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担当禅画艺术的本真之美

2014-05-13尹增才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8期
关键词:禅宗本真童心

尹增才

(玉溪师范学院 教育学院,云南 玉溪 653100)

·艺术·

论担当禅画艺术的本真之美

尹增才

(玉溪师范学院 教育学院,云南 玉溪 653100)

担当;禅画;本真之美

“真”乃艺术之生命,是艺术作品最基本的审美品格.担当禅画艺术的本真之美,缘于他的性情之真.面对曲折多变的人生际遇、个性磊落炽热的担当仍然忠实于自己的真实内心,不随波逐流,不屈从权贵,情愿结茅山野,遁入禅门,以毕生精力和心血去寻求更深更高的宇宙“真理”,去体悟禅宗的“真如”、“真心”.他的禅画作品通过禅家的“触目而真”和“即是而真”贯通事理,呈现出圆融无碍的本真之美.这种本真之美又具有主观心性的自在自然、“独抒性灵”的绝假存真、“唯心任运”的不拘成法、天然无心的童心趣韵等审美特征.

在云南文化艺术史上,真正称得上大师的只有明末画僧担当.他是云南地方文化的代表人物,有诗书画“三绝”之美誉.其艺术成就与国内同时代的大师相比,不仅毫不逊色,在许多方面还特别突出,在中国美术史上可谓独树一帜.然而,由于地处云南边陲,人们对担当的艺术却知之甚少,在中国艺术史上也只有只言片语的介绍.因此,虽有识者振臂高呼“还原其在美术史上的地位”,有云南省博物馆的大力宣传,有李昆声等教授的深入研究,也有邢文博士的“五僧说”①,但仍然没有形成较大的声势和学界的普遍认同.

对于担当绘画艺术的审美特征,诸多学者已皆有所论.李伟卿认为,担当在绘画艺术上的成就表现出:“笔墨上,拙中藏巧,以少胜多;章法上,支离求全,散乱存理;造型上单纯简洁,神形兼备;意境上,情融景中,意在画外.总的美学特点是:风骨高洁,如吸风饮露,出淤泥而不染,像一朵纯洁的雪莲.”[1]站在文人画的层面,该论点较为准确地总结了担当绘画作品的审美特征,是为精论.

但就其本质而言,笔者认为,担当的绘画艺术,特别是中晚期的作品,应归于禅画艺术.早在担当同时代的“四僧”之一石涛就认为担当的作品“大有解脱之相”,当代中国著名艺术评论家陈传席先生在其巨著《中国山水画史》中有论:“明代山水画真正称得上禅画的只有担当一人.”邢文博士早在1992年发表在《江苏画刊》上的《“五僧”说》认为:“就艺术成就而言,担当的绘画风格独出,个性极强,是禅画艺术的高峰;担当论画,深契画道禅理,是美术史上以禅论画最伟大的画家.”绘画大师黄宾虹跋《释普荷诗画合册》中云:“老衲笔尖无墨水,要从白处想鸿蒙.此担当上人自题画句也.画法虚处难于实处,其妙从禅悟中来.”孙太初认为:“如把他和大致同时代的江南四僧比较,后者犹不免着于迹象,蹊径未脱,不及担当那样洒然脱俗,超乎象外.”[2]

担当的诗文序言、书画题跋中,处处显示出其参禅悟道的思想脉络.他的大多数绘画作品也是以参禅悟道为目的的,他后期绘画中体现的对禅境的追求,不是基于对客观真实的理性把握,而是以稍纵即逝、出神入化的“悟境”呈现.他许多作品中反映出的那种散漫虚诞、不可言说、不可思议的场景是其主观心态意象的无意识顿悟.他以离奇的极端墨戏来捕捉顿悟体验的电光石火,他简洁洗炼的笔墨图式直透深不见底的心理深层.正是他不以蕴籍含蓄,翩翩文雅的文人审美理想为旨趣,因此被误解为“诚非雅玩”,甚至是“粗恶无古法”.这也是担当作品不被文人审美看重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恰巧成为担当绘画是禅画艺术的反证.历史上,王维、法常、苏东坡等等的绘画也曾有过类似的遭遇,而最终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本文站在禅宗艺术的角度,只对担当禅画艺术具有的本真之美展开讨论.而要探讨担当禅画艺术的本真之美,首先要对“真”的要义进行阐释.

