速发展经济提供了条件。这种工程科学与工业全球化的趋势,导致了各国之间竞争与合作并存,各国经济的发展对于工程类人才的需求和依赖急遽增大,对于工程师的要求也开始向着综合化的方向发展,体现在工程项目的复杂性、多尺度性、跨学科性等方面,因此工程教育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需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只有切实从经济发展和企业内部需求出发坚持不懈的进行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和改革,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应日益变化的社会与全球经济发展需求的工程人才[1-3]。目前大多数教育教学单位的教学活动依然主要采用教师当面授课、一人讲众人听的传统模式进行,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单一的课堂式教学中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知识更新滞后、讲解晦涩的缺点日益突出,已经远远不足以支撑当今社会对于工程人才综合素质的需求[4-11]。因此,辅助传统教学平台的网络教学平台呼之欲出,好视通、视高、天空教室以及各大高校都纷纷建设网络平台。已有的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形式强于内容,同时没有企业需求指导的网络平台建设仍然无法与社会真正需求相对接。考虑到实践的重要性许多培训机构陆续推出实训体系,如安博、达内、海辉等。但由企业直接推出的平台普遍存在重形式、轻内容,虽然有些实训的理念先进,但由于教学设计不足,教学贯彻效果不佳等问题,实训实践无法做到和教学过程的完好衔接。基于以上原因,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企业需求的综合教育平台。通过该平台的立体化教学形式,可以将来自于企业的真实需求及时反馈至平台,实时调整、完善课堂理论教学,并有针对性的指导应用教学,从而更有效的为企业培养适应工业全球化需求的工程化应用型综合人才。
1 工程类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问题分析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作用之下,我国经济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高等教育也随之快速发展,招生规模和数量越来越大,工程类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问题也日益突出[12-15],本文通过企业走访、问卷调查以及文献研究的方法,对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问题进行研究。
1.1 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随着招生规模和数量的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增加,高校面向社会大量招聘,由于高校对于教师的学历要求,大量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成为招聘对象,并成功进入教师队伍,优化高校师资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的同时带来了高校青年教师工程背景不强,工程项目经历和工程实践经验缺乏的问题,很容易在指导学生实践过程中产生理论与工程实践情况脱节的现象;大部分学校内部的评价标准保守化,大部分停留在以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学术论文水平等指标作为考核和职称评定标准的阶段,对于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产学合作情况均未提及。因此,难以激发教师主动深入到企业内部进行工程实践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大多数高校没有与企业建立互动机制或者机制落实不到位、没有引入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走进课堂,也没有安排教师进入企业参与研发,积累工程实践能力的培训机会;学校忽视对于教师定期进行科研能力的培养培训的重要性,许多入职多年的教师不再有机会和动力进行自身能力提高的培训。
1.2 培养目标需要明确、具有特色
高校工程人才培养存在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方式缺乏特色、教育模式照搬传统,有针对性的多样化的设置缺乏等问题。由于高校内部缺乏明确的培养目标和有针对性的多样化的人才定位标准,课程体系相对传统、呆板,培养的人才很难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工程需求。高校人才培养容易“看重理论、放空实践”,这种教育模式严重限制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的发展,在该教育模式下高等工程人才培养结构出现“橄榄球两头尖”的人才队伍状况,人才规格与国家产业结构不相适应。
1.3 课程体系设置滞后
