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研学后教”模式下学生求异能力的培养

2014-05-14黄桂婵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4年2期
关键词:研学后教导学研学

黄桂婵

【摘 要】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求异能力是课堂改革的重大问题。论文以可操作性的例子从课前引导学生自学、课内导学、课后实践这三方面论述在“研学后教”模式下培养学生的求异能力的三大途径,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关键词】研学后教;求异能力

新课标明确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以及多方面的基本能力。因此,我们必须要把握时代的脉搏,聆听时代的呼声,努力地进行创新教育。在“研学后教”模式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何培养学生的求异能力,是值得探讨的问题。现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

一、课前以“单元导读”引路,从自学中培养求异能力

在课堂结构中,学生自学是一堂课中的大环节,而自学成功与否又是上好这堂课与否的基础。要加强学生自学的目的性和实效性,自学就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单元导读”引路,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

语文学科是以单元作为模块的,每个单元模块必然是围绕着一个主题展开。那么,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时就能以单元模块为基础。预习时首先细品导读,初探一单元的主题,然后细化到每课书的内容异同,最后就各篇文章的写作特色深入探讨相关问题。研学的思路一旦确定下来,学生就会思如泉涌,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在学习遇到的各种疑惑,从而制定共同学习交流的方案。在这一课前自学的过程中,其实学生的求异能力已经得到培养。

如五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中的第一组课文,“单元导读”是这样要求学生的:学习这组关于读书的课文,要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还要围绕“我爱读书”这个专题进行综合性学习,体会读书的乐趣,并学习一些读书的方法。其实,这一导读安排已经为学生的课前自学作了指引,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自学时就应该要围绕这个导读而展开。如:单元里的文章都是讲关于读书的故事的,那么各篇文章在表达方法上会有什么不同呢?读书可以有哪些方法呢?牵一发而动全身,当这两个问题抛出后,学生可能会有更多的疑惑:读书有什么好处呢?古今中外的名人都会读哪些书呢?此时,我们会发现学生的求异精神在萌芽,学生的求异能力在提升。

二、课内以课堂教学为着力点,从导学中培养求异能力

在课堂结构中,学生预习、自学是教学的前奏,也是铺垫,“教”这个环节,则是课堂教学的高潮。课堂教学中,教师若能做到循循善诱,那么学生的求异能力就会得到更大幅度的提升。课堂教学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整理问题,对问题进行归因总结,同时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只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解决疑难问题,其余的则留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发挥想象,以达到存同求异的目的。

如在《桂林山水》这一课的教学中,同学们在预习时归纳出这样一个问题: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是怎样形成的?这一个问题对于家里有电脑的同学来说简直就是小菜一碟,因为只要他们上网一搜,答案比比皆是;而对于家里没有电脑的同学来说,这就是一个值得思考斟酌的问题了。于是,在解答该问题时,我先让家里没有电脑的同学说说自己的看法(我对班上同学的家庭状况都比较了解,所以我能做到这一点。)然后再让从电脑搜了资料的同学进行解答。这样一来,我就能发现同学们的推想千奇百怪。尽管他们的想象天马行空,但却有很多创新在萌芽。只有引导学生大胆求异,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当然,在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学生的创新发现,着力构建具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教学过程,在导学中着力引导求异能力纵深发展。

三、课后以综合活动为延伸点,从实践中培养求异能力

语文科的学习更多是为了积累与运用。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要是能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去,那么学生的创新精神、求异能力更能一触即发。

我们平时搞的综合实践活动有许多,如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笔者引导他们开展了课本剧表演、演讲比赛、赛诗会、“博客”、调查“我们与周围的环境”等综合实践活动。而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学生别具一格的言语表达则是体现其求异精神的有效实证。“博客”作为一项新兴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它的过人之处在于它以教室为定点论坛,让学生通过了解最新的时事话题(每周由教师或学生从网上下载一个时事话题,并贴在课室的宣传栏处),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以书面的形式张贴出来供大家阅读思考,以新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的眼前,从而更好地吸引学生的视觉,激发学生大胆进行书面交流的兴趣,以激活学生的思维,为学生提供与同龄人真实对话交流的空间,使他们的思维火花产生碰撞,以达到相得益彰的妙处。而调查活动过后,有的同学把相关材料制作成一份份精美的手抄报,而有的同学则写成一份份别出心裁的调查报告或建议书等。通过使用教学场地分区,新颖的社会分组实践,可选择变换的教学空间,各种各样课后实践活动的开展,一改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多种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学习与实践中得以提升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大胆创新求异的能力,让教育工作者达到不断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

综上可见,在“研学后教”模式下,课前以“单元导读”引路,从自学中培养求异能力;课内以课堂教学为着力点,从导学中培养求异能力;课后以综合活动为延伸点,从实践中培养求异能力,可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实践。惟其如此,学生的求异、创新能力才会加速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李正君.守住作文的精神家园——浅谈新课程改革下作文教学的目的[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7(03).

猜你喜欢

研学后教导学研学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研学之旅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