“真”,在唐代文艺理论中已经广泛运用.王昌龄《诗格》中认为,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缜密”品中也提到:“是有真迹,如不可知,意象欲生,造化已奇.”在绘画理论方面,白居易在《记画》中有云:“学无常师,以真为师”;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也谈到:“守其神,专其一,是真画也.……真画一划,见其生气.”唐末五代的大画家荆浩在他的《笔法记》中更进一步提出“图真”的思想,而且还提出了要达到“图真”的“六要”.

佛家之“真”,乃是“真如”“真心”,是在道家之“真”(本原之意)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挥,《佛学大辞典》有“真人总称阿罗汉,亦称佛.”的词条解释,有“真如”之解释:“真如,出于《金刚经》之梵本,梵音部多多他多”,“真者,真实之义,如者如常之义.诸法之体性,离虚妄而真实,故之真;常住而不变不改,故云如.”熊十力先生在《佛家名相通释》中曾说:“佛家说真如,即是本体之异名,而涅槃又是真如之异名.涅槃者,寂静义,即斥指本心而名之也.即此寂静的本心是真如,即此寂静的本心是实体显现.”

禅宗以“心”为本,“心”为万法之源,此乃禅宗之“真”.慧能“自心”,“自性”,“本心”到了临济宗那里便是“无位真人”:“临济上堂,云:赤肉团上,有一无位真人,常从汝等诸人面门出入,未证据者看看.时有僧出问:如何是无位真人?师下禅床把住云:道!道!其僧拟议,师托开云:无位真人是什么干屎橛,便归方丈.”[3]曹洞宗则言“即相即真”.有僧问:“于相何真?”曹洞创始人本寂禅师回答:“即真即相”.再问“幻本何真?”师曰:“幻本元真.”[4]

禅宗之“真”,被著名佛学学者吕澂先生又分为“触目而真”和“即是即真”两类.“触目而真”是法身无象,应物观形,从全体(理)上显现个别(事);“即是而真”是从个别(事)上显现出全体(理).然而,执事故迷,契理非悟,无论是“触目而真”还是“即是而真”,都是以“真”来贯通事理,达到圆融无碍的印证.

担当的禅画作品,首先源于他的性情之真,进而参禅悟道,通过“事象”的体悟,显现出禅家的“真如”、“真心”之真.因此概括而言,担当的禅画艺术的本真之美主要体现在“真情”之美和“真如”之美两个方面.对此,笔者对其分析如下:

其一,担当的禅画作品具有“真情”之美.与董其昌齐名,当时被称为“山中宰相”的书画大家陈继儒感喟担当“真磊落奇男子也”.陈继儒在为担当的《翛园集》作序时,是这样说的:“大来深沉于诗,其《翛园集》灵心逸响,丽藻英词,雕激而不叫号,思苦而不呻吟,大雅正始而不入于鬼怪,童谣语里方言之俳陋,即长吉玉川复生能惊四筵,岂能惊大来之独坐乎?大来神用清审,志意贞立,当安奢煽祸,贵筑为梗.大来从岭右间茧足万里仿眉道人于空山,谓友天下士,方自此始,真磊落奇男子也.”

序文中“雕激而不叫号,思苦而不呻吟”,“神用清审,志意贞立.”虽为对担当诗作的称赞,又何尝不是对担当性情人格的褒奖,在陈继儒的眼中,担当正是一个独坐不惊的磊落奇男子.

这种“磊落”,正是其坦坦荡荡的真性情的显露.这种真性情,使他在自己的艺术创作中能直抒胸臆,丝毫不掩饰自己的真情实感,无论是诗词歌赋的表现,还是书画作品的创作.