高校工程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活动遵循学科的逻辑进行组织,大多数高校在教学内容安排上追求学科导向,强调知识的完整和系统性,而缺失工程化特点,课程内容相对陈旧,课程更新速度较慢,课程计划和设置不能切实从社会企业内部的需求出发,课程的内容安排和考试的重视程度上偏重专业知识教育“看重理论、放空实践”,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自身素质的培养,导致高校培养的工程人才容易成为“理论的巨人,实践的矮子”。在新专业的设置上过于盲目草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仅依据新兴技术的兴起贸然增设新学科和专业,忽视考虑学校整体发展水平、教学实验设施与条件的制约,盲目跟风,因此很难保证培养优秀的教学质量和工程人才质量的要求。同时,在高校课程设置之间缺乏相关性,某些专业课程和基础课程内容严重脱节,学生知识体系衔接不顺畅,即使进行课程改革,也是在原有课程体系下完善,而没有改变原有课程体系的缺乏工程特色、课程与企业脱节的状态。即使进行课程改革,也是在原有课程体系下完善,而没有改变原有课程体系的缺乏工程特色、课程与企业脱节的状态。
1.4 工程实践缺乏
随着招生规模和数量的增加,高等教育师资和教学设备、实验设备资源紧张,导致学校出现实践课程比重下降、学生动手实践进行现场操作的机会减少的现象;另外,高校青年教师工程背景、工程实践经验不足,加上学校内部的评价标准和体系保守化,对于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产学合作情况还未作为绩效考核和职称评定的重要标准,导致教师工程背景被淡化,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再者校企合作途径不畅通,学校与企产进行产学互动结合不足。目前我国在产学合作方面存在诸多障碍,企业没有合作利益支撑点,没有参与高校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制定以及工程实习等的积极性,学生真正进入企业实习实践的机会缺失。以上方面导致工程人才的工程实践能力不足,难以满足社会企业的需求。
1.5 与企业联系不紧密
随着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技术更新换代速度突飞猛进,学校的师资结构、课程内容设置与安排、实验设备的更新与升级速度难以满足全球经济一体化要求下的现代企业的发展;国家对于校企合作缺乏相关立法和政策导向,高校对于校企合作过重于走形式,校企合作没有真正落实和实行;学生和教师深入企业进行实习会增加企业成本,企业积极性不高,导致进入企业实习变成了走秀、空架子,学校与企业需求无法真正对接,校企间信息沟通与反馈途径缺失。
2 面向企业需求的综合教育平台
2.1 研究思路
中国是未来的制造业大国,未来的中国急需大量的工程师,工程教育在中国的前途不可限量。为了培养满足全球需求、和企业零距离对接的专业性应用型工程人才,必须切实贯彻和执行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将企业专家、工程师请进高校参与高校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制定以及课程教授。同时外派教师深入企业认真进行工程技术的培训,提高自身工程经验,以及进行企业需求研究。在企业需求的指导下建设集课堂教学、网络教学、企业互动教学、面向工程的实训教学为一体的理论与实践相宜得章的综合教育平台。平台研究思路如图1所示。
图1 面向企业需求的综合教育平台研究思路
2.2 综合教育平台研究
面向企业需求的综合教育平台包括2部分:企业需求研究、综合教育平台研究。首先,通过外派教师深入企业学习以及将合作企业专家请进课堂两种模式进行企业需求模型的构建,在企业需求模型之上围绕企业需求进行综合教育平台方案的研究,在方案指导下分别进行各支撑分支平台体系的建设。为保证综合教育平台的顺利运行,在平台建设结束通过外派教师深入企业学习以及走访企业的方式获得入企业工作学生的工作状态进行平台体系的运行评估与完善,并将经过运行与评估后获得的性能指标进一步作用于企业需求模型构建,从而进一步推动该平台的高效、合理实施。综合教育平台的结构框架如图2所示。
图2 面向企业需求的综合教育平台框架
1)企业需求研究
通过外派教师深入企业学习以及将合作企业专家、工程师请进课堂两种模式对企业需求进行调研,主要调研企业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工作障碍和面临挑战等方面内容,集中分析调研所获得的各种信息,参考相关行业的企业需求数据库,从分析能力、实践经验、创造力、沟通能力、商务与管理能力、伦理道德、终身学习能力等方面确定企业需求的初步研究模型。并通过外派教师深入企业学习计划的实施与反馈,不断获取来自企业内部的真实需求,进一步完善企业需求模型。
2)综合教育平台研究
在企业需求模型的作用下进行综合教育平台建设,主要包括课堂教学平台、网络教学平台、企业互动教学平台、面向工程的实训平台的建设。
课堂教学平台:课堂教学平台包括精品课程教学研究以及基于外派企业教师反馈模型的精品课程研发建设。建设过程中主要加强企业实例式科研和课堂教学的紧密结合,在积累以往相关课程教学经验的同时,及时吸收外派教师反馈的企业需求信息,有针对性的开展精品课程建设研究以及科研活动,进行产学研转化,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讲授内容更能反映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及企业真实需求,教学过程贯穿科学思维和创新方法,充分重视实验,并加入模拟企业环境的实践性环节。
网络教学平台:网络教学平台包括基于企业需求的网络课程建设以及以企业为中心的认证、竞赛等网上资源建设。基于企业需求的网络课程建设主要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手段,以丰富的教学材料、生动的教学过程、翔实的企业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可以与教师实时交流、实时学习、切身体验企业工作氛围与工作要求的效果;以企业为中心的认证、竞赛等网上资源建设主要是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开展企业技能竞赛、认证的网上资源建设,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企业需求学习,有效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同时为企业提供了优秀员工的前期培养。
