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编读往来

2014-05-14

中国新闻周刊 2014年39期
关键词:卖房写字楼购房

封面反馈

@支太太的天边:几乎所有人都希望买底卖高。但现实常常并不如愿,很多人持币观望,原本可以全款购房,结果两三年后房价暴涨,手头那笔钱只够首付。

@MEME回响:希望此次救市不要再出现新一轮盖楼潮,把目前的库存消化掉才是真。开发商也应该自己考虑转型,不要总等着被救。

@某代讲评:在很多一线城市,买一套普通两居室动辄就要数百万元,买房是无数人终生最大一笔支出。

中国新闻周刊编辑部微博http://weibo.com/inewsweek

《中国新闻周刊》 官方微博http://weibo.com/chinanewsweek

《官员为何选择辞职》中归纳了官员辞职的现象大都集中在发达地区,辞职后的去向大多是商界,从事与己从政时主管的相关业务。当然,在有效的监督下,官员当然也有权利选择自己的路,寻找事业发展的另一种可能。 (灰繁)

记者手记

买房还是卖房?

本刊记者/周政华

一流专家往往拒绝对商品住宅价格做出预测,他们深知这是一个无法说清的问题。《楼市大调整》刊登之后,一些朋友也在问我这个世界性的难题:现在该买房还是卖房?

住宅不过是众多商品的一种,在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价格主要由供求关系来决定。但如果把供求法则照搬到国内楼市,就会发现它的解释性有时会大打折扣。

从2000年到2010年,中国绝大多数城市的住宅价格至少翻了一番,此间固然有城镇人口增长的刚需推动,但无论是从收入房价比、人均住宅面积等诸多因素衡量看,房价的单边上涨幅度之大、持续时间之长不仅超出众人预期,也超出多数人的经济承受力,从而催生了背负巨额房贷的“房奴”。当许多城市大片新房空置而价格仍在上涨时,房价已无法反映真实的供求关系。

主流宏观经济学认为,市场失灵时需要政府干预予以纠偏。从2003年政府把房地产列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起,十多年里,政府针对房地产市场累计出台了十多轮调控政策,基本政策思路主要是通过改变购房资金成本、对新购房产数量设置上限、增加政策性住房供给等措施来改变市场预期,最终达到供求平衡。但部分行政色彩浓厚的调控政策不仅没有收到预期效果,某一段时期内,甚至还出现过房价越调越高的怪事,让人更难预测调控措施出台后的房价变化趋势。

不同形势下,政府会采取截然相反的措施。此前一轮楼市调控,其核心就是希望以限购的方式,人为抑制市场需求,以实现降房价或至少是稳房价的目的。如今,政府放开限购,则是为了刺激购买,防止因房价继续大跌造成经济动荡。正是政府调控这一全新变量的引入,使得分析住宅市场供求关系变得愈发困难。

而预测写字楼市场走势就容易得多。除了写字楼市场规模较小、数据较全面之外,重要原因是政府几乎没针对写字楼市场出台过调控,影响供求关系的主要变量均来自市场。

9月30日之前,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房价继续下跌无疑是大概率事件。但是这天下午之后,随着新一轮救市政策的出台,住宅价格的未来涨跌再次成了一个行外人看不懂、行内人说不清的问题。

猜你喜欢

卖房写字楼购房
三亿“新市民”住房问题受重视
“人设”理念融入写字楼的营销
“双11”电商卖房靠谱吗?
一线城市写字楼空置率分化
卖房游世界
餐饮店进军写字楼,真的找对路了吗
江西:一些地方出台购房补贴政策 最高可达4万余元
我要怎样才能卖房养老?
购房券:楼市促销的新变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