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大神童秘诀:我的时间我做主

2014-05-14张远宁

知音海外版(上半月) 2014年11期
关键词:姥姥儿子妈妈

张远宁

2014年9月,武汉大学迎来了一位特殊的新生,他的身份证上写着2000年11月25日出生,没错!他就是来自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的13岁少年汪逸凡,是武汉大学首名“00后”学生。

今年高考,汪逸凡经“国家扶贫开发县及连片特困地区专项计划”被招录进武大,以594分、高出当地“一本”线105分的成绩考入该校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汪逸凡的爸爸汪锋说,他们的家庭很平凡,他的学历为大专,孩子的妈妈高中毕业,只有孩子的姥姥跟“文化人”沾点边,是幼儿园教师。从小学到高中的12年里,孩子真正在校园里的时间不超过5年,小学总共只读了5个月。仅用这么少在校时间就考上了大学,小逸凡究竟有着怎样的过人之处和“速成秘籍”呢?

激发求知热情

汪逸凡出生在安徽金寨县一个特困家庭。父亲汪锋患有小儿麻痹症,行动不便,母亲王茹在汪逸凡不到2岁时就下岗在家。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是父亲在外做电脑培训挣的一点工资,仅够日常开支。

小逸凡从小发育得就比较早,六七个月大就开始说话了。夫妻俩一开始只是觉得有些惊讶,并没有把儿子和神童扯上关系。平时,汪锋忙着授课,王茹就独自在家里带孩子。每次经过邻居家的大门,看着红红对联和年画,小逸凡都特别兴奋。他大喊着:“妈妈,妈妈,画画……”

王茹看见儿子这么激动,于是每次都会停下来,耐心地给小逸凡读对联,不管儿子明不明白,她也会用自己的理解告诉儿子对联的意思。那些年画上的“福”、“喜”字,小逸凡总是喜欢用手去摸。久而久之,村子里几十户人家的对联,王茹都给儿子反复念诵,这成了母子俩最奇妙的时光:一个年轻的妈妈,对着别人家的门板儿给襁褓里的婴儿讲故事。

十个月大的时候,汪逸凡竟然认出了家里挂历上的“福”字。夫妻俩以为听错了,又让他念了几次,汪锋干脆抱着儿子走出家门,孩子很准确地念出了邻居窗户上的大“福”字。村子里的老人们都说:“汪家出了个小神童,以后当先生!”

村子里的其他孩子,十个月大的时候,连话都不会说呢。这个发现,让汪锋和王茹深受鼓舞,汪峰在网络上就儿子的特长也做了资料搜集,发现有这样潜力的孩子,必须要好好引导。此后,虽然经济不富裕,夫妻俩按捺住内心的激动,开始有意识地教孩子认字。

很快,他们就发现,小逸凡的兴趣和其他孩子不同。在夫妻俩的共同努力下,一岁多,儿子就能看懂一些文言文,两岁就看完了简版的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和一些外国儿童作品。他还能背诗,像《春江花月夜》这样对小学生尚且比较难背的长篇诗,汪逸凡只要看几遍就能背出来。

这既让汪锋兴奋,又让他感觉到不解:文言文晦涩难懂,小逸凡为什么感兴趣?又是怎么学好的呢?带着疑惑,汪锋和小逸凡做了一次交流。儿子的回答,让汪锋大跌眼镜。小逸凡说:“文言文很美,书上还有漂亮的插图画,一看到文言文,我的眼前经常会出现一幅画,爸爸,什么时候你带我去看看书里的山和水呢?”说着,他摇头晃脑地朗诵起《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亲戚朋友都觉得小逸凡是个神童,而汪锋却依旧觉得自己的孩子就是个普通孩子,只是比普通孩子多了自我学习和抽象学习的能力。他不由得想到他的电脑培训班,有些人学电脑就非常快,而有些人就学得很慢。学习者的天资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兴趣及好的学习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汪锋忙于培训班的事务,培养教育小逸凡重任,就落到了妈妈王茹的肩上,可王茹很快就被孩子问住了。汪锋却说:“我们要给孩子做个榜样,不懂我们就查,而且要当着孩子的面查。”

