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叫我们“三鲜” 组合
2014-05-14任文林
任文林
有3个烹饪专业的“90后”高职毕业生,他们毕业后,放弃了进大酒店工作的机会,在金华市何宅牌坊后面,开了一家小餐馆。
“河上三鲜”是老师给他们取的名字。理由是他们的母校在河上桥,而“三鲜”分别代表这3个人和3道拿手菜……餐馆虽小,但是,他们雄心勃勃,想要把它打造成中餐连锁。
冲着美食学烹饪
“三鲜”是3个“90后”小伙子。他们分别是王宽宽、毛宇翾和朱杰。他们在浙江商贸学校烹饪专业读完中职,通过成人高考,进了浙江商业技师学院,并从那里毕业。
小时候,看到一块大招牌上面画着一把剪刀,写着“神剪”两个字,王宽宽心想,以后开个饭店,招牌上画着一把菜刀,起名叫“神厨”。这便是王宽宽对于烹饪最初的狂想。
初二的时候,学厨艺的想法更加强烈,他硬着头皮参加了中考。当时给他辅导英语的老师说,自己的表哥在浙江商贸学校,里面就有烹饪专业。
中考后,王宽宽的分数上了普高线,但是他还是想读烹饪专业。一开始,父母强烈反对,甚至不愿意给他交学费。他从姐姐那里借了钱,把报名费交了。父母没办法,只好同意了他的想法。
毛宇翾初中时是一个顽皮的孩子,顽皮到顽劣,因为家里开饭店,所以很自然地选择了烹饪专业。同学笑着用“浪子回头”来形容他,在学烹饪的过程中,他也有几次想放弃,最终,他还是“回头”了,把专业进行到底。
朱杰最初的理想是当美食家,那种旅游卫视里经常可以看到的吃吃、喝喝、玩玩的美食家。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后来,他才知道美食家一般都从厨师开始,要懂得食材,懂得烹饪,才能品得出美食的奥秘。
于是,3个“90后”成了同学,他们一起练习快刀切土豆丝,一起在火烧火燎的厨房里钻研色香味的奥秘。
上得了白金五星酒店
学烹饪很辛苦。当电子商务专业的同学坐在电脑前敲打键盘时,烹饪专业的同学则拎着铁锅来到操场的沙坑边,把沙子装到铁锅里,把它想象成菜,不停地翻炒。
一个人翻,另一个人在对面数。练到手实在动不了了,再把锅换给对面的人。由于经费紧张,老师就用这种方法带着他们练习腕力。
刀功更加考验技术和耐心。有一道凉菜叫“土豆松”。要求把土豆丝切得粗细均匀,长度适中。每一片土豆片切下来的时候,贴在刀上,要能够透过土豆片看到刀上的字。油炸的时候,还不能黏着。
王宽宽清晰记得,有一次为了蒸一只超厚的蛋黄糕,给同学做冷拼造型,他们守着大蒸笼一直到半夜。
2010年,在金华市中职专业烹饪技能大赛上,他们拿下了热菜、冷菜、面点3个第一名。同年,他们到杭州参加浙江国际餐饮博览会。这次参赛的都是酒店的大厨,在行业内比赛,他们居然拿到1个特等奖、5个金奖、3个银奖。这可让他们开心极了。
通过成人高考,他们进入了浙江商业技师学院。实习期间,他们最自豪的是被安排到宁波南苑环球酒店实习,这是一家白金五星级酒店。此外他们还去过招待国宾的宁波新芝宾馆等大酒店……
有一个细节,毛宇翾记忆深刻,在一家大酒店,他们3人下班后,还在用盐练习翻炒。厨师长看到他们这么认真,破例允许他们上厨房炒几个菜。
结束了在宁波的实习,宁波的老师和一些酒店想要他们留下来。在大酒店里上班,每个月拿四五千元是很轻松的事,而且还有双休。可是,他们3人想了想,还是决定回金华创业。
下得了市井小餐馆
今年6月,“三鲜”毕业了,拿到了技师证书。他们回到金华,在市区何宅牌坊盘下一家餐馆。
刷墙、通下水道、抹水泥,一打听人工费用,他们觉得太贵了。于是,做惯了美食的“三鲜”决定自己动手。平时花惯了父母的钱,这回轮到自己创业,每一处用钱的地方都精打细算。
小店开张了,生意红火,不过辛苦才刚刚开始。每天早上4点钟,他们就起床去市场买菜,为的是能够买到最新鲜的食材。买了菜后,回来洗菜、配菜,搞一下卫生,中餐的客人就陆续进店了。
下午1点,客人们的菜都上齐了,他们才给自己烧上几个菜,作为员工餐。中餐有石锅鱼、炒球菜,几个人坐下来扒了几口饭,就去午休。他们的晚餐要等到21点多才能吃上。因为饮食不规律,很多厨师都有胃病。
石锅鱼、豆花鱼、飘香鲫鱼是“三鲜”的3道拿手菜。在这家小餐馆,他们想把这3道菜打造成一个特色。
“我们常常自嘲是‘中国合伙人,对于未来,我们不甘停留在这间小店里,我们想开出自己的中餐连锁店,像外婆家餐饮那种模式。”毛宇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