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读往来
2014-05-14
封面反馈
@一扬72:行动才启动两个多月,就抓了80多人回国,不可谓不迅速。但这么大声势,很多人就藏得更深,更难抓了。
@古物元素:贪官外逃先要让家属出国并向海外转移财产,之后更加肆无忌惮,所以要特别盯着“裸官”。
@孤道瘦马:追逃嫌疑人的同时,追讨流到国外的赃款也是项复杂的活,国外会把那么多钱退回来吗?希望相关部门能及时公布相关情况。
中国新闻周刊编辑部微博
http://weibo.com/inewsweek
《中国新闻周刊》 官方微博
http://weibo.com/chinanewsweek
读者来信
许鞍华习惯拍小人物的故事,近些年获好评的《桃姐》《岁月神偷》皆是如此。这次她拍萧红,是一个大众不太熟悉的作家,这种尝试对于绝大多数观众来说太陌生了,难有代入感,这几个月密集的宣传攻势,效果可能也只局限在小范围的群体里,难以打动同质化的院线观众。 (游侑)
记者手记
日记里的萧军
日记里的萧军《黑铁时代的背影》是一个和周刊多数稿件不一样的选题。每一篇文章的主角都已经去世,把他们串在一起的萧红也早已死在了属于她的时代里。我们没法采访当事人,只能从日记、书信和回忆录里了解这些人。
日记里的萧军直率坦诚,反而让我对这个人的第一印象并不太好。他和萧红分手两个月便与少女王德芬结婚,结了婚却抱怨家庭生活琐碎,埋怨妻子不够有知识。
过去以为萧军和萧红是一生一世一双人,没想过他这么快再娶,更没有想过,他后来居然和丁玲还有过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他的爱情经历颠覆了我最初的看法。
撇开这些情爱,《延安日记》里的萧军,又有着另一面。崛起于左翼文坛的他不喜欢丁玲的左。他不想入党,想成为中立者观察并提醒他们。但萧军喜欢延安的政治家们,他觉得世界是柔软的,世道人心是可以被改变的。
联系萧军的女儿萧耘时,我心中忐忑。让女儿谈父亲的前妻,总有那么点别扭。更何况萧军在建国后一路碰“钉子”,直到文革结束后,景况才好转一些。
谈起萧红时,萧耘很坦诚,她觉得萧红是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但部分萧红的研究者总把萧红说成一个受害者,被侮辱被欺凌、扒着男人过日子,她不喜欢他们这样丑化萧红。
活下来的萧军和其他的左翼作家们都被硬邦邦的世界弹了出来。
文革期间,丁玲被打为反党分子,胡风是反革命分子,聂绀弩是大右派,端木蕻良、骆宾基、萧军这三个和萧红过从甚密的男人,被关在同一个牛棚。而他们共同导师鲁迅的妻子许广平,在妇代会上发言说,丁玲“恶毒的攻击党”,萧军是“坏分子”“咒骂党”。
经受了文革的萧军,依然有个家训:他们家的孩子第一必须尊重共产党,第二必须尊重毛泽东,一点玩笑开不得。家里的第三代、第四代都遵守着这个家训。
不久前,《萧军延安日记》出版。文革抄家时,这些日记被作为黑材料保管下来,批斗萧军用。萧军去世前,孩子们和萧军商量出版日记。萧军说,要么一字不改完整出版,要么就别出。最终,日记一字未改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