王茹就这样做了,没想到几次之后,小逸凡就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妈妈的知识是从书本里来的,那我不懂的,也可以直接去书本查。”王茹将儿子的原话告诉汪锋,汪锋哈哈大笑,说:“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要的就是孩子求知的热情。”

规划学习时间

小逸凡三岁时,家里太困难,就没让儿子上幼儿园。小逸凡的姥姥已经从幼儿园退休了,于是干脆由姥姥在家教小逸凡。为了让外孙学英语,姥姥托人将小逸凡送到县里一个英语机构感受英文学习氛围。第一次去,是一堂三年级的小学生英文兴趣课,想不到小逸凡听得津津有味,还主动到讲台上和老师对话,一开始说得不准确,但孩子自己却开心得不得了。姥姥于是坚持了下来,风雨无阻,因为年龄太小,英语机构也没收费,于是,3岁多的小逸凡竟和一群三年级的哥哥姐姐,一起坚持学起了英语。最让姥姥得意的是,外孙学了几次之后,考试一直都是兴趣班里的前几名。

这是汪锋夫妇没想到的,他们这才真正觉得自己的孩子智力超出常人。孩子的优异表现,让汪锋夫妇有些愧疚,要不是家里环境太差,小逸凡应该能接受正常的教育。但孩子的姥姥却安慰他们:“你们现在开始做有心的父母也不晚,孩子还小,学习的路长着呢!”

不能走常规的教育之路,汪锋拿定了主意,同三年级的小孩一起学英语就是证明。于是,就在孩子快六岁的时候,汪锋想办法把儿子送去县里小学试读三年级课程。这在当时,引起了轰动。然而,汪锋却有着自己的坚持。

小逸凡用行动回答了外界的质疑。一个月后,语文、数学都考了全班第一名,数学比第二名高出20多分。为此,汪锋在接受采访时,做了一些解释:“别的同学不懂就问老师和同学,而我儿子,因为跟着我在电脑培训班,他电脑知识很好,喜欢在网上找到多种答案!”

父母看孩子还小,三年级只让他读了一个多月就回家了。事实上,小逸凡也不愿意上了,因为他自己找来小学5年级的功课,自己学了几周就都学会了。汪锋和王茹对此有过激烈的讨论,一个认为孩子可以选择自己的学习进度,一个认为别人家孩子都去学校学习,再聪明也得踏踏实实地学。最后,相持不下,等小逸凡7岁的时候,两口子又让他插班到六年级读了一个学期,再试试。

这下,连小学校长也开始质疑了,汪锋恳切地说:“还是试试吧,逸凡觉得行,我就觉得行,我永远不会打消他的信心。”就这样,小逸凡7岁时,顺利地考取了县里的重点初中,他所取得的成绩,让汪锋更坚定了一件事情,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学习效率表,以后孩子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和计划,大人们给他把关。

无可否认,小逸凡非常适合这样的自主教育计划,他看书基本过目不忘,不会的数学题都自己研究查资料解决,阅读面也非常广泛。与此同时,小逸凡整天都迷在书里,与别人沟通的机会很少。渐渐地,看着小逸凡,汪锋总觉得哪里出现了问题,但一时也想不明白。

初一下学期,汪锋出车祸险些丧命,汪逸凡也因事故摔断鼻梁骨,在家休学一年。就是在这时候,汪锋渐渐找到了原因。小逸凡显得烦躁不安,除了看书,做啥事情好像都提不起兴趣。

汪锋觉得逸凡对周围的生活关注不够,不知道书本以外的东西。夫妇俩经过商量,特意约了一些小伙伴过来,差不多大的孩子,在一起玩耍,小逸凡别提多高兴了,这也真别具一格,别的家长强迫孩子学习,而逸凡的父母却鼓励孩子玩耍。

