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市羽毛球二线队伍现状及发展趋向

2014-05-16上海市体育运动学校杨毅炜

中国体育教练员 2014年4期
关键词:运动队后备教练员

● 上海市体育运动学校 杨毅炜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是指具有一定体育天赋、经过系统训练后,可能对竞技体育的发展做出贡献的青少年运动员。它遵循人才资源的一般定义,是为体育组织所利用的作用于体育活动发展的所有人员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的总和。从体育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同时扮演着体育产业的价值创造者、产品和消费者3个角色,是恒变和可塑的,因为体育的宗旨是对人的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的提升,以及对体育精神的塑造。正因为如此,体育人才在资源的稀缺性、实效性等方面相较其他领域显得更为典型。

当前,我国竞技体育是“举国体制”,各省、市、区、县都有体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分布于全国各地。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社会团体、单位、个人对健身体育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致使业余训练发生变化。很多业余体校由于办学质量不高、经费不足、招生渠道不畅等原因,无法生存而自行解体。

随着人民群众强身健体意识的逐步深入,羽毛球项目因对场地、器械要求较低,且具有较强的参与性、社交性,在全国各地迅速发展起来。羽毛球作为上海市的重点项目,其后备力量建设直接影响项目的发展。如何使羽毛球竞技后备人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已成为业内人士面临的严峻问题。同时,人力资源(包括运动员、教练员、体育管理人员、体育师资等)、管理制度、后勤保障、运动员的文化课程设置,以及来自社会、家庭等方面的问题,也直接或间接影响羽毛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本文通过对上海市羽毛球二线运动队和教练员进行调查,分析其办学形式、后勤保障、管理体制,探寻羽毛球后备人才文化教学形式和训练组织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关建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上海市羽毛球二线教练员、运动员、部分运动员家长及相关管理人员。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检索中国期刊网,查阅近年30余篇羽毛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学术论文及文献,对所得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和归纳。

1.2.2 问卷调查法

对上海市羽毛球二线教练员、运动员进行分类问卷调查。问卷设计完毕后,请上海市体育运动学校相关教师进行效度检验,抽取运动员、教练员共20名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并在2周后进行相关系数信度检验(r值大于0.8),然后开始大面积发放问卷。发放问卷100份,收回10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89份,有效率89%。

1.2.3 访谈法

在调查过程中,对上海市羽毛球二线队部分教练员、运动员家长和有关负责人员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羽毛球人才培养现状、体校管理制度及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的一些看法和意见。

1.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 13.0软件对调查所得数据进行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长期以来,羽毛球运动一直是上海市的优势项目。上海市羽毛球二线队伍广泛吸收全市优秀苗子,同时又承担起为一线队伍输送人才的重任。但随着竞技体育的发展和国家各项改革的实施,上海市羽毛球二线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出现了新的问题,如管理机制不畅、优秀人才匮乏、选材招生困难、经费及设施问题等,严重制约了上海市羽毛球运动水平的提高。

2.1 教练员队伍

教练员是后备人才建设的核心,运动队水平的高低与教练员的训练管理能力密切相关。统计可知,上海市羽毛球二线队共有教练员8名,其中,4 0岁以上及以下者各占一半,呈现中青年教练员与资深教练员均衡的局面。调查教练员的学历可知,具有本科文凭的占6 2.5%,其余均为大专学历。较高的学历成为上海市羽毛球二线教练员的一大优势。年轻、文化程度高,使他们精力充沛,易于接受新信息和新观念,并具备了进一步学习和提高的基础。调查发现,上海市羽毛球二线教练员实践能力强,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创造性。执教年限在1 0年以下的年轻教练员占1 2.5%,而执教在1 0年以上者占8 7.5%,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一支数量充足、质量过硬的教练员队伍,能够确保上海市羽毛球二线队伍人才资源储备充足,成才率大大提高。

2.2 体教结合

调查表明,上海市体育运动学校、上海市体育宫2个二线训练单位,共有运动员1 0 0多名。运动员每天训练时间为2~3 h,平均每周训练6次。上海市体育运动学校的学生大部分进行“三集中”统一管理,上海市体育宫学生基本采取走读、走训的方式。

