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洗杯工到英国华商首富

2014-05-10珺珺

时代报告 2014年5期
关键词:伯明翰中餐馆餐馆

珺珺

无论是在英国的中部城市伯明翰,还是在首都伦敦南部的盖莱顿,或是在西北部城市曼彻斯特,游客和当地居民都会看到一组红砖绿瓦的中国特色建筑群。在建筑群中最显著的位置,悬挂着中文在上、英文在下或中文在前、英文在后的“荣业行”招牌,特意显示出超市主人的中国身份。在荣业行红砖绿瓦的中式牌楼下,都无一例外地写着一句话:“All the Chinese you need to know。”(你需要知道的关于中国的一切。)

尽管操持的是英国企业,但和大多数中国企业一样,荣业行是家族式企业。以中国人在海外经商的时间计算,它应该是寿命较长的华人企业之一。

依靠智慧白手起家

叶焕荣在忆及自己的创业道路时总是开玩笑地说,他的家族虽然没有留给他什么财产,但是遗传给了他做生意的细胞和头脑。事实上,他正是靠着这种特有的先天的生意灵性以及后天非常的商业洞察力和睿智与勤奋,书写了从一个洗杯工到富翁的传奇篇章。

1939年,叶焕荣出生在东莞,因为战乱,他父亲决定举家前往香港。“穷得受不了了,我是客家人,从中原跑到南方,发现地都被占光了,一分钱都没有,只能跑到山上去开荒。”叶焕荣说。1959年,叶焕荣高中毕业,改变命运的想法促使他下定决心去英国,说去就去。

“绕过马六甲,还要坐一个月船。”就这样,叶焕荣怀揣10英镑,只身乘船漂洋过海来到英国赫尔城,在利物浦客家人协会的帮助下,成为一名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的餐馆洗杯工。叶焕荣善于生意运作的工作素质得到了餐馆老板的赏识,被破格提拔为前台服务生。经过两年没日没夜的艰辛打拼,对餐馆经营的方方面面已了如指掌的叶焕荣再也不愿意为他人打工了。他与两位朋友于1960年在东英伦Clacton-on-sea用500英镑盘下了一间很不起眼的海边茶馆,开始做起中式餐馆生意。

也许是财运特别眷顾这三位勤奋的年轻人,小餐馆开张的第二年,附近就建起了一个露营度假村。休息日来这里露营的客人,高峰时超过8000人,服务人员也有2000多人。小餐馆的生意立刻红火起来。他们一改英国人早早打烊的经营习惯,把营业时间延长到晚上9点30分,又筹资扩大了餐馆面积。这一创新让他的生意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1968年,在香港先后从事过酒店及贸易事务的叶吉荣(叶焕荣的大弟弟),不远万里赶来助阵。此时距离他的哥哥叶焕荣第一次来到英国经商,已经过去快10年的时间。叶焕荣凭借着过人的勤奋和肯吃苦的劲头,加上灵活的大脑,从一个默默无闻的餐馆洗杯工,摇身一变成为拥有3家餐馆和2家外卖店的老板。

随着中餐馆在英国的增多,深知中餐馆调料难求的叶焕荣又有了新的想法:为中餐馆提供调料。1970年,叶焕荣与其兄弟叶吉荣在伯明翰市中心开了他们的第一家中国商店,出售1000多种商品,主要是华人家庭烹调所用的调料、食品等,也供应给餐馆和外卖店。这就是第一个荣业行,当时的雇员不超过10人。

由于迎合了中餐馆和华人生活的需求,荣业行大受欢迎。1977年,叶焕荣的弟弟叶利新也从牙买加来到英国,叶氏三兄弟组成了叶氏兄弟公司,很快就把荣业行变成了英国最大的中国货商店。

回顾创业之路,叶焕荣总结自己的成功源自智慧和一点运气。“中国文化几千年倡导人们勤力,我说不仅要勤力,还要勤思,勤劳,思是要用脑的。”的确,他在重大决策上总是显示出非同一般的智慧。生意想要做成功,一要会用钱,二要会用人。用钱,就是经营;用人,就是管理。巧经营,妙管理,生意才会越做越红火。正是从这一独到见解出发,叶焕荣一手抓用钱,一手抓用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步一步把荣业行引领上了超常规发展的康庄大道,成为英国华人超市的业界翘楚。他秉承着“我做生意都是做我自己熟悉的行当,不熟悉的我不做,控制不了的我也不做”的经营原则,35年来从不离开贸易和房地产两大主业。因为他深知:“贸易和房地产休戚相关,一个是血肉,一个是骨骼。没有血肉的骨骼和没有骨骼的血肉,都是不可想象的。”

优良地段是生意成功的必备条件。叶焕荣之所以选择伯明翰为起家之地,一是由于伯明翰的市场竞争程度相对较弱,“如果你在伦敦,你只是大池里的小鱼。伦敦太大了,如果在伦敦开一家店,人家隔几条街的都不知道它的存在;如果在伯明翰,开店3个月所有人都知道了。”二是看中了伯明翰相对发达的高速公路网,只需两个半或三个小时,他们的货车就能将货物送到英国3/4的客户手中。人无我有是竞争取胜的关键因素,荣业行的最大特色莫过于能在全球范围内采购到有特色的食品,且其中大部分都是从中国进口,无法在英国本土买到的。“中国生产什么,只要质量好,符合标准,我就拿到这里卖。”叶焕荣说。荣业行的客户群不仅仅局限于中餐馆及华人,他们还想方设法吸引更多的非华人顾客。因此荣业行的净利润让其他同类超市难以望其项背……

