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美视角下服装造型设计多元形态表达
2014-05-11李熠
李 熠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服装设计学院,江苏南通226007)
近代自然科学发展使建立在生产生活经验及直接感知基础上的各类技术与实践互化,生产出功能和形式相统一的技术产物。美学家对技术累积的美学价值和美感表现做分析,指出产品功用以相应形态表现,其内容与外在形象交融统一,构成人造物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技术美[1-2]。服装造型设计则依据相应使用及审美目的和条件,借助物质技术手段和美学原理,对款式、工艺、材料等做创造性构思、表达和实现,创造功能合理的、被直观感知的、满足受众需要的空间物化形式的一系列形塑表现过程[3-4]。因此,本文从技术美视角诠释服装造型设计特征,归纳分析服装造型功用形态和结构、工艺、材料等技术形态成型的技术美物化表达方式,强调以多元技术美形态的互动满足“人—服装—环境”系统中造型设计引发的深层心理感动和情绪,丰富传统服装造型设计的语境和能量。
1 服装造型设计的技术美特征释析
技术美是人们把审美引入技术活动中,用美的尺度衡量产品效用功能与精神功能、实用功能与审美价值相互统一的深度[5],是从哲学角度对美学的思考。用于服装设计领域,反映出在人文、经济综合体系内利用技术创造有时尚元素特征和附加价值的形态自由化信息,满足服装造型与人体静动态实用机能的关系,以功用性进入市场;同时在一定消费条件下,服用者能用感知觉的变化清晰地表露个性特征。而技术与功用等的谐调整合能实现服装造型的精神和内涵演绎,符合消费者心理等多层面需要,故技术美赋予服装造型独有的特征:
1)技术要素的情感化与艺术化。服装造型内涵以外在整体和内在局部形态传达,在物质满足无法适应的消费时代,有明确结构、材料、工艺等技术要素印迹的服装需要能够承载文化及象征性等非物质意义的情感符号作为传播手段,设计者依据审美变迁对技术要素的表达方式做形态美的感知、提取和优化,将具有明显非同步特征的各形态要素艺术化,使隐匿的技术情感转化为超越服装商业价值的艺术情感与文化生产力,使服装造型成为各时间段文化变迁的情感物化产物。
2)造型形态设计中事、物的互助化。现代服装造型设计是通过建立在穿着状态基础上的、形而下的有形物质设计表达形而上的理念,符合着装者全面要求的外形和内在结构等方面的“人—机—环境”大系统设计,技术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融会使其关注的不只是服装“物”概念,还包括特定时空下“人—人”或“人—服装”间行为的互动与信息的互通,即服装“事”概念,从而将相应环境下表层显性和深层隐性的文化意义联结,增强了设计物质性和精神性的“双性”特征。
2 服装造型多元形态技术美表达分析
2.1 功用形态技术美表达
服装功用性是服饰文化成因之一,描述因功能所决定的基本形式无法满足精神需求,将“人”的特性和周围“物”的协调收纳进来,使处于多样化审美感知等环境中的受众产生一定生理、心理效用等,借用有象征意义的表现手法,赋予服装动态系统相应的精神活动能力[6]。功用传统一直是服装造型设计的中心,尽管技术引发的物质丰富改变了受众价值判别标准内涵,服装造型形态自由性增强,但经异化的设计活动对被动的功用特征影响甚微,各类设计元素以理性技术手段按美学原则造型,用近于装饰的手法隐匿功用形态,让其呈现局部具象化或整体抽象性的艺术张力。如军服造型包括外廓型的功用差异和内饰物标识的功用差异,男女军服常服廓型采用“T”“X”型,用后腰横带、束腰等方式收腰身,既满足日常活动,又在形态上突出功能美感;姓名牌、级别资历章、绶带、胸标、臂章等内饰物则增强军服作为职业装的识别功用性。功用形态技术美在生活中极为常见,其语义传达全面考虑人在服用过程中的生理、心理、行为、环境适用性的硬件要素,同时满足其感官审美体验性的软件要素。
2.2 材料形态技术美表达
造型设计是有目的性的对材料和物体做组织、加工的综合五感创造过程[3]。人们对材料质地及服装产品整体意象等的感知是动态发展过程的,各生理器官感知材料自然原始的物理特征,通感与空间结合,互通人类感官世界的真实性,引发心理情感体验与共鸣。新材料涌现、新织造工艺、后处理技术与二次成型技法等都丰富着服装造型材料形态语言,使其与特定社会文化相联演绎出一定象征意义,反映服装的“物—物”关系和“物—人”关系。
