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品生活化作业设计与评价的初步探索
2014-05-10王德英
王德英
摘 要:在思想品德教学实践中存在较普遍的现象是:学生消极地对待作业,要么表面应付,不去认真对待;要么偷懒少做或抄袭,作业成为一项沉重的负担。为改变这种现状,我们教研组进行集体讨论,结合个人反思,并以“导学课堂模式”为载体,把作业渗透到导学案中,尽量让学生在课内完成,真正做到减轻学生课外作业的负担。其中“生活化作业的设计与评价”做得较好。
关键词:生活作业;设计;实践;评价
一、生活化作业内容的选定与实施
首先,了解学生的思想及学习实际,制订相应的学习指导方案;其次,作业布置的内容必须要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通过作业,利用所学知识去感悟生活、接触社会、认识社会,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及认识生活的能力。第三,作业应结合学生自己的所见所闻,提出问题,引导他们去认识理解,以提高学生自己的认识能力与实践能力。第四,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为基础,用生活化的理念来设计思品作业。生活化作业是对思品课课堂教学的补充、检验和延伸,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明理、树志、导行。
二、生活化作业的实践
首先,社会调查式作业,走进生活。开展社会调查实践活动,把学生带出校园的象牙塔,能为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创造必要的条件和环境,能规范中学生道德行为,培养其道德情感,逐步健全人格;有助于克服学校德育流于空洞说教、脱离客观实际的弊端。根据得到的第一手资料,结合自己所学的思想品德知识,分析得出结论,并以调查报告或小论文的形式呈现。这样的作业要比书本知识来得更实际更重要,让学生走进社会生活,在享受生活带来欢乐的同时,也学会了留心观察发生在身边的事情,关注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图片展式作业,搜集生活。学了九年级思想品德后,我布置给学生这样的作业:我们需要办一次图片展,请同学们搜集以下图片:(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2)我国在发展中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具体操作是:把全班同学分组,每组选择上述问题的某一个方面,分别搜集图片资料。图片的形式多样,可以是自己拍摄的照片、剪报、从网上下载的图片,也可以是自己的绘画作品等。图片搜集好以后,先进行分类整理,并给每幅图片配上简短的文字说明,还可加上自己独特的旁白,展示自己对基本国情、基本国策的理解与思考。最后进行作业展评时,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展示出来后,同学们都很兴奋,很有成就感。通过这次作业,不仅丰富了书本知识,又培养了动手能力,还加强了学生的爱国情感。
三、生活化作业的评价
首先,注重评价主体多元化。加强自评、互评、师评。如学生完成之后,把它们(包括图片展、手抄报、调查和研究小论文、名片等)公开展示出来,师生共同评价赏析,共同分享思品教育的经验、教训等。
其次,注重实践能力的评价。思品教师不在于看学生作业中写的是什么,更重要的是看他为什么这样写,写的有没有道理,有没有独特的思维方法和理解角度,也就是看到学生作业过程中的闪光点和作业中所表现出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并要加以认可,及时予以表扬。
再次,注重激励性评价。不可否认学生素质具有差异性和独特性,生活化评价关注学生在作业中所表现出的发展性,用赏识的眼光和心态去评价,重视学生在作业中得到的收获和体验。在学生每一次作业完成时,表彰一批在生活化思品作业表现出良好发展性的学生。这种激励性评价,能使学生的心灵在教师的赏识中得到舒展,使学业优秀的学生变得更自信,对学业困难的学生倍加关怀,让他们重新扬起学习的风帆!
四、生活化作业的实践认识与反思
实施生活化的作业设计和评价方式以来,学生的学习状态有了明显的改观。学生的学习态度更加主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改变了对作业的陈见,增强了完成作业的信心。他们不但积极主动地完成作业,而且完成作业的效率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样的作业设计和评价不但减轻了学生的课余负担和心理负担,巩固了课堂教学,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学生的这些改变也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换,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理论水平,实现了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同时在生活化作业的实践中也存在着不足,比方说,如何将学生的富有个性化的作业与素质测试有机结合,全面考量学生的发展水平和综合素质状况,是今后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高效处理学生自主选择的作业,学生自主选择的作业花样百出,给评讲和展示带来一定困难,主要是费时费力,与我们思品课课时发生冲突,使教师无法协调二者的矛盾,所以在实施的时候会心有余而力不足。
校本作业的开发,还有很长的路需要我们去探索,我们要坚定信心,一步一个脚印,把校本作业做成既能巩固双基,又能提高能力,既不增加学生负担,又能提高学业成绩,一举多得,真正提高思品课堂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洪艳梅.高中政治综合探究作业的设计与评价[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1(11).
(作者单位 福建省厦门海沧实验中学)
编辑 乔建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