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演类建筑的多功能使用(二)

2014-05-15

演艺科技 2014年11期
关键词:电声观众厅音响

乔 伟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 200001)

观演类建筑的多功能使用(二)

乔 伟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 200001)

分析观演类建筑多功能使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解析不同使用功能对其组成部分的要求,并详细阐述其多功能的合理配置以及具体设计方法。

观演类建筑;多功能;可行性;合理配置;设计方法

(接上期)

3 不同使用功能对观演建筑组成部分的要求

不同类型观演类建筑的多功能使用,对观演建筑各组成部分的要求是不同的。本章就观演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分析不同使用功能要求下的不同设置需求,在差异中寻找共同点,便于多功能使用的具体实施。

3.1 大堂

大堂是所有观演建筑所必备的,与具体的使用功能要求相关度较小,主要根据建筑的等级、规模、座位数等来确定面积的大小、装修的豪华程度。

3.2 休息厅

由于电影院没有幕间休息,不需太大的休息厅。而一般的观演建筑均需根据建筑的等级、规模等来确定休息厅的面积大小、装修的豪华程度。

3.3 观众厅

观众厅与观演建筑的使用人数相关度较大,与演出功能也有较高的相关度。如要求演芭蕾的观演建筑的观众厅,其视线设计要求较高,整个观众厅的地面升起也较高;而一些会议、电影等场所,设计视点可向舞台方向内移和抬高,观众厅地面坡度较小,局部池座甚至可做成平的。但只要条件允许,将观众厅的视线尽可能地按较高的要求去设计,即可满足多种形式的使用要求。另外,要求以建声为主的观演建筑观众席的升起比以电声为主的观演建筑观众席的升起较高,以保证观众的直达声,同时,以建声为主的观众厅的平剖面形式的控制也比以电声为主的观众厅要严格一些。

不同的演出形式对观众厅的视距要求略有差别,如戏剧等演出形式,观众需要看清演员脸部的表情,故视距应控制在28 m以内;歌剧、芭蕾等演出形式,观众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需要看清演员的动作,所以,视距应控制在33 m;而观看电影的最远视距则与银幕的尺寸有关。不仅如此,视距与观众厅的容量也有密切的关系。座椅的排列要求、座距、排距、纵横走道设置等要求基本一致,与具体的演出功能关联度较小。

3.4 舞台机械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使用最多的舞台机械装置是台上吊杆系统,几乎在所有的演出场所都有此配置,而造价昂贵的升降舞台系统在多数演出中是不用的。所以,多数需要用到舞台机械的观演场所,对舞台机械的要求大致相同,只不过在配置的数量和丰富程度上有所区别,这也与建筑的规模、等级相关。有些特殊的演出中,演出团队甚至会自带一些演出设备。

对于有伴奏要求的演出,需要设置乐池而不需要伴奏的演出,就不需要设置乐池。为了满足乐池的灵活使用,可通过设置既可以作为乐池,又能作为观众席,甚至还能作为舞台的升降乐池来解决这一问题。

3.5 舞台灯光

建筑设计中预留的舞台灯光位置均差不多,如主要预留面光、耳光、追光、舞台内的侧光以及与舞台机械相关的灯杆等。但不同的演出形式对灯光的要求稍有不同,实际演出时所使用的具体灯具位置、数量都不一样,会根据不同的功能、剧目进行现场调整,甚至许多演出剧团还会自带演出使用的灯具,实际操作比较方便。

3.6 舞台音响

以建声为主的厅堂,音响的配置要求可适当降低,但也离不开电声的辅助使用。以电声为主的厅堂,音响的配置相对要求较高,音箱位置也相对较多,有些观演场所的音响系统还可调整室内混响的时间,以满足不同使用功能的要求。一般的厅堂,在建造时就会确定其声音设计是以建声为主还是以电声为主,这一点确定以后,音响的配置也就相应确定了,其配置要求与不同的使用功能会有一定的相关性。如:以会议为主的厅堂,其音响配置以语言清晰度为主,还可能增加针对舞台的返听音箱,以保证舞台上主席台获得的声音效果;而以有伴奏的综艺演出为主的厅堂等,其音响的配置则需兼顾音乐的表现力,或以音乐的表现力为主。

3.7 声学设计

不同的使用功能,对观演建筑的声学要求差别较大,其主要差别在于厅堂的混响时间。其他一些声学设计的要素如合适的响度、声场的均匀度、清晰度、丰满度、厅堂内的本底噪声、厅堂内不允许出现的回声、聚焦、共振等要求均大同小异,根据观演建筑的规模等级稍有差异。虽然目前对音质的客观评价有许多物理指标,但其均有一定的选值范围,而且音质的客观评价与这些物理指标的对应关系在声学界也还存在一定的争论。所以,在这些指标的范围内,普通观众无法分辨出音质上的细微差别。对于混响时间的不同要求,目前已有许多成熟的技术来做可调混响,如使用一些可调吸声结构、改变观众厅体积、另设混响空间以及电声可变混响系统等方法,一般能使观众厅混响时间调整0.3 s~0.8 s,可调幅度完全可以满足常见的各种演出形式对混响时间的不同要求。

3.8 后台区

观演类建筑的后台设置与建筑的规模、等级有关,与其使用功能也稍有关系。一般歌舞剧等演出需要较多的后台道具、布景空间,而音乐会等演出对这方面的要求相对较少;演出较频繁的剧场等观演类建筑需多设置一些布景存放空间,并需要多考虑布景流线,以满足大量布景的同时进出。而一些有长期驻团的观演类建筑则会设置较多的排练厅和琴房等。