图1 材质平面印花肌理视觉转变Fig.1 Visual change of printing texture
1)服材表面特性为基础,表现为已有质地、色彩组合和图案描绘等二维或二点五维平面与空间所打造的表面视觉一次肌理效应。技术美感染力融合传统与现代众多色彩、纹样的具象与抽象形式,从绘、泼、溅、染、磨等平面或肌理技术手法中汲取营养,用建立于材料本身特性基础上的特有语言、观念和感受触动着装主体的情感情绪。图1为Etro 2013春夏时装系列[7],材料形态注重材质表面的数码印花处理,和服与一块布的无结构造型、长袍式样与东方风格的鹤、凰、花卉等动植物图案巧妙组合,以廓型和冷暖配色的过渡与布局,共同描绘出东方文化意蕴与西方色彩热情的融通。图2为Prada 2013春夏女装[8],用段染、浸染、喷染等染色技术以色晕渐变把自然界的菊花抽象为系列绸缎服的图案装饰;裁片染色菊花色彩变换以无彩色为主,染色扩散的纯度明度色晕变化产生水色光影效果丰富材料视觉;衣身局部的菊花纹样以柔美无彩色与淡粉色的互溶过渡实现菊花色晕与硬质绸缎的和谐共存,用抽象性突出设计的东方风情禅意。此类技术美描述逐渐突破材料单纯色彩视觉影响,融入更多款式细节设计变化,将服装设计要素做充分组合。
图2 表面染色视觉变换Fig.2 Visual change of surface dying
2)以服装材料二次形塑为延伸,在心理感知基础上依靠技术建立材料延展的虚拟特征属性与物质状态,或用织造形成内部肌理,或用表面立体、镂空处理、符号与细节质感和肌理的形塑演绎节奏韵律形式的空间层次感,由空间视觉纹理变化引发触觉、嗅觉等心理特征,传达成衣某些效用信息;二次形塑可用于整体或局部的体量扩张与空间延伸,包括拼合式形塑、复立体形塑和破坏性形塑。
图3为邓皓2011春夏针织连衣裙[9],将伊斯兰建筑礼拜殿内柱上花朵式放射状小尖拱龛的抽象体作为裙身针织纹样,采取对称、连续、循环方式形成二方或四方连续纹样点缀裙身;裙摆则以独有的针织技法织造纹理实现表面立体特征肌理,而抽缩堆积获取了人体空间由深至浅的立体廓型围合过渡,于流动的服饰变化中将伊斯兰建筑文化刚直而纤柔的艺术风格呈现出来;图4的Etro 2012秋冬女装款式[10],用腐蚀加工在丝绒表面做对称的通透花式纹案,材料肌理层次视觉多变,人体肌肤和面料间的反差若隐若现,带出材质形塑中的色彩变化;皮革镂空款式中则将材料二次形塑中“二”的概念丰富化,在同一款服装中用镂空皮革与毛料组合,精致的镂空点、皮革边缘自然波浪褶的流线感与毛料厚实感共同演绎款式的刚柔特征。材料二次形塑增加了材质的艺术情感和审美感知,可通过表面肌理的不同程度处理达到五感交联的状态。
图3 织造肌理形塑Fig.3 Weaving texture molding
图4 材料破坏性形塑Fig.4 Destructive molding
2.3 结构形态技术美表达
服装造型整体印象由外轮廓决定,并引出具有丰富直观感知的物质实体,而结构技术是外轮廓实现基础,能构成服装并展现与装饰相同的空间张力和生命感知韵律,提供与功用性相适的空间形式。其技术美感通过服装成型内外块面与人体凹凸区域的位置关系、相连或相拼块面边界线形态等信息传递,现将结构形态技术美语义概括为两类:
1)借省道、褶裥、分割线或垫衬等内结构语言,按人体线、面差做空间维度动态软性雕塑体,服装体现“微建筑”的美感和流线性。图5为巴黎世家的设计师尼古拉·盖斯奇埃尔2012春夏女装用结构变化演绎先锋主义建筑形态服饰[11],以宽松式为原始状态,结合人体颈、胸、腰、臀的连续双曲面,利用面料折裥成型技术塑造颈前凹面、胸腰落差收式夸大腰腹臀凸面的连续空间变化,用“虚—实—虚”过渡的折裥式省缝划分为侧结构面和中设计面。设计面边缘虚化的省式折裥影响造型流动美观性,体现设计者对款式的结构感知和风格定位;结构面省缝折裥形态依据设计面形态变化,除能辅助塑造风格特征外,体现板师对人体结构的理解,保证成衣完整的塑形效果。
图5 基本省缝折裥结构Fig.5 Dart pleated structure
