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2014-05-10朱文燕
朱文燕
摘 要: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工作非常繁重,如何让学生在紧张的课时安排下顺利地掌握教学大纲的要求是每个教师长久以来思考的问题,结合工作中的经验,讨论了如何在初中数学的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关键词:初中;自学能力;思考;培养
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具体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初中阶段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还有待提高,但是这个时期的学生好奇心强,对于知识的吸收也快,教师要在这个时期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尤其是数学这个科目,理论性强,需要学生有良好的反应能力和举一反三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的上课过程中专门培训。
一、要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数学是一门非常精确的学科,每一项知识点都是需要反复分析和推敲的。通常教师和学生都只重视具体每道题的解题过程而往往忽略了分析知识点的过程,这就导致了一些学生在课堂上听老师讲完题之后再遇到类似的题还是不会做,形成了对教师的依赖。教师要在上课的过程中让学生独立分析,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不仅仅要写出大体的过程,更要写出用到了哪些知识点,每个知识点用什么方法解答,教师要及时对错误的分析提出改正,并且对于一些学生分析不透彻的地方要放在课堂上重点讲解,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就能够掌握独立分析、独立解答的基本方法。
二、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主动寻求知识
新课标提出了教学工作要建立在平等、交流的基础之上。过去的传统教学方式都是教师一个人主导着整个课堂,初中数学的课堂更是如此,有些教师为了赶进度甚至一堂课下来都没有提问也没有课堂对话,时间一长学生就会产生排斥心理,再加上数学知识的晦涩难懂,很多学生甚至放弃数学的学习,导致偏科的现象发生。知识都是从兴趣爱好中逐渐理解并且积累下来的,要想让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知识首先就要让学生建立对数学的兴趣,那么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营造一个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让数学课不再是生硬的说教,而是变成寻求知识的乐园,教师可以将具体的知识和定理制作成生活中的物件,例如,讲解勾股定理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勾弦和股弦,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所学的知识就在生活之中,这样他们就会从心里不再排斥数学,逐渐就会喜欢上这门学科。
三、发掘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数学的魅力就在于其千变万化的运算规律的使用方法,数学的学习不能仅仅局限在考试和完成作业的圈子里。新课标中也非常重视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初中生还处于想象力丰富的年龄,作为教师,一定要善于发掘学生的想象能力,在课堂讲解的时候应让学生主动发言来表达自己的见解。例如,在几何课堂,教师在讲解辅助线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自己画出辅助线并且说出自己的理由,要鼓励学生说出与教案不一样的解题思路,同时在讲解完一个基础题之后要让学生互相提出其他的问题,然后让他们互相讨论得出答案,这样就能让学生在互相探讨中学会举一反三,不拘泥于教学大纲中的标准答案,时间长了,学生就会主动学习数学的相关知识。
初中数学的教学工作在整个初中教学任务中是非常重要的,初中生正处于由小学到高中的过渡时期,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变化都很大,这个时期是培养学生自律性和自学能力的最佳时期。作为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师,要重视学生这个时期各项能力的培养,要善于发掘每个学生的潜力,通过教师有针对性的培养让学生从过去简单的“学会”逐渐转变为“会学”,直至“爱学”,这样才能达到我们教书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张琪.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培养[J].学习方法报:教研版,2011(10).
(作者单位 广东省珠海市横琴新区横琴第一中学)
编辑 谢尾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