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基础教育的本质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2014-05-15王建平
王建平
基础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的奠基工程,其本质是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帮助。基础教育的质量和发展水平,既关系着我国人力资源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又关系着其他各类教育的质量和发展水平。
在100年来漫长的基础教育普及过程中,基础教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第一个特征是精英教育。主要表现为,在客观上忽视或者淡化基础教育自身固有的属性,将基础教育摆在其他教育的从属地位,功利色彩明显,由于入学率低、大众普及程度不高,学校对学生的选择余地大,使得接受基础教育有了“门槛”,逐级进行甄别选拔,学生学业成绩差异不大,受教育学生由低年级向高年级呈“金字塔”分布,基础教育的办学目标偏离其本质。
第二个特征是大众教育。主要表现为,由于普及程度大幅提高,学生成绩愈来愈差异化,对课程内容、考试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教育既有对受教育者一定的选择余地,又面临着对受教育者非选择余地愈来愈小的趋势,基础教育的办学目标趋于回归其本质。
第三个特征是普及教育。主要表现为,由于实现了全面普及,基础教育的个性化教育成为标志性特征,学校教育呈现为个性化、差异化,对受教育者没有选择余地,学校教育由主要面向一部分学生,兼顾其他学生,发展为面向每一位学生,对教育理念、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考试评价、管理体制等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基础教育回归到其本质。
以上三个特征,贯穿于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全过程,在基础教育发展前期,主要表现为精英教育特征,中期主要表现为大众教育特征,后期主要表现为普及教育特征,这既是历史发展的过程,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基于上述分析,本人认为,当前我国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从总体上讲,已经呈现出全面普及的特征,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正在并已经成为所有适龄人口的教育,但在很大程度上,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机制、教育内容、考试评价制度却仍然停留在精英教育阶段,致使学生课业负担愈来愈重,基础教育的功利性愈演愈烈。
解决困扰偏离基础教育本质的问题,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寻求突破。
一要全面树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教育理念。要破除陈旧教育观念的桎梏,消除传统科举文化以及精英教育在基础教育领域根深蒂固的影响,必须树立与普及教育相适应的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学校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课程设置、教学制度、管理制度、教育方式都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有课程学习的主体地位。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改革现有的考试评价内容和方式,克服单一的以掌握知识水平为评价标准的考试评价模式,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价值导向的考试评价制度,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校长和教师要树立科学、正确的教育理念,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教育教学。要重视对校长和教师考核内容和方式的改革,要建立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考核内容, 进一步改革考核方式,坚决摒弃以分数论英雄的考核形式。
二要必须建立面向个体的课程体系。课程改革是回归基础教育本质的核心内容。课程内容要服从、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自本世纪初启动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方向是正确的,也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效果,但由于考试评价等配套改革不落实,致使课程改革没有达到既定的目标。要坚持课程改革不动摇,要进一步改革现行的课程管理体制,义务教育要大幅度减少国家课程的比例,增加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比例,提高课程的适应性。普通高中要增加选修课程的比例,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平台。要鼓励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开发设置本地区、本学校的课程,实现课程、教材多样化,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在不同的课程中学有所得。
三要建立学生发展评价体系。义务教育建立学生综合发展评价制度,引入社会中介机构对学校综合办学水平进行评价,包括办学理念、指导思想、办学条件、管理水平、课程教学情况、学生德智体美发展状况等,定期面向社会公布,摒弃以分数评价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方法,引导社会从学生的综合发展状况来评价学校办学,建立正确、科学的学校评价体系。
四要突破高考改革“禁区”。高考改革关系着基础教育的办学导向,关系着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关系着民族振兴的长远利益。要完善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扩大学业水平考试在高考中的作用,给高校以自主招生考试权,实现多种方式考试和录取。
五要建立正确的政策导向,克服基础教育功利倾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注重合格,而不是被误导为所谓“优质”的误区。在某种意义上,政府所要承担的是基本责任,也就是“底线”责任,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人与人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在教育上也必然表现为差异。教育培养的是人,不是作为物的产品,既要培养红花,也要培养绿叶,教育公平是机会公平,不是结果公平,只有多样性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基础教育的本质决定了它的非功利性。当前,基础教育的功利倾向造成了学生发展的片面性,学校教育只重视知识教育而轻视人格教育;德智体美中只重视智育而轻视全面发展;人的发展只重视分数成绩而轻视全面素质,已经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后果。因此,要尽快制定《学校法》,进一步明确学校依法办学的方向、价值取向、办学内容、办学原则、办学方式等,从法律上保证学校办学自主权,防止政府及社会对教育的不适当评价及干预,建立正确的政策导向,保证基础教育沿着正确的方向办学。
六要大力加强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的培训。办好基础教育关键是校长和教师。当前,对校长和教师的培训应该更加重视对校长、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只有建立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队伍,教育事业才能具有高尚的地位。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校长、教师的职业道德考核机制,建立奖惩制度,狠抓薄弱环节和社会反映比较强烈的热点问题,落实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努力培养高尚的职业素养。要加强校长和教师的通识培训,观念是行动的指南,新的教育理念预示着新的教育行动,只有观念真正转变了,课堂才能发生变化,学生才会受益。转变教育发展模式观念必须先行,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注重校长和教师的观念转变,要不断加强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培训,并作为各级培训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坚持不懈的培训,引导校长、教师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去培养学生,纠正基础教育存在的弊端。
七要更加关注课堂教学,不断改进教与学的方式方法。课堂教学是学校最重要的教育形式,所有创新改革都必须在课堂教学上得到体现,要大力引进现代教育技术改进传统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建立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促进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要建立教与学的互动机制,特别是要引导学生不断改进学习方式方法,提倡研究性学习、参与式学习,建立学生自主学习机制,以学促教,以教助学,教学相长,促进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责任编辑 尹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