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俊生:我“偷拍”的焦裕禄
2014-05-10
5月14日,是焦裕禄同志逝世50周年纪念日。今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赴兰考县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习总书记在接见焦裕禄同志家属时说:“焦裕禄的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永远向他学习;要把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作为一条红线贯穿活动始终,做到深学、细照、笃行。”希望通过弘扬焦裕禄精神,为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正能量。
焦裕禄在河南省兰考县工作了470天,仅留下4张照片,其中3张照片是时任兰考县委办公室通讯组新闻干事刘俊生“偷拍”的,这也成为人们缅怀焦裕禄的珍贵资料。
不久前,在兰考县城北关的一座小院里,透过50多年的岁月烟云,81岁的刘俊生老人向笔者讲述了这些照片背后的故事。
“把镜头对准群众”
1962年12月6日,时任兰考县委办公室通讯组新闻干事的刘俊生,第一次见到了焦裕禄。
这天晚上,县委在会议室召开小范围的讨论会。这时,焦裕禄来到了会场。主持会议的县领导说,上级派来了新书记焦裕禄,请焦书记和大家见见面。焦裕禄站起来说:我刚到兰考,不熟悉情况,毛主席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今天我就不讲话了,听大家汇报。
刘俊生看到,焦裕禄个子较高,人长得很精神,他上身穿着一件旧中山装。
那时,兰考县委有一台德国进口的禄莱福莱牌照相机,这台反光双镜头相机配给刘俊生专用。刘俊生多次跟随焦裕禄下农村调研,每次走时,焦裕禄都会说:“带着你的照相机。”可是刘俊生把镜头对准焦裕禄时,却被他制止了。
一次,焦裕禄带着他一块到城关公社许贡庄生产队的秋田里,焦裕禄把自行车一放就去参加劳动了。刘俊生刚拿起相机,焦裕禄却摆摆手,严肃地说:“不要给我照,要照,就去给群众照!”
刘俊生非常纳闷,不让给你拍照,你让我拿相机干啥?焦裕禄对刘俊生说,你要把镜头对准群众。“你记不记得有一次咱们去阎楼大队,当时群众正在翻淤泥,你刚把相机举起来,就有群众喊:‘加油干啊,县里来给咱照相了。群众看见你给他们拍照,干活的劲头就更大了。”
后来,刘俊生拍了3000多张与群众有关的照片。兰考县焦裕禄纪念馆展厅里陈列的照片,大部分出自他手。
“这哪像个县委书记”
焦裕禄与老韩陵大队渊源颇深。他来到兰考第四天,便骑着自行车来到老韩陵大队。他挨门挨户到群众家中走访,嘘寒问暖。他还住进老饲养员肖位芬的牛屋,拜他为师,与他彻夜长谈,请教治理“三害”的办法。1962年,正是豫东兰考县遭受风沙、内涝、盐碱三害最严重的时刻。肖位芬出主意说:俺们这里有句俗语叫“要想富,种桐树”,咱这里风沙大,种泡桐树,能挡风、压沙。泡桐树喜沙壤,两年粗如碗,三年能锯板儿。
焦裕禄听了高兴地说:“这个主意好!”后来,老韩陵成为焦裕禄蹲点的泡桐试验田。1963年3月13日,焦裕禄从外地调了一批花生种子运到兰考。县委决定给老韩陵大队5000斤,焦裕禄亲自组织群众剥花生,和群众一起点播。之后,焦裕禄经常到这里除草、治虫、查看花生的长势。他的技术很娴熟,走到哪里群众跟到哪里,他边干活,边跟群众拉家常。
刘俊生心想,多好的场景啊,不能再错过机会啦。他趁焦裕禄不注意的时候,挤在人缝里按了快门。
那天下午四五点钟,焦裕禄骑着自行车来到胡集大队朱庄生产队。这年春天,焦裕禄带领干部群众在这里植下了一片泡桐林。在村南头,焦裕禄看到这些泡桐树枝叶茂盛,非常高兴。刘俊生一看这个情景不错,端起相机就抢拍了一张。
1964年5月14日,中共河南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与世长辞,年仅42岁。噩耗传出,兰考上下一片悲声。几个多月后,仍处于悲痛之中的刘俊生把焦裕禄这张双手叉腰的照片,送给河南当地一媒体时,却被编辑责怪了一通,因为那上面的焦裕禄披着衣服,叉着腰,边上的一棵泡桐树也不壮实。“这哪像一个县委书记?胡子拉碴,像土匪。”
但著名记者穆青却十分喜欢这张照片,他认为最能体现焦裕禄的性格,后来这张照片成了经典。照片上的焦裕禄,身披上衣,双手叉腰,满脸笑容,扭头看着这片泡桐树。他的身旁是一棵一人多高的幼桐,枝干略微弯曲,枝桠上长着十几片叶子。
50多年过去了,焦裕禄病重时在朱庄亲手栽下的那棵泡桐树,已经长成一棵三人合抱的粗壮大树,被当地群众称为“焦桐”。
可以告慰英灵的是,50年前为防风固沙,焦裕禄带领群众种植的大量泡桐,因为受土质等条件影响,材质轻柔,结构均匀,不翘不裂不变形。为此,兰考被确定为全国乐器音板定点生产基地。当地农民做的民族乐器不但占据了全国近30%的民族乐器市场,还销往日本、新加坡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宣传焦裕禄精神,永不退休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在纪念馆里展出的焦裕禄遗物,不少也是刘俊生用心保存下来的,其中就有那把著名的藤椅。
刘俊生回忆说,当时焦裕禄病危期间,还在坚持写一篇叫《兰考人民多奇志》的文章。“有一天我过去想看看他的文章写好了没,正好看到焦书记坐在那把藤椅上,用一个茶杯顶着肝部,椅子上留下了一个窟窿,我深受震撼。”焦裕禄病逝后,刘俊生就把椅子收起来,放到了自己的办公室。
刘俊生说:“那时并不知道他会成为全国闻名的人物,保存这把椅子,只是想用它来激励自己。”
退休后的刘俊生没有闲着,他开始集中精力收集有关焦裕禄的事迹,整理焦裕禄的资料,撰写回忆文章,他还自费撰写了一本《焦裕禄后传》。2009年4月,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专程赶赴兰考,缅怀焦裕禄同志的丰功伟绩。在座谈会上,刘俊生向习近平汇报焦裕禄当年在兰考工作的一些情况。会谈结束,习主席交代省市领导,老同志们对焦裕禄同志的事迹这么了解,以后干部培训的时候,都要请老同志去讲一讲。省委组织部组织了一个焦裕禄事迹宣讲团,邀请刘俊生到河南18个地市给县级干部宣讲焦裕禄事迹。
“现在是21世纪了,但焦裕禄精神是党的宝贵财富,无论到什么时候都不过时,都不能丢。”刘俊生说,“我希望在有生之年,把宣传焦裕禄事迹、弘扬焦裕禄精神坚持到底,这是我的终生职业。在这个事业上,我永不退休!” (责编:孙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