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享中 求发展

2014-05-12张京袁学文崔卉芳郑志高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 2014年2期
关键词:学院社区大学

张京 袁学文 崔卉芳 郑志高

【摘 要】纵观发达国家的社区教育实践,资源共享是其显著特点之一,他们最大限度的利用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为社区教育提供支持,通过多角度、多渠道、多层次地提升社区成员的能力与素质。发达国家在人力资源、学校资源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许多经验对发展我国社区教育具有一定的启示与借鉴。

【关键字】社区教育 资源 共享

基金项目:2013年度河北省城乡统筹及一体化研究基地项目阶段成果

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一方面,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急切需要大范围培养各方面专业人才为国家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另一方面,作为拥有13亿庞大人口基数的国家,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合理利用成为我国教育持续和谐发展的重中之重。

2010 年7月我国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努力形成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的目标,同时要求各地“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加快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社区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共同体和人居的基本平台,社区教育关系到社区内每一位成员的切身利益,它是继续教育的主要阵地,是创建学习化社会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国际终身教育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达国家的社区教育起步较早,19世纪起欧美发达国家即已开始进行社区教育的尝试。纵观发达国家的社区教育实践,资源共享是其显著特点之一,他们最大限度的利用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为社区教育提供支持,通过多角度、多渠道、多层次地提升社区成员的能力与素质。发达国家在人力资源、学校资源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许多经验对发展我国社区教育具有一定的启示与借鉴。

一、人力资源共享

教育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活动。教育者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是教育目的得以实现的重要力量。面对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我们的教师队伍存在巨大的人力资源缺口。回顾发达国家教育发展历程,也曾经出现师资紧张、校舍不足等教育资源短缺问题,他们用灵活的教育机制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

(一)“推广”教师

在19世纪的英国,两所著名的传统大学——牛津、剑桥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一方面,社会要求大学教育有所突破,大学不仅要促进工商业发展,更应广泛吸纳学生,特别是中产阶级的子弟,以提高本阶级的社会地位和能力。另一方面,新大学运动和城市学院的兴起更是在体制上给牛桥以沉重打击。面对重重压力,传统大学必须要做出相应的改革,19世纪后半期,剑桥大学率先开展了大学推广运动。

詹姆斯·斯图尔特是大学推广运动的倡导者,提出创办“流动大学”使更多人接收高等教育的设想。大学推广运动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大学教师的流动。大学教师在大城市巡回讲课,在各地开设讲座使更多的人接受优质教育。1873年剑桥大学首先开设了相关课程,1878年牛津大学也成立了类似机构开设相关课程。除传统大学外,伦敦大学、维多利亚大学也步入大学推广运动的行列,到1890年,大学推广运动已经覆盖整个英格兰。

我国是农业大国,虽然我国正在广泛开展城乡一体化建设,但短时期内依然会存在一定的城乡差别。在开展社区教育时,高水平农村社区教育师资短缺问题突出。借鉴历史经验,通过“教师流动”可以在短时期内提高农村社区教育水平,开阔农民视野,同时教师自身也可以通过现场教学,积累经验,了解农村实际情况,做到教学相长。

(二)“社区”教师

美国的社区学院世界闻名,美国高等教育家克拉克·克尔曾指出,“美国高等教育有两次伟大革命——19世纪的‘土地赠与运动和20世纪的社区运动。” 美国的社区学院从创建之日起就拥有其独特教育地位。

美国的社区学院经过多年发展,在社区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已形成了“兼职为主、专兼结合”的师资构成模式。社区学院的专职教师学历普遍较高,绝大部分人员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主要从事理论性较强的学科教学。兼职教师主要从事与职业相关性较大或实践性较强课程的教学工作,一般由企业内的专家、工程技术人员等有一技之长者担任。目前,我国社区教育师资队伍主要由专、兼职和志愿者三大部分组成。其中,专职工作者是骨干,兼职和志愿者是主体。

师资力量短缺是我国社区教育面临的一大问题,例如“1999 年北京朝阳区成立的社区学院,2006 年的注册学生数比 1999 年扩大了28倍,但教师人数仅是1999年的10倍”[1]。如今,我国许多高校相继开设社会教育和社会工作专业的本科及研究生学历教育,这些毕业生成为我国专职社区教育工作者中重要的新生力量。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社区教育的师资结构稳定性强,灵活性不足。因此,增强专职教师教学和管理工作的灵活性、实用性是十分重要的,这是提高社区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保障。相比之下,兼职工作者和志愿者队伍更加庞大,灵活性更强,他们“以己之长”在社区教育中发挥作用,又“以己之愿”自主选择教育活动。因此,建立健全兼职工作者和志愿者工作的管理和规范制度以及奖励和保障机制能有效促进兼职和志愿活动常态化,充分发挥他们的自身价值。

二、校内资源共享

学校是开展学历教育的基地,同时也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它不仅要为社会培养所需人才,也要多方面融入社会、社区,发挥自身优势,影响社会生活。