从长远来看,体教结合是我国二线运动队及业余训练的发展方向。但近期来看,还缺少积极的导向、有力的举措、有效的投资回报机制,各管理层衔接不紧密。上海市羽毛球二线队伍结构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在训练组织形式及管理运行机制上存在差异。如上海市体育运动学校,采取半天上课、半天训练的形式,属于半专业化的训练模式,其弊端是学校的文化学习氛围不佳,学生不重视文化课,导致其文化素质不高;上海市体育宫学生在挂点学校进行全日制学习,或学生在指定的学校统一接受教育,学校与训练队协调安排运动员的学习与训练时间,训练一般在文化课后进行。全天上课使学生学习、训练负担过大,运动员既要完成与其他学生相同的课业,又要进行较大负荷的训练。

2.3 教育氛围及教学设计

良好的教育氛围包括运动队积极向上的文化学习环境、各部门对运动员文化教育的支持及运动员对文化教育的重视。运动队良好的文化学习环境,为运动员积极的文化教育活动提供了保证。统计显示,目前上海市羽毛球二线队4 7.4%的运动员认为学习氛围较差,从客观上影响了运动员文化教育活动的进行,造成运动员科学文化素质不高,影响其日后的再就业。运动员的文化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运动员及其家长、教师、教练员的重视,也需要全社会的关心与支持。

教学设计因素包括增加教学科目,优化教学内容,大力改革和拓展运动员文化教育的专业设置,科学安排训练,保证运动员的文化学习时间。由于运动员长期从事运动训练,参加各项比赛,导致教学难以有序进行,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随着体育社会化、科学化程度的提高,教学内容不断优化,教学结构逐步调整,促进竞技人才向体育多元化人才转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统计可知,4 2.3%的运动员希望在专项理论知识上获得提高,其次是文化成绩和运动成绩。可见,运动成绩不再是运动员追求的唯一目标。有专家认为,运动员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有利于其形成良好的训练态度,更好地投入运动训练。在逐步扩大人才数量的同时,如何提高人才质量,使之成为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应引起相关人员的足够重视。

2.4 人才培养与引进

据调查,上海市羽毛球二线队2个训练单位都不同程度地引进人才。上海市体育运动学校的队员主要由下一级体校输送,个别通过上海市三线运动队从外省市引进(非沪籍比例为2 0%);上海市体育宫的学生由下一级体校输送,部分从外省市引进(非沪籍比例为3 0%)。从近年来上海市羽毛球运动员的整体情况来看,非沪籍运动员较往年大为改观,本市三线运动队培养的运动员比例大幅提升。那么,为什么非沪籍运动员在二线运动队中仍占2 0%~3 0%呢?由各训练单位内部档案资料可知,上海市2所二线训练单位小部分非沪籍运动员大都是各三线运动队从各自辖区内自己招生培养的运动员,他们的父母大多是工作在上海的非沪籍人员,只有个别从外省市引进。专家指出,过多的人才引进不利于上海市羽毛球后备人才的培养。一方面,人才引进中虚假年龄造成“以大打小”的局面屡见不鲜,从而压制了部分本地优秀人才;另一方面,教练员在培养优秀苗子的过程中付出辛勤劳动,人才引进在某种程度上打击了教练员培养后备人才的积极性。

导致这一现状的原因有:首先,上海地域狭小,人口有限;其次,上海运动员大多是独生子女,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及教育水平的提高,家长对子女未来择业也呈多元化趋势。但很多家长仍认为运动员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不愿让子女从事体育锻炼;再次,我国羽毛球运动员虚报年龄现象较为严重,上海对本地运动员年龄控制严格,但在“应试体育”的特殊情景下,为与外省运动员抗衡,人才引进成为一种解决方法。

2.5 场地设施

健全的场地设施是有效进行系统训练的直接保证。上海市二线训练单位训练设施问题较为突出,场地不足对训练影响较大。调查发现,上海市二线羽毛球运动队存在训练场地紧张的问题。如上海体育运动学校队员较多,场地需与其他队伍相互协调才能获得;而上海市体育宫,运动员训练期间场地亦对外出租,若出租场地较多,则会影响正常训练。现阶段,如何合理分配场地资源,加大经费投入,完善管理制度,保证运动训练的有效进行,成为上海市羽毛球二线队伍急需解决的问题。

2.6 运动员再教育与安置

很多运动员运动成绩突出,但文化水平不高,部分队员甚至留下伤病,再就业成为退役后的难题。目前,我国培养运动员的体制存在局限性,造成运动员文化学习有缺陷,以及高投入、低产出,使大量运动员在不同阶段离开专业队,再教育或就业安置时就面临很大的困难。