这种真性情,使其无论是对人对事都能情真意切:对父母,他恪尽孝道,面对乱世,虽早有削发遁世之心,却因老母在堂没有出家,直至母亲郭宜人去世,母养告终,才结茅鸡足山.对恩师,他时时牵挂于心,直至晚年,还在诗中谈到和董其昌的师承关系:“太史堂高不可升,哪知万里有传灯.后来多少江南秀,指点滇南说老僧.”诗中颇有作董其昌弟子的自豪与真情.对待亦师亦友的陈继儒,怀念感恩之情流于诗中:“宣和墨宝虽云多,不及我公赠片纸;把来高挂生寒威,几案之上有翠微.”[5-1]对朋友,他真诚以待,慷慨囊助.正如徐霞客发出的感叹:“大来虽贫,能不负眉公厚意,因友及友,余之穷而获济,出于望外如此.”[6]他与徐霞客的真情时时流露于诗中:“朝履霜晨暮雪湖,阳春寡和影犹孤;知君足下无知己,除却青山只有吾.”[5-2]在《别先生》中,同样真情流露:“少别犹难别,那堪又转蓬;滇池虽向北,我梦只随东.”朋友相见,他尽吐心曲:“一灯今夜雨,话尽十年愁”.朋友相别,他凄然感慨:“人共一时老,灯从两处孤.”[5-3]

担当的性情之真,不仅仅限于亲朋师生之间,还体现在他对国家民族的大爱.他关心社稷的安危,他希望“男儿报国宁畏死”“齐驱勇士报明主”.他的豪情壮志在诗中频频出现:“既为男儿当自强,挑狐棘矢志四方.我有两足胡不可,何必重嗟川无梁.”他忠君爱国的真情实感,即使在蛰居山寺,仍然坚强不屈:“怪臣未老即称翁,抛却儒冠气更雄.逃死逸于三窟外,谋生苦在廿年中,山南隐豹云吞雾,塞北神雕擢大风”.[5-4]

他对战乱带来的民生疾苦的同情,同样情真意切:“儿欲呼母,母死无知”,“呼天懵懵,天其奈妒妇何,为非亲生,惟有屈死.”“不旱不涝民失所,野哭无人不痛楚”.“从今痛把思爱割,再不床头唤小姑”.[5-5]对屈服于时局的懦弱之人,担当也毫不掩饰他的鄙视之情,他画《三驼图》并题诗云:“叔驼仲驼与季驼,三个驼驼是一窝.偶然相逢抚掌笑,直人何少曲人多!”其揶揄讥刺的锋芒,直接有力.对依附权奸,争宠求荣之人,他同样十分轻视:“老僧自有梅花骨,不肯将身伴牡丹”[5-6]

担当将其热血男儿的真性情、真感受化为激动人心的诗句,正是“凄凉暗洒千家泪,睥睨高吟七子歌”.[5-7]王济有言:“文生于情”.担当把他的真情,寄托于诗,寄托于书画,他的笔墨,率性洒脱;他的构图,随意散乱,处处显示出率性坦荡的真性情.呈现给我们的是一首首感人肺腑的诗歌,一幅幅洗涤灵魂的画作.

然而,我们要特别强调的是,有了真性情,但不一定能为诗、为书、为画.担当能被誉为诗、书、画三绝,并非只是真性情,还有真性情基础上的深厚的诗文功底,精纯的笔墨技巧,进而还得有才,有对艺术精髓的敏锐把握,正如赵雪松《论诗》:“此事原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担当的诗书画作品,正是以天才的技巧,表现他炽热的真情.他作品中的真情实感,正是其打动人的魅力所在,其真情,蕴涵着巨大的人格魅力,体现出人性之“善”,这种“真”和“善”的谐和,就是美的源泉,美的力量.他给予我们的,便是这种审美享受.

正因为,担当的性情之真,使其以毕生的精力和心血去寻求“真”理,他忠实于自己的内心,不随波逐流,不屈从权贵,情愿结茅山野,遁入空门,去寻求那伟大的、更深更高的宇宙的精神及宇宙的“真理”,运用诗书画展示着禅家真如、真心之美.

