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现代化建设契机 实现学校教育发展梦
2014-05-15张彬
张彬
[摘 要]在办学条件得到充分改善,管理方式日趋完善的基础上,学校应该抓住现代化建设契机,通过探索并实施优先发展德育,构建高效课堂,打造高品质校园文化等主要举措,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以实现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梦。
[关键词]现代化建设;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邓小平同志曾经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其中,面向现代化要求学校应不断加快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努力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在此,提出以下几点措施,力求使学校在教育改革发展中办出质量,办出新意,办出特色。
一、坚持德育为先,增强教育工作实效性
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说明只有先“立德”,才能培养完整的人。学校教育必须坚持德育为先,以德育人,积极开展德育工作。
1.在学科教学中注重“三育”
教师在教授学科知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应加强德育渗透。德育不是单一的思想品德教育,而是包括育思、育心、育行的“三育”工作。“育思”是以培养学生高尚道德修养为目标的思想品德教育;“育心”是以塑造学生良好心态和健全个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育行”是旨在教育学生规范、约束言行,端正作风的法制和行为规范教育。教师一方面需要仔细挖掘教材及课堂中所蕴含的德育成分;另一方面,无论教学方式还是教学内容都要紧密联系学生实际,选择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遵循学生思想个性形成规律的学生关注的,并且正在发生的鲜活实例作为德育素材。这样才能使德育真正融于课堂,融于教学。
2.创新德育工作模式
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德育工作既要求真务实,也要不断改进和创新。以我校为例,根据区教育局关于深入开展德育工作的指导意见,领导班子认真探讨并总结出“三个一”德育工作模式。“三个一”包括“一条主线”:以升国旗仪式为载体并结合教育时事、时令节日,每周开展一个爱国主义教育主题,而且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已经成为我校德育的“周一行动”;“一个方针”:抓德育,促教学,提素质,创佳绩。我校制定以德育工作为统领,教学工作为中心,家庭、社会、学校三方联动育人的管理体制,并提出“质量是命脉,规范是关键”的管理口号,用行为规范的落实、道德品质的养成来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寓德育于教育活动的方方面面;“一种精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形成悬思、苦索、顿悟的“忘我”境界。
3.发挥隐性德育的效用
隐性德育与显性德育相对应,是教育者采取间接、内隐的方式对学生施加道德影响,学生则在潜移默化中以无意识的方式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隐性德育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通过教师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促使学生在无声的熏陶下提高素质。而教师必须从以德正己开始,而后正生,做到“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二是教师积极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建立师生情谊,关爱每一名学生,用真挚的付出鼓励学生修身立德。三是创设真诚、友好、宽容、温馨的德育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德育,达到自我促进道德品质提升的目的。
二、构建高效课堂,推进有效教学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实现形式。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既定的教育教学任务,以及如何认识和把握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尽可能为每一名学生提供适合自己的教育。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推进有效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1.注重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素质提升
教师需时刻牢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确立终身学习,因材施教的思想。要有“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的教育意识,做到厚积而薄发,达到灵活运用知识的境地。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应注重自身专业素质的提升,不断学习新知识,钻研新课程,汲取新的教育思想,增进现代化教学手段。积极改变传统的以升学考试为主要目标的课堂教学方式为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知识,提高品质,感悟生命的师生互动、德智共进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课下做好课堂反思,而且善于反思,勤于反思,反思教学过程的得失,及时总结教学规律,改进课堂教学方案,以期进一步促进自身专业成长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精心设计、安排好课堂教学
