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老师
2014-05-14
编者按:我们开辟了《问》栏目,希望在这里可以问校长、问老师、问学生、问家长……我们想通过“问”与“答”,展开互动,增进了解。如果您有想问的问题或能提供相关的线索,请投至邮箱:wangtingpeng@126.com。
本期嘉宾:甘肃省庆阳市第一中学任万军老师
个人简介:任万军,男,中学语文高级教师。1969年出生于甘肃合水,1992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于甘肃省庆阳市第一中学至今。2002年获得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
《读者·校园版》:您有一个关于部分中学语文老师“四个基本不”的有趣说法,能简单介绍一下吗?您如何理解这种状况?
任万军老师:这是我成为一名语文教师10年之后,写硕士论文时顺带写出来的,因为有违“温柔敦厚”之道,在正文中删除了。内容是:“一些教师参加工作以后除了教材、教参、教辅读物以外,基本上不读书;除了写教案、述职报告、教学计划、教学总结外,基本上不写作;除了教参和参考答案外,基本上无见解;除了积累了一定教学经验,变成教学熟练工外,基本上无长进。”
“四个基本不”核心内容是“基本上不读书”,是为因,其余都是果。后来,我把这段文字贴在语文论坛“三槐居”上,引起过一些讨论。江苏盐城中学特级教师李仁甫老师回帖说:“概括得非常准确!在我看来,这些人不是‘基本上不读,而是‘压根儿不读。”
也有人跟帖说:“残酷的竞争法则和功利的评判价值,造成了语文教学=教参+教案、试卷+答案的模式。应试教育下,语文教师的教学不需要读书,只需要做题目,题海战术的结果是,苦了自己也苦了学生。”
《读者·校园版》:学生们习惯用蜡烛来比喻辛苦的基层中学教师,但很多人并不了解基层教师的基本生存状况。您觉得,一名基层中学老师,现在面临的最大的困扰是什么?
任万军老师:说实话,学生是现在中国最为辛苦的群体之一。学生学习压力大,学习负担重,这是目前难以解决的问题。很多学校,师生在校时间超过12小时,甚至更多。社会对老师的期望高,要求更高。备课、批改作业、处理资料,劳动强度也大。苦点累点没什么,毕竟,工作着是幸福的也是光荣的。
我们的困扰主要是,本职工作之外的一些琐事,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大家眼里很舒服的寒暑假,其实是名存实亡的。还有就是教师的收入微薄,虽然一说起就显得俗气,但毕竟再崇高的精神、再高尚的情操,最终免不了要面对冷冰冰的现实生活。老师的工资水平应该能让老师们保持一定的体面和尊严。
《读者·校园版》:中学作文教学,是公认的难题,有人认为当今中学生整体写作水平下降,您如何评价这个现状?
任万军老师:对于“当今中学生整体写作水平下降”这个说法,我不认同。就我担任高中语文教师20多年的观察体会,前一个10年和后一个10年学生的作文风格各有千秋。以前的学生作文来自生活的体验更多,生活气息更为浓厚;现在的学生因为资讯发达,信息来源更广泛,思想更为活跃,眼界更为开阔,接触生活少了一点,但是想象力似乎更加丰富,个性更加张扬,写作更重视文采。
还有一个感受,以前的学生作文哪怕写得差一点,基本是原创,没处抄,即使抄了,也很容易被发现;现在的学生作文依赖“度娘”的较多,让人防不胜防。对此,任老师不得不一再强调:“请注明出处!”
《读者·校园版》:您是一位热爱阅读的语文老师,阅读给您带来的最大的乐趣是什么?
任万军老师:读书的乐趣,悠然神会,妙处难与君说!真的,读到心领神会处,忘怀得失、荣辱,忘记周围的一切。怎一个好字了得!这完全是一种很自我、很个人的生活方式。我只是不明白,读书人过自己愿意的生活,为什么会赢得很多人的赞美呢?
《读者·校园版》:对于中学生阅读现状的批评很多,比如,中学生的阅读量小,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离中学生越来越远。您了解到的情况是什么样的?有人把中学生不愿意阅读的责任推给现行教育体制————应试教育,您是否认同这个说法?
任万军老师:这种说法不完全对。就学生而言,主要不是读不读的问题,而是读什么的问题。每一届学生都有自己的阅读偏好,只是他们阅读的范围大多不在成人推荐的范围之内。
中学生阅读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家长和老师缺乏引导。高考改革在渐进中,语文高考逐渐倾向于考察语文素养、分析理解、阅读鉴赏等方面的能力,对此,学校也在做调整,比如我们庆阳一中,给高一、高二年级每周增加一节阅读课,专门用来阅读;学校图书馆化整为零,在教学楼每层设一个阅览室,方便学生借阅。这些变化很让人欣喜。
《读者·校园版》:您最近在读什么书?最近看过什么电影?请给我们的读者推荐一本新书。
任万军老师:读乾隆版《庆阳府志》。最近没看过电影,就去年过年时看过《无人区》《泰囧》。推荐一本书:肖川《成为有信念的教师》。
《读者·校园版》:对自己的学生,您最痛心的是什么?
任万军老师:天资聪明,却玩物丧志,荒废学业;家境清寒,却攀附富家子弟,忘记求学初衷。
《读者·校园版》:“80后”和“90后”这两个年龄段的学生您都带过,您觉得这两个年龄段学生的差别在哪里呢?
任万军老师:“80后”学生责任感强,学习更刻苦、扎实,相对听话,做事很靠得住;“90后”的学生思想活跃,想法多,自我意识强,更善于质疑,不盲从权威,注重享受。
《读者·校园版》:您如何评价社会上对当代中学生普遍缺乏人文素养的批评?
任万军老师:如果说当代中学生人文素养欠缺,这也不能怪学生,只不过是他们身上折射出了一些这个浮躁的时代的印记。或者可以这么说,当代中学生的人文素养高于社会平均水平。
《读者·校园版》:您最恐惧的事情是什么?
任万军老师:人到中年,似乎什么都不怕了,又好像什么都怕。正当壮年,最怕人生将尽,一事无成。人生应当有所畏惧。目前,父母年事已高,最怕的是将来有一天推开家门,再也看不到那至为亲切的面容和身影,再也听不到他们诉说家常了。
《读者·校园版》:除了老师这个身份,您还是位父亲,您与自己孩子的交流沟通有困难吗?
任万军老师:有啊!价值观的冲突时时存在,争执时常发生,以我的无奈和让步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