其二,担当的禅画作品具有“真如”之美.应该说,担当曲折多变的人生阅历,独特的个性特征,磊落炽热的真情实感是成就其“真如”之真的前提.担当提出“画本无禅,惟画通禅”.不仅画能通禅,禅和其他许多艺术门类都相互渗透,并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产生流变.唐代文艺从禅宗那里借来意境理论和观照方式,形成精致冲淡、意味悠远的艺术风格.宋代则从禅宗那里学到熟参顿悟而形成机锋叠出的艺术语言.明代的狂禅之风与心学互为渗透,由禅宗的“本心”阐发出“童心说”和“性灵说”,形成“绝假存真”、“唯心任运”的文艺现象.担当禅画艺术呈现出的“本真”之美,其独特风格无疑受晚明心学的影响,具有主观心性的自在自然之美、“独抒性灵”的绝假存真之美、“唯心任运”的不拘成法之美和天然无心的童心趣韵之美.

图1 《千峰寒色》册页 22.9×34.5cm

第一,主观心性的自在自然之美.主观心性源于禅宗的“心性”,“心”必须独立自由,无挂无碍,率性而行,自在自然,才能显示出无任何污染根尘的“真心”.“心者,万物之影也;形者,幻心之托也.”[7-1]深谙禅理的担当在题画跋中云:“大地山河,影也;微菩世界,影也;千二百五十人,影也;六十二亿名字,影也.影乎,影乎,吾无隐乎尔也.今此之影,树耶?云耶?人耶?物影自相之相,影无色之色耶.人工天巧,皆不可知,但居此者,虽在影中,实在影处.一切有形,无非梦幻.梦破幻灭,无形自形.”担当禅画作品正是这种“真心”的自然流露,自然万象、一切外境都成为“心”统摄的对象,这不同于唐人的心入于境,而是境入于心,笔下云烟都是境在心中的幻象,亦即心性的外现.正如袁宏道所言:“性灵巧于心,寓于境.境所偶触,心能摄之;心所欲吐,腕能运之.……以心摄境,以腕运心,则性灵无不毕达.”[7-2]担当惜墨泼墨、纯任自然的自在挥洒,正是以心摄境,以腕运心的结果.以心统摄万物,则万物皆为心性的再现.在担当《千峰寒色》册页中题有“此笔是熟中生,全无笔墨矣.”的一幅山水小品中(如图1),寥寥数笔,随性点厾,几块墨块、几股线条,在有意无意间,已经化作自性自心的自然流露.如果说题跋还有所着相的话,那么画面已然是笔、墨、心、相融为一体,自在自适,营造出的无我之境,给予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显现出深沉广大的摄人心魄的“真如”之美.

第二,独抒性灵的绝假纯真之美.纵观中国山水画史,担当极具个性的语言风格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颇具禅宗“莫向如来行处行”的精神,有如袁宏道“不肯拾人一字”的强烈个性追求.这种追求,摒弃了千人一面、无半点活气的程、朱理学的虚伪说教,呈现出绝假纯真的妙明真心之美.禅宗追求一尘不染的自性自心,临济义玄对那些想从经典中寻求悟道的人毫不客气:“把屎块子在口里含过,吐与别人.”因此,无论是参禅悟道还是艺术创作,都应该求自性自心之真,“大抵物真则贵,真则我面不能同君面,而况古人之面貌乎?”都应该“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7-3]“自己胸臆”就是“绝假纯真”心性,艺术创作,都是“真”的流衍的结果.“真”是艺术的生命,情至之语,自能感人.