备好一堂课是教师组织好教学,提高课堂效率的基本保证。因此,要实现高效课堂,必须在备课上下足功夫。新课程背景下,备课的内容主要以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为出发点,教师灵活运用课程标准而备知识;掌握一节课的重难点,如何教、怎样设计教学过程而备教材;从学生实际出发,通过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尊重个体差异,分层设计有利于学生探究和巩固知识的习题而备学生。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课堂教学,找准课堂的切入点,开启精辟合理的课堂导入也可以使教学先声夺人,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前预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可以抓早、晚自习时间,在引领学生复习完当天学习的知识后,继续导其预习明天所要学习的内容。或者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自主预习,探索新知识,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教师在授课前,要先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尤其是学生一知半解的问题,上课时重点解决这类问题,这样会大幅推进有效教学。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认为好的教师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因而教师应该努力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尤其是用心设计学生课堂主动自觉学习的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营造民主、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积极发挥“导思、导学、导行”的作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自由表达、愉快合作。另外,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增优补差工作,特别是推进后进生的工作也一定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三、凝聚人文精神,打造高品质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学校所特有的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文化。学校以基础性物质设施建设为依托,坚持以软件建设为主,重视精神内涵发展,精心策划并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以期创出校园文化品牌,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1.校园环境美化整洁,显出文化生命力
校园环境也称校园的显性文化,主要包括文化设施、绿化景致及环境卫生。文化设施建设要体现出新颖性、合理性,美观端庄、彰显文化特色。学校可以根据师生的文化发展需求,建造别有情调、质朴典雅的文化活动室和文化活动设施。如棋牌室、健身室、养心阁、书画磨坊等,师生可以利用休息时间下象棋、跳交际舞,健身益智,宣泄情绪、舒缓压力,亲身体验生动纯粹的文化力量。
在校园文化布局上,兴建庄重典雅的石桌、石凳、凉亭以及在古今教育界取得辉煌成就的名人石像。师生可以在此休憩、乘凉、交流学习经验,而且庄严肃立的名人石像能够带给人以丰富的教育回响和文化熏陶。教学楼及宿舍楼的走廊内、楼梯间可以放置学生的手工艺品,设置文化展览角、文艺橱窗栏目,墙壁上张贴古今教育家的名言警句、伟人肖像,或者字字珠玑,介绍学校的文化发展历程以及本地区教育发展规划,等等,逐步推陈出新,锦上添花,形成“墙壁文化”和“走廊文化”。师生徜徉漫步在教学楼的各个角落,在不知不觉中品尝浓厚的文化大餐。
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培植花树、维护自然景物,保持校园环境卫生。让校园绿起来、火起来、亮起来,美化绿色校园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举措。对此,学校应精心布置自然景物,按照线条柔和度、形状协调性修剪、装饰花草树木,使其富有艺术感、灵动性。矮树丛可以设计成三角形、长方形、菱形甚至书籍、铅笔等仿真造型。杨树、柳树、银杏、丁香整齐守护在甬道两侧和建筑设施旁,井然有序,落落大方。教学楼及宿舍楼门口两侧花团锦簇、错落有致、光彩夺目。另外,还可以利用五四青年节、学雷锋纪念日、植树节等特殊节日组织学生种树、种花,激发审美情趣。校园环境力求实现园林化、家庭化;校园景致要追求理念化和情感化。
然而,优美的校园环境需要耐心经营,用心维护。保护校园环境,人人有责。每一名师生都应主动承担起维护校园环境形象,保持校园环境卫生的职责。学校应严令禁止随地吐痰、乱扔垃圾,随意刻画、践踏花草树木等违纪现象。而且定期对学生进行环保知识教育,号召全体学生自觉维持教室卫生、宿舍卫生、食堂卫生和个人卫生。发现任何损坏校园环境的现象都要及时制止。此外,鼓励学生自发成立校园环保志愿服务小队直接负责学生的环保监督工作,或者派专人在醒目地点设置环保警示标语,意在增强师生校园环保意识。总之,师生只有在优美整洁的校园环境熏陶下才能健康快乐的教学和生活。
2.发扬人文精神,提高师生文化素养
人文精神是校园文化发展的核心,也是校园的精髓,校园魂。例如,我校师生谨记“团结、奋进、严谨、求实”的校训,坚持“以德立校,以质强校”的办学思路,将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力抓手。多年的积淀,蔡中形成了“心想集体,心向学校,志在发展,志存高远”的优良校风,师生发扬蔡中“争优、吃苦、严谨”的思想作风,大家共同在思考中践行,在实践中总结,在思辨后创新。
教育工作者要严格履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具体要求,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书工作、热爱每一名学生。教学要以培养学生健全个性和良好的思想品行为主。尊重学生的人格,即使面对学生的问题或错误,也要心平气和,耐心引导学生及时发现问题,改正错误,绝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教师是学生的榜样,也是学生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教师在教书育人时要做到为人师表,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首先,教师一定要规范自己的言行,语言需稳重得体,幽默风趣,语气轻缓、委婉,态度应善意祥和。其次,衣着朴素整洁,符合教师的工作身份。最后,教师禁止公开或私下收受学生及家长的礼品、贿赂,时刻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不计回报,真诚付出,用坚定的信念,满怀热情地投身于教育事业,无怨无悔。
(责任编辑 尹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