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中东新政:只是“适度重返”
2014-05-14何亚非
何亚非
美国总统奥巴马最近宣布,将推动建立国际联盟,共同打击“伊拉克与沙姆伊斯兰国”(ISIS)。用美国国务卿克里的话讲,就是“用政治、人道、经济、执法和情报工具来支持军事力量的全球联盟”。除了9月初动员北约盟国加盟外,美国还将利用9月担任安理会轮值主席国的机会来推进这项目标。今年联合国大会期间,奥巴马将主持安理会首脑会议,提出强有力的应对计划,寻求各方支持。
2011年以来,西亚和北非持续动荡。尤其是近期,ISIS异军突起,以其强大的战斗力和应变、动员能力,在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等国摧枯拉朽,迅速拓展领地,令各方措手不及,也为美始料未及。中东地区政治和军事局势巨大的不确定性、复杂性和无序状态,使美处境十分尴尬,既难果断出手,又不能置之不理。这一局势彻底打乱了奥巴马政府在中东的战略部署,进而也影响了美国总体对外战略的调整。
在美国地缘政治的版图上,中东板块的分量再次加重。美不得不调整其中东政策,以有效应对该地区出现的新形势、新问题。
适度“重返”中东
目前,中东国家政治局势变化莫测。ISIS的“横空出世”和地区秩序的混乱已经影响到美国在中东的利益和作为“离岸平衡者”的可信度。美无法继续袖手旁观,但又无意再次深度卷入,以免重蹈覆辙。因此,国际社会目睹了奥巴马政府从战略收缩到“适度”卷入的转变。叙利亚危机中美国的表现可以说是典型的战略收缩,只说不做或者多说少做,已成为美中东政策的常态。
美国发现,在伊拉克政府面临ISIS凌厉攻势难以招架的时候,如再不出手,不仅将使美耗费巨大人力财力的伊拉克战争前功尽弃,还可能造成中东局势失控。
美国“适度”卷入目前有三招:一、空袭ISIS目标,阻止其进攻势头。美这两个月已发动133次空袭,取得初步成效;二、压伊拉克总理马利基下台,扶持包容性较强的阿巴得上台,以巩固伊各派联合对付ISIS的态势;三、推动建立上述国际联盟,打击和摧毁ISIS。
美国的“适度”卷入,分寸拿捏得相当精准。美国不想单枪匹马,而是希望通过组建国际联盟来分担压力,共同应对ISIS的挑战。同时,美从一开始就划出“红线”,即美国不会派地面部队直接作战,将以提供空袭、武器装备等方式,支持伊拉克政府军和库尔德武装及其他反对ISIS的派别、叙利亚反政府的温和势力,来打击、遏制ISIS。
战略东移没有改变
美国重新牵头主导中东事务,乃出于打击ISIS之形势所迫,并不表明其适当超脱中东事务以实现全球战略转移的总体目标出现了根本变化。
美地缘政治历来倚重欧洲、中东和亚洲(东亚),这三大板块系美必争和必保之地。只是,根据形势变化和实际需要,美在战略布局上会有轻重缓急。自2011年推出“亚洲再平衡”战略以来,美加大对亚洲特别是西太平洋和东亚投入的势头强盛,战略东移没有任何改变的迹象。
最近,为应对乌克兰危机升级,在美国主导下,北约重新定位,突出西方国家军事团结,计划立即在波兰或波罗的海国家部署北约紧急反应部队。美国和北约与俄罗斯的“新冷战”呈现剑拔弩张态势。
但是,这些举措更多反映的是北约成员国将加大对北约和自身军力的投入,并非表示美国战略重点有任何改变,美国不会放弃亚洲再平衡战略而将重心转向欧洲。
近年來,为了应对新兴大国的崛起和适应全球经济发展的现实,尤其经过对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的深刻反思,进入新世纪第二个十年后,美国全球战略总体转入“收缩”和调整阶段。美国转向亚洲,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是从全局出发、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调整,是着眼于维护美长期战略利益和全球霸权地位之举。这一大趋势不会因为中东局势变化或乌克兰危机恶化而发生根本逆转。
其实,美这次对中东政策的微调,也可以看作既是因应地区形势动荡而采取的必要措施,又是为更好地实施战略东移扫清障碍。
在中东的影响力下降
从根子上分析,美国中东政策此次被迫做出微调,与美国近年来在中东实行的政策有关。美国竭力推行民主化,利用新媒体和非政府组织传播西方价值观,改造阿拉伯世界,引发了大规模和持续的地区动荡,至少也是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该地区许多国家政治、社会剧烈波动,经济严重下滑,民生凋敝,这就是最近种种乱象的主因。
美国在中东一直扮演“离岸平衡者”角色,甚至公开干涉别国内政,引起阿拉伯国家民众的反感,伊斯兰世界对美国的仇视不减反增。这些国家的统治者大多对美有两面性,既需要美国各方面的支持,又反感美国的霸权,同时还须顾及伊斯兰国家民众的感受。阿拉伯国家的意识形态和执政理念与美国的价值观和中东政策存在天壤之别。这些国家政府今后更不可能像以往那样,事事唯美马首是瞻。
经过此轮地区动荡,泛伊斯兰势力在不少国家崛起,逊尼派、什叶派、库尔德人之间以及各国内部的强硬派与温和派之间,族裔矛盾和宗教派别冲突愈演愈烈。ISIS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崭露头角并迅速发展起来的。美国不应该感到诧异。如果中东地区如此混乱,没有ISIS这样的组织出现,那才是怪事呢。
总的来看,美国仍将掌握中东事务的主导权,但影响力会有所下降。近年来,美在中东四处碰壁,大有今不如昔之叹。而且随着美俄关系趋紧,包括巴以冲突和叙利亚危机在内的中东诸多问题将更难解决。美国在中东地区推行民主化,与其地缘政治目标自相矛盾,导致美判断频频失误,进退失据,给美国造成许多政策“陷阱”,更给该地区国家带来严重的政治经济后遗症。
中国的角色
中国参与中东事务,需保持战略清醒,有信心,有耐心,既要积极进取,又要保持稳健的战略态势,增强战略运筹力度。
中国在中东有自己的优势。
从经济角度看,阿拉伯国家对中国的商品、投资和能源市场需求不断上升,中国已成为该地区石油出口的最主要国家之一,日益扩大的多层面经济合作使双方的相互依存不断增强,已结成利益共同体。
政治上,中国的优势也显而易见。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均保持长期友好关系,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成功的发展模式已经赢得该地区许多国家的信赖和赞赏。中国支持阿拉伯国家自主选择发展道路、主张通过政治手段和平解决冲突、反对外部干涉的外交理念和主张,经受了时间的考验。
中国虽不是中东问题四方机制(美、俄、欧盟、联合国)成员,但中国的实际影响力以及参与调解的主动作为,使中国在中东将更多发挥与大国身份相符的作用。事实上,中东事务已成为中美战略对话、中俄战略协作以及“金砖国家”对话的重要内容,并将成为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重要议题。
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国新一代领导集体更加重视外交战略的积极进取和有所作为。中国在中东问题上将实践正确的义利观等外交理论创新,并将之与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结合。宏观地看,中国对发展中国家“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都将对中国处理中东问题产生正面的直接影响。中国积极参与巴以问题、叙利亚危机、伊朗核问题等热点问题的解决,并提出中国的思路,自然就在情理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