3.9 化装间

化装间的设置数量与建筑的规模、等级相关,与具体的使用功能也有一定的关系。歌舞剧等演出需要较多的各类化装间,且化装间内的设施配置要求比较齐全,甚至要求有些化装间能看到剧场内的演出实况,以便演员及时掌握上下场时间,主演化装间应靠近舞台上场门;音乐会等演出也需考虑化装间,但设施要求可简单一些,指挥、主要演奏者的化装间也应靠近舞台上场门。

3.10 机电设施

观演建筑中各类机电设置要求基本相同,与具体的使用功能关系不大,主要与建筑的规模、等级、要求等相关。

从以上对观演建筑各主要组成部分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在建筑规模、等级已经确定的条件下,各种不同使用功能对建筑的各组成部分的要求大多是大同小异,总体上的要求偏差不超过20%,而且这些主要的差异如声学要求、视线要求等都集中在观众厅的设计方面。所以,在观众厅的设计中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配置,完全有可能满足多功能使用的要求。当然,这样做会增加观众厅的造价,但一般来说,观众厅在总的建筑造价中占的比例相对较小,且大堂、休息厅、舞台机械及灯光、音响等在各种多功能使用时的设置要求基本相似,均可发挥多重作用。所以,只要在个别领域,特别是在有关的演出工艺项上精心设计,就能满足较多的使用功能的要求,从而实现以一座剧院的建设费用建三座剧院的梦想。

4 观演类建筑中多功能的合理配置

以下重点分析不同使用功能中差别最大的演出工艺的各组成部分,进而阐述多功能使用的合理配置。

4.1 各种演出形式对演出工艺配置的要求

表1中列出了各种演出形式在通常情况下对舞台机械、灯光、音响、声学等配置的要求。1级为要求最高,其他级别按功能要求逐步递减。

4.2 向下兼容的配置原则

在观演建筑建设初期定位时,应采用向下兼容的方法,即功能等级要求高的,可在实际功能中配置功能等级要求略低的表演形式。

从表1中可看出,一些歌剧剧场的要求较高,在投资有限的情况下可兼容要求略低的演出形式的使用功能,如芭蕾、音乐会等;而一些配置要求低的演出形式,如话剧、电影等,则在设计中不可能向上兼顾要求较高的演出形式,否则需要另外投入大量的资金。

表1 不同演出形式对演出工艺配置的需求

(注:*1——主要比较舞台机械、灯光、音响配置的丰富程度和投资额,1为要求最高,4为要求最低。

*2——1.代表以建声为主;2.代表以建声为主,电声为辅;3.代表以电声为主,建声为辅;4.代表以电声为主。

*3——合理的可调混响时间相差0.4 s~0.6 s左右,相差太多的视为不兼容。

*4——一些电影院配置的环绕式音响系统与其他使用功能的要求相差较多。)

从表1中也可看出,一些音乐厅对舞台工艺的配置要求低于一些可演出歌剧、芭蕾的剧场,所以,设置歌剧、芭蕾的剧场在使用功能中可增加音乐厅的表演功能,而且不会增加太多的造价。而如果最初是建造一个音乐厅,就不适宜再增加歌剧、芭蕾的使用功能,这会在舞台、灯光、音响的配置方面增加较多的资金投入。其实在很多已建成的观演建筑中,音质最好、现场感最好的还是传统的可演出歌剧、芭蕾的鞋盒式观众厅,它的声学效果要好于专用于音乐会的围合式的观演类建筑,而且这类型建筑可以有其他不同类型的使用功能。围合式的音乐厅虽然很专业,但使用功能局限于音乐表演,其最初的设计主要是为了在有限的现场空间中容纳更多的观众,进而逐步演变成目前的形制。因此,作为同级别的演出场所,上海大剧院的使用效率要高于东方音乐厅。

4.3 多功能使用的主要难点

从表1中也可看出,目前厅堂多功能使用的主要瓶颈在于声学设计,以及建声与电声设计的矛盾。目前也有许多措施可以使观演类场馆的建声设计满足多功能使用的要求,在工程实践中也不乏成功的例子。对于电声设计,主要问题是学术界有些人认为电声并不适用于专业演出场所。其实,一些好的电声设计完全可对建声设计作有益的补充,如前排观众的台口补声音箱、挑台下观众的补音音箱等。

各种演出形式对舞台工艺的要求有一定的差别,而且许多多功能的变化本身也是由舞台工艺来完成的,所以,舞台工艺设计也是多功能使用的难点之一。一般来说,可用于多功能使用的观演建筑在舞台工艺上的投资要高于一般的观演建筑。

目前,舞台技术、声学技术以及建筑建造技术的发展都为观演建筑的多功能使用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只要将各部分使用功能进行合理的使用配置,观演类建筑的使用价值和社会价值将得到较大的提升。

(未完待续)

(编辑 薛云霞)

Multi-functional Use of Performing Building (part 2)

QIAO Wei
(East China Architectural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Shanghai 200001, China)

The feasibility and necessity of the multi-functional use of performing building were introduced, the requirements of different functions on its components were analyzed, and the rational allocation and specific design method of its multi-function were also elaborated in this paper.

performing building; multi-function; feasibility; reasonable allocation; design method

10.3969/j.issn.1674-8239.2014.11.011

猜你喜欢

电声观众厅音响
音响销售面对面之我卖音响的这些年
音响行业真的“难”做吗?
为定制安装而生SpeakerCraft,纯粹的定制安装音响品牌
诚实音响
移动式电声音乐调控箱的设计与制作
DAM中波发射机电声指标频率特性初探
ATS-1型音频分析仪测试调幅广播发射机三大电声指标
观众厅视线分析软件《神眼》的应用
京剧剧场的观众厅设计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