调查发现,运动员最关注的是退役后的出路问题。在转型时期,社会所需要的是有一定科学文化知识和素质的人才。从近几年高校招收运动员的趋势来看,对高水平运动员的文化基础要求逐步提高,包括进校和毕业条件。可以预见,文化基础差的学生升学和就业都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

另外,运动队的后勤保障应得到重视。在体教结合趋势下,运动员的文化课学习必然得到加强,训练、比赛的安排应尽可能以普通学校的学习周期为中心,教学内容应逐步与普通学校并轨,为退役后的再教育或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年龄稍大、文化基础较差的退役运动员,让其充分认识到社会的就业需求,并可通过自学或成人教育等方式来弥补不足。另一方面,政府和社会要尽可能对有特殊贡献的运动员在就业、升学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在新的后备人才培养体制和国家的扶持政策下,运动员的就业安置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因此,在运动队后勤保障工作中,运动员的就业、升学制度直接影响了优秀后备人才的全面培养。

统计显示,退役运动员首先考虑报考体育学院,占2 9.5%,但近几年的体育类专业面临就业面窄、专业对口困难等问题。其次是到体工队或国家队,另有1 2.8%的运动员自谋出路。需要指出的是,1 1.5%的运动员认为没有出路。访谈发现,近几年上海市输送到中国羽毛球队的运动员不多。这意味着将有很大一部分运动员只能在一线、二线寻求最大的发展空间,无法进入到更高级别的队伍中,退役后的生存问题得不到保障。这一现实问题,严重制约着上海市羽毛球后备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上海市羽毛球二线教练员队伍 “新老结合”,既保留了老教练员的丰富经验,又发挥了年轻教练的创新精神;同时,根据运动员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练员工作。运动员由原来的训练第一,转变成训练、学习两者平衡,甚至侧重于学习,且对学科的设置和专项理论课程的增加有不同的要求。

3.2 建议

3.2.1 “读训一体化”培养方式

目前,上海市羽毛球二线人才培养主要以体校为主,运动员到体校接受训练,在学校学习文化;也有一些采用“挂牌”形式,即给普通学校挂牌使之成为羽毛球训练基地,学校按照自己的标准招生,由学校和体校共同选拔运动员组成运动队,运动员的学习完全由学校负责,运动队的训练则由体校承担。

建议上海市羽毛球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采用教练员到学校训练的形式。体育局或体校委派教练员到学校负责训练任务,运动员在学校学习。此种形式要求学校场地器材充足,能够满足运动训练的需要。同时,亦可采用区队校办的形式,羽毛球区队由学校承办,教练员由学校的体育教师担任,运动员完全由学校从学生中选拔,这就要求学校有高水平的羽毛球教师担任教练员。

3.2.2 加大经费投入,改善训练条件

羽毛球优秀后备人才的培养方式努力实现社会化、市场化和个性化。运动队可与企事业单位联合办队,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并推向市场,扩大知名度,吸引企业赞助,走产业化道路。

3.2.3 增加运动员的羽毛球专项基础知识

完善运动员文化学习的学科设置,突出精品课程,增加羽毛球专项基础理论知识,将对运动员的高水平训练有所帮助,也符合运动员对文化知识的需求,从而推动上海市羽毛球二线运动队进入良性的发展轨道。

[1]马志和.中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的比较研究[J].体育科研,2003(3)

[2]杨再淮.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市场与宏观调控机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 (1)

[3]杨展加.“竞教结合”是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新途径 [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 (2)

[4]庄志勇.我国羽毛球市场发展与建议[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5)

[5]胡莉萍.江苏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4 (6)

[6]戴金彪.当今羽毛球男子双打技战术运用情况的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8(2)

[7]杜伟.教体结合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现状与对策[J].体育与科学,2006(2)

[8]程勇民.对我国羽毛球后备队伍的人才格局及实力现状探讨[J].福建体育科技,2000(3)

[9]虞重干.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2)

[10]金国祥.上海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队伍建设的研究[J].体育科研,2005(2)

猜你喜欢

运动队后备教练员
后备制动系统可在紧急情况下为轮胎放气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教育部:柔道、摔跤等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项目今年停招
党建工作在优秀运动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探讨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论高水平教练员教育培训的“学习投入
短道速滑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分析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应然与实然:教练员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中的作用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