看着小逸凡比以前快乐,汪锋夫妇欣慰的同时,再次琢磨起来,他们觉得以前的教育方法,可能存在着一些问题,以前是看见什么就教什么,孩子对什么感兴趣,就让孩子学什么,这样学到的知识会庞杂。

为此,汪锋特意购买了一些励志书、一些名人传记,悄悄地摆在了儿子的床头。有感于儿子非常喜欢物理,汪锋就特意购买了一本霍金的《时间简史》。霍金是英国物理学家,而这本书出版于1988年,是一部将高深的理论物理通俗化的科普范本,讲述关于宇宙的起源和命运。买这本书的时候,汪锋也有些犹豫,是不是太深?儿子会喜欢看吗?不过,谁一开始就看得懂呢?要买就买最好的书,这是一个父亲最质朴的决定。

也正是因为这本书,不到十岁的小逸凡几乎获得了重生。撞断鼻梁这样的事情,怎么能困住他对知识的渴望呢?于是,他学习就更用功了。同时,他心中也有了偶像,那就是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

不但如此,小逸凡也感受到了父母的苦心。因为《时间简史》翻阅次数多,有好多破损,妈妈就当着他的面,帮他粘书。一次一次地粘书,妈妈生怕弄皱了一页,又一次不小心有一页书被弄模糊了,小逸凡安慰着急的妈妈说:“妈妈,没关系,我已经背下来了,你听听……”

休学一年之后,十岁的汪逸凡告诉父母自己要直接读初二下学期。父亲当然支持孩子的选择,不过和以往不同的是,之前他们夫妇一直鼓励孩子,现在,他们却时时告诉儿子,这个世界有许多优秀的人,比如霍金,比如爱因斯坦,现在的成绩不能代表未来。

营造独立空间

中学课本里,有篇课文叫《伤仲永》,汪锋深感,天才仲永就是被父亲糟蹋了。而汪锋夫妇一直都很注意给儿子营造独立的空间,小逸凡因此才有了安静的学习空间。11岁的时候,小逸凡考取了高中,和比他大五六岁的哥哥姐姐们一道奋战高考。然而,第一学期末,他不幸患上面瘫,又回家养病半年。

在这半年里,汪锋并没有逼迫孩子学习,因为他觉得,有个更重要的教育,必须立即开始——那就是孩子的生活能力。因为照小逸凡这样的学习进度,早早考取大学已经在意料之中。但在大学里,如何生活自理,却是个不小的问题。和王茹商量之后,他们决定从身边的小事着手,尽管是养病期间,小逸凡已经开始自己牵床叠被。

家里缺个盐少个酱油什么的,也让小逸凡独自去买。用汪锋的话来说,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让孩子和社会脱节,都不能让孩子成为死读书的书呆子。父母为他营造了一个正好适合他的天性、兴趣的土壤,恰如古人云:展个性,尚自然。顺应天性,让儿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半年之后,汪逸凡提出回到校园读高二。读高中时,汪逸凡的理化方面的才能逐渐凸显,他的理想是北大和清华,在2013年自主招生中,他仅以9.5分落选。而在今年的高考中,他以594分、高出当地“一本”线105分的成绩考入武大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汪逸凡小小的脑袋瓜里全是奇思妙想,虽然读的是工程力学专业,但他的梦想仍是制造一艘光子飞船。汪逸凡说:“我在武大本科毕业后,准备考清华大学天体物理专业研究生!”汪逸凡觉得大学生活对他来说一切都很新鲜。和大哥哥大姐姐们在一起,生活上很受照顾,他很感激。他相信自己能适应得很好。

面对记者的采访,汪逸凡翻了翻新书说:“感觉完成本科学业对我来说或许用不了4年!”他表示仍会抓紧学习知识,看来一张自己安排的大学时间表已经在他的心里列好了。

猜你喜欢

姥姥儿子妈妈
打儿子
雪姥姥
八旬姥姥活得美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鸟妈妈
我的妈妈是个宝
不会看钟的妈妈
妈妈去哪儿了
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