图2 《千峰寒色》册页 22.9×34.5cm

“真”的感悟,“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每个独立的个体生命所获得的禅悟和审美感受都不可能相同,都应该是极具个性的,担当禅画艺术展现出来的审美特征,都是他真实性灵的流露,纵观担当禅画作品,无论用笔用墨皆为率性挥洒,或灵动放逸,或苍茫古拙,都是他执笔挥毫那一瞬间的所感所悟,“若向丹青窥色相,老僧不在笔尖头.”[5-8]笔墨已经内化成自性自心的真如,呈现的自然是独立的个体生命精神,这种活在当下的“触目而真”、“即是而真”的禅悟再现,哪里还有他人面目,个性之美显露无遗.如图2,占满画面空间的芦苇乱草临空下

压,一叶小舟亦临空撑出,画面下方则是宁静空阔的平远山水,动势极强的压迫感与宁静平缓的开阔感形成的强烈对比,反传统反常识的画面构成,不可思议的视觉冲击,都能把观者带入深邃的沉思,回向心灵的观照.

第三,“唯心任运”的不拘成法之美.担当诗书画三绝,我们从他诗词、书法和早期绘画作品中都能看到他深厚扎实的传统功夫,随着他禅悟修为的不断提升,传统的笔墨语言已经内化为他自己的心性,他深知,禅迁流不已,变动不常,修禅无定法,一切随缘自在,书画亦如此,只要是自己真实心性的流露,便可唯心任运,自在发挥,便可不拘成法,发人之所不能发,常新常奇.他的禅画作品中有泼墨挥洒,亦有单线勾勒.用笔时而中侧交替,飞动飘逸,有如惊鸿一瞥;时而秃笔中锋,古拙老辣,有如屋漏痕、锥画沙;时而倒笔皴擦,横扫竖抹,全无章法.造型符号千奇百怪,山石特征或如刀锋,或如馒头;或任意轮廓线,中间擦两笔;构图匪夷所思,稀奇古怪,或是巨岩从空而降占满画面,或是飞瀑从画心喷出一泻千里,或是东倒西歪,散乱无章,绝无常理.如图3,嶙峋耸崖云中生出,空中楼阁浮于云上,片片丛林长在云里,一切虚无缥缈又真实存在,亦真亦幻,超越时空.笔墨显出由熟变生的深厚功力,意境空濛深邃,散乱存真.这种突破传统理念制约的独创风格,早已无前人古法,与其师董其昌更是风格迥异,若按文人画的审美标准,实在是“粗恶无古法”,但在这些不拘成法的作品中,细细观之则处处显示出他的禅悟“真如”,呈现出独抒性灵的绝假纯真之美.

图3 《趣冷人闲》册页 17.5×22.8cm

图4 《山水人物》册页局部

第四,天然无心的童心墨趣之美.由禅宗一念净心引发的“童心说”,追求无拘无束的自然人性,有如“面无端容,目无定睛,口喃喃而欲语,足跳跃而不定”[8-1]的童子之趣,是一种超越功利朴素纯真的、毫无矫饰的本色之美.“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8-2]“童心”之真,转化为艺术思维之后,便有了自由无碍地流露真实个性情感的艺术表达方式.便是随缘任运,随机而发,随心所欲,运用透脱的心灵去摄取活泼的审美意象.担当的笔墨语言呈现的正是这种本色之美.特别是他的点景人物童趣盎然,如图4,一叶扁舟上正在网鱼的渔人,一只脚踏船头,另一只脚高翘轻点竹竿,身体呈弯虾状,缩头弓腰,双手紧拽网绳,船斜、人斜、竿斜、网斜,倾斜中动感十足,有如专注于游戏的孩童,生趣悠然.其人物形态极度夸张而不失真趣,特别是人物面部表情的刻画可谓一绝,不勾面部轮廓,只靠头发衣纹的深色墨块托出,黑黑的两点就是眼睛,再来两笔浓墨便是胡须,不画鼻子不画嘴却鼻嘴自现,两眼距离很开,而眼睛和胡须的距离却很短,如同孩童一般.他画的小船,极度倾斜,灵动鲜活,如鱼得水,纵观中国山水画史,画一叶扁舟者众,有此表现者实为少见,如图5.担当的山水人物册页中,处处呈现出任意挥洒的笔墨游戏,这种天真烂漫的童心是无任何污染根尘的“真心”.他的禅画艺术也因此具有了童心墨趣之美.