美国的高等教育继南北战争后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方面,以“德”为师,建立以科学研究和研究生教育为主要任务的研究型大学;另一方面,从本国实际情况出发,继续殖民地时期讲求实用的教育传统,向大众开放,进入精英高等教育与大众高等教育共同进步,相得益彰的发展阶段。

美国的社区学院具有学院教育、职业教育、社区教育三大教育功能。可以帮助学生完成大学转学教育、补偿教育、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和文化服务教育……根据2005 年的统计数据,“接近一半的美国本科生即超过 650 万的注册学生就读于社区学院。”[2]社区学院通过灵活的课程设置,在完成学历教育的同时,也与卫生、福利组织、工商组织、宗教团体、大众传媒等社会机构一道为社区居民提供多种服务,满足社区居民的学习需求,成为实施社区教育的主要机构,这是美国社区教育的特点之一。社区学院的教室、图书馆、文体设施等终年向社区开放,不仅提高了教室和设备的利用率,还拉近了社区与校园的距离。

在我国,1994年,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全国第一所社区学院——上海市金山社区学院。其教育内容主要包括成人学历教育,企业职工岗位培训,成人非学历教育及不同类型的讲座和活动等等。继上海之后,天津、沈阳、北京、广州、南京、重庆等城市也开始大力发展社区教育,并最终在全国各个大中型城市中推广开来。社区学院在社区教育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目前仍有许多地区将社区教育重心放在举办各类文体活动上,忽视学校教育对社区教育的作用,社区教育内容松散、随意,缺乏计划性和系统性。另外,每年寒暑假校园大门紧闭,是我国教育机构的常见现象,这在保障校园安全的同时,却造成教育资源浪费。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原则,加强校园与社区之间的联系、交流与合作势在必行。

三、校外设施共享

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同样是完善社区教育的重要途径。在日本,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国民教育,虽然与欧美国家相比,日本的社区教育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极快。二战后,日本已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社区教育体系,对振兴日本经济起了积极的作用。在美国教育使节团的建议下,日本先后制定了《社会教育法》、《图书馆法》、《博物馆法》三个法案,在国家立法保护下,逐渐形成了以公民馆、图书馆、博物馆等社会教育设施为依托的社会教育模式。

公民馆是日本社区教育最具代表性的设施,是中小学生、在职成人、家庭妇女、退休人员等学习和交往之地,是国民休闲和学习的重要场地。如今,公民馆已在日本普及,在日本3300个自治体中“约有92%设置了公民馆,只有,8%尚未设置”[3]它身兼社区教育、社交娱乐、自治振兴、产业振兴机构、青年培养等功能,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机构。

《关于公民馆的设置及运营的基准》规定公民馆的建筑面积为330平方米以上,至少具备会议及集会所需的设施、资料保管及其利用所需的设施、学习所需的设施、处理事务所需的设施以及体育、娱乐所需的广场等。要将这些功能完全放置于一个空间内就要设计和管理者合理和反复利用有限空间。公民馆在空间利用上设计巧妙,地板上往往画有各种颜色的线,人们根据不同的线开展不同的活动,同一间屋子既可以是羽毛球馆又可以是乒乓球室。公民馆内的座椅也可以拆卸或移动,这些措施都是为了保证空间资源的充分利用。

我国专门的社区教育场地较少,社区教育常常是在社区居委会、广播电视大学或者露天广场开展。场地功能单一或不明确,利用率低,甚至导致“广场舞”扰民等社会矛盾的产生。因此,独立的多功能的社区教育场所应该被推广和建立。另外,我国教育场所的空间利用率较低问题突出,如何做到一馆多用,物尽其用是我国社区教育资源配置的重要问题。

小结

我国社区教育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至2010 年12 月教育部共确定了 246 个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和首批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社区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文化载体,办好社区教育对加快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社区教育存在人力资源匮乏,校内资源闲置、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或公共资源浪费等问题。资源已经成为社区教育,特别是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重要问题。不论是英国的大学推广运动、美国的社区学院还是日本的公民馆,国外发达国家在社区教育资源共享上拥有许多先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要加快城乡一体化社区教育发展的步伐,首先要完善师资队伍的建设,在进行院校培养的同时,广泛吸引兼职和志愿教师参与,增强教师流动性。其次,继续推进社区学院建设,加强学校与社区之间的合作与联系。再次,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同样是完善社区教育的重要途径,提高公共基础建设空间利用率和使用率势在必行。

注释:

[1][2] 徐卉、李岩. 美国的社区教育[J]. 城市问题,2013(4):87,85.

[3][日]小林文人,末本诚[中]吴遵民著,当代社区教育新视野[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135页.

[作者简介] 张京(1983-),女,河北唐山人,河北联合大学迁安学院学工处,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高等教育和教育史研究;袁学文(1986-),男,河北唐山人,河北联合大学迁安学院后勤管理处,主要从事高校后勤管理;崔卉芳(1978-),女,河北唐山人,河北联合大学迁安学院财务处,讲师,主要从事教育教学方面的研究;郑志高(1956-),男,河北唐山人,学生工作处处长,副教授,主要从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学院社区大学
至善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影像社区
2015影像社区
西行学院
中国最美的十所大学
门槛最高的大学(前1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