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激情点亮语文课堂

2014-05-16

学习报·教育研究 2014年2期
关键词:激情小男孩感情

编号:H1(2014)2-03-01

作者:张刘莉

就语文课堂而言,只有以心激心、以情感情,才能使教学具有探究的美丽。

诗人说,一个只会冒烟而不会燃烧的人,不会成为真正的诗人。同样,一个只会冒烟而不会燃烧的语文教师,肯定很难成为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一堂只有冒烟而没有燃烧的语文课,绝对算不上是好课。因为“冒烟”是不冷不热,不痛不痒,青烟缭绕,雾霭笼罩;燃烧则充满激情,火光熊熊,痛快热烈。在激情燃烧的课堂上,我们的语文学习才会充满生命的活力。

记得第一次执教《小男孩》一文时,我预想了学生会有种种的感动:为小男孩的命运担忧;脆弱的生命需要坚强……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反应很平淡,对于“小男孩命运悲剧”等问题的深层思考更是渺于期待。一篇我以为会给人以心灵震撼的文章,为何在学生面前失去了魅力?难道是学生精神家园荒芜了?他们真的是冷漠、自私、浮躁、叛逆、不负责任,以游戏的眼光超然地打量着生命、感情的一代?还是我的教学出了问题?我课后反思得出,最根本的原因是课堂上只有讨论问题的声音,而没有读书的声音,只有老师的自我感动,而没有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没有激起学生与文本、与作者情感的共鸣。正如一位特级教师所说:“如果语文还是只知道在那些没有生命的字词句上反复折磨学生,不愿为学生的思想与精神的生长奉献智慧,那么我们就不能指望语文有打动心灵的力量。”所以后来再教此文时,我对教学设计作了很大的调整。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文中小男孩命运的艰辛,我在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之后,特意播放了《我想有个家》。在听完之后,我发现有许多同学眼中噙满了泪花,就连平时特别令人头疼的几个调皮的学生也都低下了头,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脸上写满了复杂的表情:几份懊悔、几份自责、几份感叹……接着,我又让学生选取生活中的典型事例,谈谈在自己的成长经历中感受到的亲人的爱。他们的表现真是让我感到意外,特别是一位前不久与母亲产生矛盾名叫黄子诚的男生。在讲述了母亲的一个小故事之后,记得他最后的几句话是这样说的:“其实我一直生活在幸福之中,我现在理解了父母的唠叨,感激父母为我所做的一切。”说完之后,他眼圈红了。同时,课堂也就在这一片雷鸣般的掌声中结束了。

在这堂课中,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感动:为学生的表现而感动。“激发学生的思维与情感”,是我在备课时设定的教学目标之一,当然也是教学重点,更是教学难点。因为学生的情感是不能支配的,也是不能计算的,但经过这堂课,学生情感的火花还是如约而至。我想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因素:

一、激情导入,创设气氛

“要撒播阳光在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教师自己没有感情,就无法激起学生的感情。只有自己先被感动,先有了是非、善恶、美丑、爱憎的鲜明态度,出言才会真切,才会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亚里斯多德在《诗学》中说过:“被感情支配的人能使人们相信他们的情感是真实的,因为人们都具有同样的天然倾向,惟有真实的生气或忧愁的人,才能激起人们的愤怒和忧郁。”如果说情境的创设只是为了营造一种情感体验的氛围的话,那么我认为教师只有拥有真情实感,才能生发出好的情境,有时教师的情感甚至就是一种情境。真情实意伴随着语言的流淌,能扣击学生的心扉,在学生心灵深处弹奏,以引起悦耳的共鸣,达到体验的最终目的。我想学生的表现也正是在我动情引导下的自然流露。

二、读为先声,点燃学生的激情,激发学生的情感与智慧

文字有温度,字词知冷暖。“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用教师之情去打动学生之情,再去体验文章之情,确实能激发学生情感。老师激情澎湃的朗读让学生沉浸在文中那份毫不张扬的深沉而博大的母爱之中,也激起了他们的情感共鸣。老师为文造境,学生披文入境,此时学生跃跃欲试,急切地想与文本展开对话。我每次在教现代诗歌和古代诗歌的时候,学生们都有朗诵的欲望,这得益于我长期营造的朗诵氛围。苏霍姆林斯基说:有激情的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内容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 教师的激情“演绎”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营造“激情课堂”教学氛围,相信语文课堂上演的不再是枯燥的独角戏,而是充满跳动的音符!

可见,激情需要点燃,需要走进文本与读者的内心。一个充满激情的教师始终是想着学生所想,始终和学生一起共享着生活的快乐与幸福。教育是“一朵云推动着另一朵云,一种思想影响着另一种思想”, 李镇西老师也认为:“一个教师要以自己对所教学科的态度去影响学生,用发自内心肺腑的职业情感去感染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热爱。”语文教师当然不一定是诗人,但他应该具备诗人的气质;语文教师也不一定是作家,但他应该拥有作家的情怀。我们不是给学生讲语文,也不是带着学生学语文,而是用自己的语文气质感染学生——对任何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来说,他讲《再别康桥》,他就是徐志摩;他讲《背影》,他就是朱自清;他讲《行路难》,他就是李白……教师本人应该“语文化”,并自然而然地去“化”学生。这里所讲的“语文化”,就包含着教师对语文的热爱与激情。

当然,激情不是表层的张扬,也不是肤浅的铺陈;不是华而不实的渲染,也不是冗余累赘的堆砌;不是声嘶力竭的叫喊,也不是矫揉造作的表演;不是拙劣的东施效颦,也不是可笑的邯郸学步。激情是真实的、由衷的,是感人至深的情感的自然而充分的流露。激情如火,熊熊燃烧;激情似水,汹涌澎湃;激情若风,遒劲浩荡。激情进入语文课堂,语文教学必将更加魅力四射,风采迷人。

(作者单位:四川省自贡市蜀光绿盛实验学校 643000)

猜你喜欢

激情小男孩感情
“聪明”的小男孩
小男孩
户外激情
激情从未止步
带着感情
萌萌哒的小男孩
带着感情
感情强烈的叹号
你永远等得起一份对的感情
消磨不了他胸中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