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义的目标和肮脏的道路

2014-05-14杨时旸

中国新闻周刊 2014年44期
关键词:通缉犯霍夫曼银行家

杨时旸

2014年2月2日,奥斯卡影帝菲利普·塞默·霍夫曼被发现死在他纽约的公寓中,享年46岁。据称,在房间内发现了针头,怀疑死于吸毒过量。这个因为出演《卡波特》而拿到小金人,因出演《大师》被数个奖项提名超过十次的胖子就这样走了。在那之前,他主要的工作是在宣传自己主演的新片《最高通缉犯》。

或许在这部影片中,他所饰演的特工也暗合着他现实中的状况——一个靠香烟和烈酒以及一抹坏笑维持着尊严的中年人。《最高通缉犯》注定不是霍夫曼最亮丽的银幕形象,但绝对是可以再次证明他演技的一部。这部电影改编自传奇作家约翰·勒·卡雷的小说,这个曾经真的做过间谍的人所写的间谍故事注定与众不同。就像上一部被影迷赞叹的《锅匠,裁缝,士兵,间谍》一样,《最高通缉犯》仍保持了冰冷、压抑甚至有些沉闷的调子。它彻底颠覆了007的那种烂俗故事所营造的风流特工设定,把闹剧式的肥皂泡彻底戳破。“后911”时代的一切现实都在这部电影中有所映射,车臣与中东的现状、美国高调的反恐模式与尴尬的欧洲特工之间的博弈,以及表面上正义无比的反恐行为所隐藏的各种算计。

一名神秘男子来到汉堡的穆斯林社区寻求帮助。此人有着一半车臣和一半俄罗斯血统,身负重伤。他来到这里的目的是继承父亲在当地银行的巨额存款——一笔非法所得。他的身份引起了众人的猜测,骗子、难民还是恐怖分子?一位人权组织的年轻女律师,一位英国银行家,一位德国间谍以及美国反恐部门纷纷卷入其中。

《最高通缉犯》完全没有按照正邪对立的模式叙述这场充满悬疑色彩的反恐暗战,而是着力于描述每一个组织内部人员隐藏的心思。女记者原本是帮助神秘男子的人,但最终成为了他的监视者;银行家的父亲与神秘男子的父亲曾是生死之交,但他们的儿子却成了某种程度上的对立者;美国和德国情报部门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合作和时时刻刻的猜忌;他们口中都有着宏伟的反恐目标,却都在各自心中算计着个人利益和前途的得失。不可否认,电影中的一些人物设定有少许缺陷,比如那个靓丽的女律师,一个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反叛的富二代,她的“圣母人格”有时会让人觉得不真实。她与那名神秘男子之间若隐若现的感情线也有些缺乏铺垫,另外,描述那个银行家思想上转变的原因时,也应该更多地阐述一些他所面临的压力。最终,他们选择为特工服务并非出于国家安全的考量,而是面临某种个人利益的要挟。

这部影片根本无意塑造英雄,即使像霍夫曼出演的男主角,多少算个有正义感的英雄,他有担当,有远见,也还保有着未彻底冷却的人性温度,但即使如此,也还是个残破的英雄。他的存在,与其说是让人们看到反恐情报战中坚韧的战士,不如说是把那些光鲜演讲组成的面子撕破,给你展露了那些不堪的里子。

任何事物都不是由黑白分明、正邪对立的模式存在的,即使看似无比正义的反恐战争也是如此。政客们激昂的演讲背后,真正做事的情报人员也都是凡体肉身,也都是为了一份工作、各自的前途努力,只不过这份工作确实搅拌着一点点良知、更多的责任感甚至还有某种必备的冷血。有时,这些人根本不关心真相,只在乎完成任务,邀功领赏。当我们奔向正义的目标,却必须走过肮脏的道路,这种选择何去何从?这是影片传递出的况味。

客观地讲,电影的前半段有些拖沓,但这个漫长的铺垫却给出了一个精彩的结尾。霍夫曼饰演的德国特工原本以为说服了美国同行。但最终却发现,那只是美国人的策略和权宜之计。一切承诺都是欺骗。这个可以掌握他人生死的特工,也只能在街道上大骂。那个瞬间,吹乱的头发,下垂的肩膀,失焦的眼神,这哪里是人们想象中的特工,那就是个失意的中年男人。这是一个所有人欺骗所有人的故事,一个为了所谓的正义而伟大的目标,而把过程变得肮脏的故事。不再有凌厉的对打,没有酷炫的高科技手段,只有凡人之间无法看穿的眼神。这是真正的特工故事。

猜你喜欢

通缉犯霍夫曼银行家
变身“小小银行家”等
通缉犯的公告
尊严的重量
新闻浮世绘
天使多快乐
手指上的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