荣业行逐渐发展壮大后,终于来到伦敦开设分行。让很多人不解的是,伦敦分行并未建在位于市中心的中国城,而是选择了北伦敦。“当时很多华侨说,那里没有中国人啊。其实卖中国东西不一定是卖给中国人,光顾我们荣业行的很多都是英国人。”叶焕荣说。而选择北伦敦的更主要的原因是这里“八面来风”的地理位置。这里不论从周边城市还是从伦敦市中心都很容易开车到达,连牛津的人也来光顾。 如今北伦敦的荣业行俨然成了伦敦的第二个中国城,绿色琉璃瓦加飞檐和龙凤装饰的建筑群大气恢宏,带有明显的中国传统印记,也成了荣业行的标志。

“三位一体”的经营之道

一般人常常会将家族生意的经营方式和现代西方企业的管理模式对立起来,但在叶焕荣看来,其实两者之间并没有矛盾。荣业行现在由家族的第二代经营者坐阵,但同时也有不少英国管理人才帮忙打理。叶焕荣介绍,现在荣业行的每一个部门的运行模式都是“三位一体”(Trinity):右手是中国人,左手是英国人,中间是自己人。

作为统帅全局的大老板,叶焕荣善于将每个人放在适合的岗位上。在叶焕荣看来,做行政管理和做生意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生意人也分两种:一种是管理者,需要接受良好的教育;另一种是做买卖的,这更需要街头智慧,明白人情世故。“我们华人的成功企业家,比如霍英东、李嘉诚,没有一个是名校高学历毕业的。但不是说不需要读书,而是在读书的同时也有要街头智慧。”叶焕荣说。相比之下,中国人更善于做买卖,西方人更善于行政管理。“灵活处事的能力在做生意上非常重要,10箱货物不一定要全部卖出,也可以卖9箱赠送一箱,这种街头智慧不是读了博士就能学到的。”叶焕荣介绍说。endprint

淡然面对荣誉

因为在东方食品领域的突出贡献,叶焕荣于2010年获得由英国女王颁发的OBE大英帝国勋章。此外,他还获得伯明翰城市大学和阿斯顿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当被问及获得这些荣誉的心情时,叶焕荣轻轻摆了摆手,“当你过了70岁,没什么能使你惊喜,平常心对待,没什么特别的”。荣誉来了,就接受它,对叶焕荣而言,就这么简单。

叶焕荣如今已处于半退休状态。说起自己的业余生活,叶焕荣笑言,每天中午来荣业行散散步就是自己的运动方式,和员工顾客聊聊天更是生活的一大乐趣。身为荣业行的大老板,他丝毫没有高高在上的架子,亲切自然地与员工寒暄,看到相熟的客人也会热情地握手打招呼。

“不求一枝独秀,但愿遍地开花”

在生意竞争面前,叶焕荣体现出非同一般的不惧和包容。虽然如今有不少国内财团开始在英国投资,但叶焕荣认为他们并不会对荣业行构成威胁。“Tesco在英格兰做得那么成功,最初都不敢北上苏格兰,最后还是买了一家苏格兰超市改成Tesco。M&S去法国,加拿大,香港开连锁店,最后都赔本。”叶焕荣说,“生意是一种文化,要想做成功,起码要在当地有十几二十年的生活经历。”在他看来,最重要的还是做好自己,不要把他们当作对手,但也不要小看他们。

在很多人眼中,荣业行、龙凤行、泗和行等超市巨头肯定是竞争关系,但叶焕荣说:“我们都是好朋友,并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几家企业还于1997年共同成立了英国中华工商联合会,旨在促进英国华商间的联系和相互的团结协作。叶焕荣的会议室里悬挂着一幅书法作品,上书“不求一枝独秀,但愿遍地开花”。叶焕荣说,2010年颁获OBE勋章后,很多人都来恭贺他,而他则用这句话来回应他们。

叶焕荣表示,荣业行(Wing Yip)的名称除来源于自己的名字之外,也来自于他对W这个字母的偏爱。因为W就是Double V,就是双赢,这正是叶焕荣做生意的态度,不是斗得你死我活,而是大家共同发展。

如今,叶焕荣还将他远在美国迈阿密留学的儿子送回国内,让他就读于暨南大学华文学院,攻读两年汉语言。他说:“让我的儿子学中国人的语言,接受中国人的文化,是对他的要求,他也很愿意接受。我每年去几次广州暨南大学,去瘦狗岭看他,也去校园里转转。我喜欢大学,我始终相信读书可以改变命运。”这源于他对自己文化水平的不自信,谈起自己从初中毕业生起步,成为进入英国富豪榜的第一个华人,叶焕荣淡淡地说:“是时势造就的。”endprint

猜你喜欢

伯明翰中餐馆餐馆
Analyze the Limitations of Study the Oral Feedback in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
Number One Love
Research on the importance of students’ silence in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
EMERALD IN THE ROUGH
垃圾围城
1号异星球餐馆
1号异星球餐馆
1号异星球餐馆
1号异星球餐馆
脑筋急转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