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批判
2014-05-14
中国新闻周刊 2014年44期
“检,总比不检好”,这是一般人对于体检的朴素观念。
体检产业发展的商业逻辑恰恰迎合了这一观念。
中国体检行业近10年的发展历程,的确塑造了国人的体检意识。
同时,商业玩家们的扩张冲动也可以轻而易举地碾过这一领域的
科学逻辑。韩小红说,“体检过度有什么不好呢?我们要鼓励
过度体检,我自己就是过度体检者,而且受益于过度体检。”
她是中国民营体检业的开拓者,如今掌控着一家知名的商业体检机构。
韩启德说,“我们现在的医疗出了问题,不是因为它的衰落,
而是因为它的昌盛,不是因为它没有作为,而是因为它不知何时为止。”
他是中科院院士、病理生理学家,目前领导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如果不能给出一些超越常识的“颠覆性的意见”,那么,科学还叫什么
科学呢?我们试图基于科学的逻辑,揭示那些被夸大的体检手段、
被忽视的实证数据,以及那些被掩盖的健康风险。调查表明,
体检“套餐”并非越复杂越好、越贵越好,而应该针对个体的
健康情况,考量效益/风险的平衡,然后做出最优选择。
“‘中国式体检可谓一朵奇葩”。其背后,不仅是医疗服务体系的
不完善、行业监管的不得力,而且是渗透整个社会的“医疗化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