企业互动教学平台:引入高校与企业互动思想,大力建设企业工程师入校对教师进行培训的机制,通过来自于企业一线的真实需求快速推动课堂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制定以及工程实习等教学改革,使得课堂教学紧跟时代步伐,切实满足企业需求;大力建设企业工程师入校对学生进行培训的机制,通过来自于企业一线的真实需求快速有效的有针对性的培养企业需要的优秀员工;建设选派学生赴企业实践的对接平台,以真实企业环境培养就业能力,进一步为企业输送专业人才。
面向工程的实训平台:在企业需求的模型的指导下着力建设基于企业工程案例的实训课程体系,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实训教学课程体系包括3个阶段:工程过程实训阶段、技能增强实训阶段和研究设计实训阶段。实训课程内容围绕工作过程中的活动来组织,每个活动的知识点都通过教学释例、实验范例和项目实例3个层次的案例实践来强化。工程实训的课程设置为必修课程,相互之间关系为串行。技能增强实训的课程设置为必选课程,相互之间关系为串行,主要加强学生对于基本工程技术的掌握及熟练运用。研究设计实训阶段的课程设置为选修课程,相互之间关系为并行,主要为了培养学生运用基本技术研究开发、实施工程设计的能力。通过面向工程的实训平台的建设和培训,使学生提早适应企业工作模式与需求,有效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与实际工作能力。
3 结 论
在工程科学与工业全球化的趋势作用下,世界各国之间竞争与合作并存,各国经济的发展对于工程类人才的需求和依赖急遽增大,我国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也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状态。但是,目前我国工程科技人才培养当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在分析了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面向企业需求的综合教育平台。通过外派教师深入企业学习以及将企业工程师请进课堂两种模式对企业需求进行调研,在获得的企业需求模型指导下,进行课堂教学平台、网络教学平台、企业互动教学平台、面向工程的实训平台的建设。通过该平台与企业紧密结合的立体化教学形式,可以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从而更有效的为社会企业培养急需的工程化应用型综合人才。
[1]贾力.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
[2]杨秀平,李向珍,明月.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探索[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4(5):156-160.
[3]顾金良.技术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4]范桂梅.中国工程教育改革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0.
[5]张明雷.高等工程教育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与发展对策研究[D].南京:江苏大学,2010.
[6]祁长兴,杜庆东.面向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软件实训系统[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1,20(2):116-119.
[7]陈文松,刘敬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及其对高等工程教育的影响[C]∥Proceedings of 2010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emote Sensing(ICRS 2010),2010.
[8]李艳玲,刘军鹏.工程学科发展与工程教育中的突显问题[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2):212-214.
[9]朱高峰.工程教育中的几个理念问题[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1):1-5.
[10]王学颖,王婧.中小企业信息化云服务平台的构建[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1(3):391-396.
[11]王剑辉,杨姝.高师教育技术学专业考试系统的研究中小企业信息化云服务平台的构建[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1(3):413-416.
[12]陈娟,田凌云.高校教师能力模型构建研究[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2(15):80-84.
[13]张玉莲,刘松平.构建面向涉海企业需求的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互动平台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20):25-29.
[14]竺波.试论高职院校新生始业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高校管理,2010(8):306-307.
[15]韩青青,钟鸣文.探索本科生创新培养模江大学的案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3):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