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看山坡上 家家致富欢
2014-05-15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是北疆牧区的典型写意画。而青山绿水之间,全身乌黑、体型精壮的黑山羊成群结队地爬向草木葱茏的山坡,又是天然氧吧大别山区的一道独特景致。位于大别山南麓的湖北省罗田县,正在成为湖北最大的黑山羊养殖基地。
罗田县是革命老区,还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这里工业欠发达,但森林覆盖率高达68%,是华中地区高等植物的重要基因库。大山的丰厚馈赠,使罗田成为闻名全国的“蚕茧之乡”、“茯苓之乡”、“甜柿之乡”、“板栗之乡”,还是优良畜种黑山羊的出产之乡。现在,罗田黑山羊已经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并已带动11个乡、5000多户社员走上了致富路。规模社员户均纯收入3万元以上,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社员们在谈起今天的幸福生活时,总会说到一个女能人——山区牧羊女刘锦秀。
刘锦秀1979年出生于罗田县三里畈镇黄土坳村。她的人生,似乎与“3”很有缘。因家贫,13岁外出打工;开物流公司致富后不忘乡亲,于23岁那年回乡发展黑山羊养殖业,带动乡亲一起致富;2013年,33岁,因带富一方成为全国人大代表。
本已在黄冈市成家、有车有房,为何要回村去做牧羊女?刘锦秀说,是对家乡的眷恋,让她在致富后重归故土。那时的她,虽不懂技术,但家乡的青山绿水使她看到了养殖的潜力。而罗田人本已有养殖黑山羊的历史,黑山羊的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已久有名气。
刘锦秀的牧羊之路,可谓坎坷,但外表秀丽的她,却从不言败。2006年,她拿出全部积蓄承包下的千亩林场,被火烧过,但第二年她的养殖却因新草长出而再上新台阶。2008年的一场罕见雪灾,使羊舍倒塌,冻、饿死山羊267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0多万元。坚强的刘锦秀踏着泥泞的雪路走出大山,搭乘班车来到武汉,请求省畜牧局专家指导,分析失败原因、制订救灾计划、筹措救灾资金。随后,她又投入20万元重建倒塌羊舍,并购回新品种的抗寒高产种羊。
在刘锦秀的带动下,家乡的养殖户越来越多,2007年,她们成立了锦秀林牧专业合作社,实行统一的养殖标准。为实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合作社请环评专家论证,按照两亩山林放牧一只羊的载畜量,实行分区域、四季轮流放牧,合理解决了草地生态保护与放牧的矛盾。为充分利用耕地的季节流转性,租赁350户农民的冬闲田2450亩种植黑麦草养羊,春季免费为农户收割、耕作,这既保障了山羊过冬饲料,又改善了自然生态环境。此外,还将羊粪还田利用,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这一系列举措,很好地统一了致富与生态涵养间的关系,社会反响很好。
为扶持黑山羊这一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2010年,罗田县委、县政府将山羊养殖列入了十二五发展规划重点,并出台了高含金量的扶持政策:比如,对新增年出栏100只以上、采用“1235”标准化模式的养羊户,县财政采取“以奖代补”形式,奖励良种山羊一只,建栏、种草资金500元。三年来已累计发放奖补资金超过100万元。
现在,罗田地区的山羊,可谓一年一价,2008年每斤是12元,2009年19元,2010年为25-28元,2011年初已达到每斤32-36元,现在则已涨到50多元。从防疫到销售、从羊舍到牧草都由合作社统一管理的罗田牧羊人,足不出山,不用漂泊在外打工,就已圆了山区人家的富裕梦。这正是:
罗田百草香 清泉绕芳甸
山区锦秀女 归乡执羊鞭
火烧雪又欺 磨难作台阶
聚力合作社 循环护大山
政府来扶持 养殖成大业
但看山坡上 家家致富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