图5 《如读陶诗》册页局部

必须明确指出的是,李贽的“童心说”虽然建立在禅家的“真心”之上,但他提出的“绝假存真”、“一念之本心”并不是把“真心”引向禅宗的“清净佛性”,而是引向真实的情感和本能的欲望,只要保持纯真的童心,真实的情感,长歌短吟,无非诗语;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于是感情的潮水冲绝堤坝,不为理性所拘,不为格调所缚,不为法度所碍,变为自由的情绪宣泄.同样,袁宏道的“性灵说”,也没有把“真心”引向禅家的“清净心”,其“不拘格套”的“独抒性灵”,把人引向了无拘无缚的自然人性,其大量放纵的偏激情感把人变成了率心而行,无所忌惮的纵欲之路.禅宗适意自然的人生哲学因此变成了一种纵欲享乐的人生哲学.[9]

担当在这点上是清醒的,他的禅画艺术呈现的是“清净佛性”;他的“绝假存真”是禅的“真如”;他的率性挥洒是解脱之后的大自在;他的“独抒性灵”是禅家的“自性现前”;他的“真”是“无我”之真;他的“性”是“圆融无碍”的“自性”.其“真”中显示的是“三味在于无墨处,不须画里觅痴僧”的“无我之境”,是“物我两忘”、“梵我合一”的禅的境界.我们从他特立独行的艺术风格中不难发现这一点.

[1]李伟卿.云南民族美术史论丛[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187.

[2]孙太初.担当其人其画[M]//.朱万章.中国名画家全集·担当.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252.

[3]慧然.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M].北京:中华书局,2011:145.

[4]普济.五灯会元(排印本)[M].苏渊雷点校.中国佛教典籍选刊.北京:中华书局,1984:202.

[5]担当.担当诗文全集[M].余嘉华,杨开达点校.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343,152,157,125,108,117,403,98.

[6]徐霞客.徐霞客游记[M].北京:京华出版社,2000:320.

[7]钱伯城.袁宏道集笺校[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34,47,83.

[8]李贽.焚书:卷三[M].北京:中华书局,2011:74,55.

[9]周裕锴.中国禅宗与诗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68.

On the Art of the Beauty of Nature of Dan Dang's Zen Paintings

YIN Zengcai
(School of Education,Yuxi Normal University,Yuxi,Yunnan 653100,China)

Dan Dang;Zen painting;the beauty of nature

“Truth”is the life of art and the aesthetic quality is the most basic art.Dan Dang's art of Zen painting of the beauty of nature originates his temperament.In the face of experiences of a changing life,Dan Dang,open and eager,remains faithful to his own true heart.He,who doesn't go with the fashion,not bowing the nobles,is willing to stay with rough huts and mountains.He uses energy and efforts of his lifetime to seek to a deeper and higher“truth”of the universe, realizing Zen's“seaming truth”and“truth”.His painting works embody all through Zen's“seen and true”and“that's true”, presenting a harmony of a natural beauty.He has the beauty of the nature in his subjective mind as well as a comfortable nature,adopting the aesthetic features of the absolutely false truth“Expressing of the soul only”,the informal grid of“idealism as it is”,and naturally interesting rhymes of careless children.

J205

A

1009-9506(2014)08-0048-06

2014年3月28日

尹增才,副教授,研究方向:美术学.

①邢文.“五僧”说[J].江苏画刊,1992(8):7.邢文通过论证认为:“以担老和尚冠诸渐江等‘四僧’之前,最为允当,是为‘五僧’说.”此论见解独到,在研究担当的学者中普遍得到认同.

猜你喜欢

禅宗本真童心
禅宗软件
童心向党
童心向党 快乐成长
本真
坚守本真做教育 履职尽责显担当
童心加油,战“疫”必胜
让语文教学回归课堂本真
论旧禅宗与王维的诗歌创作
童心绘天下
《愚公移山》和医学“禅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