2)用结构“破”“立”关系创造时代感知形象:一是突破人体比例、表面起伏和面面转折限制,以块面二次构建的体量感、层次感和错视感等形式法则,塑造建筑结构力量感;二是消解省道、分割线形态特征,以折叠、包裹、卷曲等灵变性、容纳性结构手段确立人体美感时代精神性的“无结构”模式;从结构创作理念等方面破理性、立感性。图6为比利时设计师马丁·马吉拉2009秋冬利用结构破立关系建立起肩部的屋檐建筑特征[12],“虚化”的结构性细节与“物化”的装饰性细节弱化人体肩形特征,用肩角耸起夸大廓型特征,领口及腰间的过渡曲线体现面料自然线性向结构力学建筑技术美的转变,取得刚硬与柔美相间的精致外观效果;如图7所示,川久保玲2012秋冬女装将强烈几何感的二维平面理念用于服装造型设计形成纸片装概念[13],融合材料性能的斗篷式阔摆、大斜度肩颈线、扁平的弧形香蕉袖、略微前置的衣袖窿位、边缘接口经压缝工艺处理的廓型等牵引出整件衣服扁平视觉效果的刻意立体造型,灵巧而坚硬的线性特征、纯粹且简化的空间状态演绎出二次元向三次元空间造型的认知。
图6 结构破立关系Fig.6 Damage and structure establishment
图7 二维结构廓型Fig.7 2D structure silhouette
2.4 工艺形态技术美表达
服装工艺形态是传统手工制作和现代工业生产发展背景下产生的技术与文化形态,是对现存事物作美化整理的动态历史过程,工艺师借助一定材料、工具、审美能力和技巧,在精神与物质材料、心灵与审美对象相互作用、相互结合的情况下,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创造性实践活动[14-16]。按流程顺序划分为:前期生产准备、铺排料工艺、剪裁工艺、缝制工艺、整烫塑形工艺、质量控制、制订技术文件以及流水线设计等[17],其中综合物料特质、机械设备、后整理技术、生产管理等多学科知识,将传统和高新技术融合,获取形神兼备的审美载体。前期准备和铺排料裁剪工艺为后期造型技术做好材料形态、结构形态准备;缝制工艺是造型实现基础,并在快节奏的生活中由静态向动态发展,按其制作特点和艺术形态分为基础工艺和装饰工艺;基础工艺缝接各衣片实现从平面向立体式样转变的工艺技术,如成衣开衩工艺、开门工艺等;装饰工艺用于体现设计理念或实现一定功用的工艺技术,或带有东方刺绣、镶滚等传统工艺美术的印迹,或以西方具象或抽象花边、排褶、镂空等立体装饰工艺,借服装承载或移植工艺的文化蕴义。整烫塑形工艺贯穿于成衣制作整个过程,涵盖产前、粘合、中间、成品整烫等几部分,是保证服装符合人体体表凹凸立体性状、实现特定造型结构稳定不可缺少的环节。其中归推拔是成衣造型二次塑形的重要整烫工艺环节,其技术美实现一方面对人体基本结构特征的观察和把握,了解人体凹凸曲面的表达与工艺实现的关系,确立归、推、拔的具体应用;另一方面操作中要对成衣造型有连续性、系统性、区域划分性的充分认识,进而实现工艺操作的连动性。
3 结语
服装产业是早期传统手工业历经时空演变发展起来的大规模产业,现代服装设计除考量效用与质量外,需要将受众者情绪、美学、文化等深层面的需求纳入设计意识。对设计技法、结构表达、成形工艺、材料处理等多方面技术美要素做分析发现:各形态技术要素的表达往往相互支撑、相互融合,共同促进服装造型各形态元的特有技术构成和视觉的外化审美,使技术美在技术与资源的对接、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历史与现代的传承上深层次地反映功用形态和技术形态要素对服装造型“人—事—物”大系统的文化涵构关系,为服装整体系统提供一定理论指导。
[1]黄德志.美学读本[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200-209.HUANG Dezhi.Aesthetic Reading[M].Beijing:China Social Sciences Press,1988:200-209.
[2]王宗英.技术美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24-26.WANG Zongying.The Research of Technology Aesthetics in Interior Design[D].Changsha: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and Technology,2011:24-26.
[3]杨文杰.鞋靴造型设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20.YANG Wenjie.Shoes Shape Design[M].Beijing:China Light Industry Press,2006:20.
