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道研究比政体变革重要
2014-05-15方朝晖
廉政瞭望 2014年3期
方朝晖
治道是治国方式,政道是政体模式。由于人们习惯的权威模式建立于过去数百甚至数千年的历史经验,有巨大的慣性,有时政体变革风险很大,与其急于从事政体变革,不如从事治道研究。
笔者曾指出,“当前真正重要的是,中国文化在自我整合方式上有什么重要特点和规律,其权力/权威赖以建立并有效运作的内在机制是什么,当人们不遵守这些规律和机制时,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 。这些与其说是政体问题,不如说是治道问题。
“治道”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它对政体的巨大改造能力上。虽然“政体”有其不可逾越的时代局限,但是其运作方式往往有巨大的改进空间。中国人过去在君主制下发明了宰相制度、职业文官制度、监察御史制度、征辟科举制度,并建立了道统学说、民本学说、以德治国学说等等,这些都起到了极大地限制君权、化解君主专制弊病的效果。
政体就好像一架机器,作为一套制度体系,需要治道为它灌输精神。比如儒家的王道学说,为君主制提供了灵魂,几乎起到了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又比如人民主权等价值,是民主政治的价值,但是它们不可能在任何一种民主政治中自动地得到实现,能否实现取决于各国的政治现实。从这个角度看,治道的重要性就并不亚于政体。因为任何政体都不是“永动机”,都需要人来支配、维护和修理,使之朝理想目标前进,这些都是属于“治道”范围内的事。
因此,如果我们出于某种天真的价值理想或抽象的价值原理来追求某种“制度”,而不研究它们与中国文化习性的关系,就没有找到中国政治的真正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