[4]张蕾.建筑造型对服装外廓型的影响[J].大舞台,2012(5):141-142.ZHANG Lei.Influence of building shape on the clothing Silhouette[J].The Big Stage,2012(5):141-142.
[5]乔素娟.诌议服装设计中的技术美[J].文艺生活:下旬刊,2012(2):173-174.QIAO Sujuan.Discussion on the technological aesthetics in fashion design[J].Literary Life:Last Thrid of the Month,2012(2):173-174.
[6]赵剑清.产品设计教学解码:上[M].福州:福建美术出版社,2006:76-80.ZHAO Jianqing.Product Design Instruction Decoding[M].Fuzhou:Fujian Art Press,2006:76-80.
[7]Air.米兰时装周:艾特罗 2013春夏女装秀[EB/OL].(2012-09-22)[2013-05-17].http://www.haibao.com/article/1449213.htm.Air.Milan Fashion Week:Etro 2013SS Women's show[EB/OL].(2012-09-22)[2013-05-17].http://www.haibao.com/article/1449213.htm.
[8]Mika Meng.Prada 2013春夏女装广告大片发布[EB/OL].(2013-04-08)[2013-05-17].http://www.vogue.com.cn/invogue/brand-news/pic_1945c678dbc9d11e.html.Mika Meng.Prada 2013SS Women's ad Publishing[EB/OL].(2013-04-08)[2013-05-17].http://www.vogue.com.cn/invogue/brand-news/pic_1945c678dbc9d11e.html.
[9]叶璞.古兰中国红:邓皓2011春夏时装发布会[EB/OL].(2010-10-31)[2013-05-17].http:/www.china.com.cn/info/zhuanti/2011szz/2010-11/01/content_21246478_2.htm.YE Pu.The Chinese Red:Denggao2011SS fashion[EB/OL].(2010-10-31)[2013-05-17].http://www.china.com.cn/info/zhuanti/2011szz/2010-11/01/content_21246478_2.htm.
[10]傅云鹏.Etro 2012/2013秋冬女装[EB/OL].(2010-02-27)[2013-05-17].http://fashion.ce.cn/fashion/201202/27/t20120227_23107894.shtml.FU Yunpeng.Etro 2012/2013AW Women's wear[EB/OL].(2010-02-27)[2013-05-17].http://fashion.ce.cn/fashion/201202/27/t20120227_23107894.shtml.
[11]Nicole Phelps.巴黎时装周:Balenciaga2012春夏 RTW 时装发布秀看点[EB/OL].(2011-09-29)[2013-05-17].http://shows.vogue.com.cn/Balenciaga/2012-ss-RTW/#photo=322499.Nicole Phelps.Paris Fashion Week:Balenciaga 2012SS RTW fashion show[EB/OL].(2011-09-29)[2013-05-17].http://shows.vogue.com.cn/Balenciaga/2012-ss-RTW/#photo=322499.
[12]ELLE中国.Maison Martin Margiela 2009秋冬女装秀场[EB/OL].(2011-09-29)[2013-05-17].http://www.ellechina.com/fashion/catwalk/fw09/20090405-pic-67789.shtml.Elle China com.Maison Martin Margiela 2009AW Women's wear show[EB/OL].(2011-09-29)[2013-05-17].http://www.ellechina.com/fashion/catwalk/fw09/20090405-pic-67 789.shtml.
[13]中国服装网.巴黎时装周:川久保玲2012秋冬流行发布[EB/OL].(2012-03-05)[2013-05-17].http://www.efu.com.cn/data/2012/2012-03-05/426306.shtml.Chinese Apparel Net.Paris Fashion Week:Rei KaWakubo 2012AW fashion show[EB/OL].(2012-03-05)[2013-05-17].http://www.efu.com.cn/data/2012/2012-03-05/426306.shtml.
[14]顾建华,张占国.美学与美育词典[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9:110-120.GU Jianhua, ZHANG Zhanguo. Aestheticsand Aesthetic Education[M].Beijing:China Academic Press,1999:110-120.
[15]高志业.服装工艺美的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8:24-26.GAO Zhiye.The Study of Beauty of CostumeTechno1ogy[D].Changsha:Hu'nan Normal University,2008:24-26.
[16]吴卫刚.服装美学[M].3版.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75.WU Weigang.Fashion Aesthetics[M].Version 3.Beijing:China Textile & Apparel Press,2008:75.
[17]陆鑫.成衣缝制工艺与管理[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17-20.LU Xin.Garment Sewing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M].Beijing:China Textile & Apparel Press,2005: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