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学生数学学习衔接问题的调查研究
2014-05-10潘杰
潘杰
一、提出问题
面对家长的质疑“我的孩子读小学时数学考七八十分,怎么读初中只能考五六十分了?”,面对“小学六年级90%以上的数学合格率和初中第一次半学期考试50%的数学合格率”,我校“贫困山区初中留守学生数学学习困难研究”课题组开始了思考: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学生成绩在两个月之中发生这么大的变化?课题组就这一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
二、调查研究
1.问卷调查
我们于2013年3月对本镇两所小学的240名六年级学生和家长及本校初一年级的327名学生和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回收率达78%以上。
2.访问调查
走访了相邻乡镇相关中小学,听取了有关人员的意见。
3.深入课堂调查
听小学六年级和初一年级的数学课,进行对比分析,并听取了中小学数学教师的意见。
三、结果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对学生及家长对数学学习所采取的态度及行为的了解,通过深入课堂,对中小学教师的教法及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的了解,我们看到确实存在着中小学数学学习的衔接问题。
在回答“与小学相比你用在数学学习上的时间变多还是变少”一项中,多数学生选择了“少”;在回答“您的孩子上初中以后数学学习有无困难”一项中,有超过50%的家长在“有困难”一栏中画了“√”;在回答“初中与小学数学学习的区别”问题中,绝大多数学生则认为初中的数学课比小学讲得快,新内容多,难度大,作业量多等(见表一)。
由此看出多数初一年级学生感到小学和初中的数学学习存在差异,因而产生衔接上的困难。
究竟是什么原因产生了这一问题?调查结果表明,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进入中学后,学科增多,学习内容增加,学习数学的时间相对减少,学生没能在心理和学习方法等方面做好充分准备,未能及时进行自我调整。
2.不适应数学教材变化
中学教材的信息量较大,重复少;中学重在找普遍规律,重在分析数量关系;作业题中出现的题型在小学教材例题中见过,而在中学则有一部分作业题与例题类型不同等等。由于存在着以上不同之处,因此学生感到难度大、坡度陡、速度快、内容多。
3.不适应教师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六年级的听课中,平均每道例题提问5~6人,其中对同一问题至少提问3人以上。而在初一年级的听课中,平均每道例题提问2~3人,对同一问题最多提问2次。另外对回答不上来的学生,小学教师均采取让其他同学回答之后再让这个学生重复一遍的方法,而中学教师一般提醒他一下。
另外由下表可看到,小学教师经常采取面批作业的方法帮助学生,而中学教师更侧重于课堂上的讲评。
由于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与中学数学教师有许多不同之处,因此有的学生认为中学教师管得松,进而导致上课不好好听讲,课下不认真做作业,不到一两周,他们就会跟不上学习进度,掉了队。
4.家长辅导能力减弱
目前留守儿童占我校初中生中的绝大多数,因此他们在家里产生数学学习困难不能求教于父母,只能求教于其他监护人,而监护人的数学能力又参差不齐。由表三可看出,随着数学知识的加深,多数家长已无能力给孩子进行详细讲解的辅导,只能督促。因此对这部分学生来讲,由于不适应家长辅导方式的改变而产生了衔接困难。
四、建议讨论
学生由小学进入初中,从教材到教法,与他们所熟悉的数学学习有很大不同,因而会产生衔接的困难。所以我们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重视衔接,了解学生
多数学校初一年级数学教师是由初三轮换下来的教师和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组成,教师自身的角色还没及时转换过来,对初一学生的基本情况了解不够,
对学生的能力估计过高,容易造成教师的教学要求、方法与学生实际脱节。我们要重视中小学数学学习衔接,要用小学毕业生的标准来衡量新生,引导他们尽快过渡到中学的生活和学习。
2.养成教育,学习管理
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管理比较细致,有要求则必有检查。初中数学教师提问较多,检查不够,总想让学生自觉学习。我们要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要求学生养成一边听一边思考的习惯,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教给学生做笔记、整理复习的方法等。在开始的一段时间里,要抓紧学生的学习管理,把要求提得具体一点,辅导多一点,检查勤一点,尽可能增加面批作业的次数和人数。这样,就可使那部分放松了对自己数学学习的要求而导致数学成绩下降的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中小学数学学习衔接,较好地学习初中数学。
3.增加重复,加强辅导
初中数学教材重复少,难度大,教学速度快,小学毕业生马上适应这一情况是困难的,教师在课堂上要多搭些台阶,有意识地增加重复,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树立其信心,定点辅导,跟踪督促,在学生中建立帮扶学习对子,让他们尽量赶上。
4.提升主体,当堂训练
新课程明确提出了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提升学生的主体性。无论是知识的获得,还是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发展;无论是情感、意志的培养,还是思想品德的提高,都需要学生的自学和探究。因此,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每节课安排一定时间做课堂检测,检测学生是否都达到了学习目标。我们要认识到,训练不仅是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手段,而且还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思维品质,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能力培养,教学生学会学习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5.加强交流,密切合作
要使学生顺利地完成中小学数学学习衔接,还要靠家长、小学数学教师的共同努力。多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多研究小学高年级数学教材与教学方法,多加强家校联系,给学生创造顺利完成衔接的有利条件,使尽可能多的学生能迈过这个台阶,为完成初中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和数学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 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摩尼中学校)
编辑 申 璐endprint
一、提出问题
面对家长的质疑“我的孩子读小学时数学考七八十分,怎么读初中只能考五六十分了?”,面对“小学六年级90%以上的数学合格率和初中第一次半学期考试50%的数学合格率”,我校“贫困山区初中留守学生数学学习困难研究”课题组开始了思考: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学生成绩在两个月之中发生这么大的变化?课题组就这一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
二、调查研究
1.问卷调查
我们于2013年3月对本镇两所小学的240名六年级学生和家长及本校初一年级的327名学生和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回收率达78%以上。
2.访问调查
走访了相邻乡镇相关中小学,听取了有关人员的意见。
3.深入课堂调查
听小学六年级和初一年级的数学课,进行对比分析,并听取了中小学数学教师的意见。
三、结果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对学生及家长对数学学习所采取的态度及行为的了解,通过深入课堂,对中小学教师的教法及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的了解,我们看到确实存在着中小学数学学习的衔接问题。
在回答“与小学相比你用在数学学习上的时间变多还是变少”一项中,多数学生选择了“少”;在回答“您的孩子上初中以后数学学习有无困难”一项中,有超过50%的家长在“有困难”一栏中画了“√”;在回答“初中与小学数学学习的区别”问题中,绝大多数学生则认为初中的数学课比小学讲得快,新内容多,难度大,作业量多等(见表一)。
由此看出多数初一年级学生感到小学和初中的数学学习存在差异,因而产生衔接上的困难。
究竟是什么原因产生了这一问题?调查结果表明,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进入中学后,学科增多,学习内容增加,学习数学的时间相对减少,学生没能在心理和学习方法等方面做好充分准备,未能及时进行自我调整。
2.不适应数学教材变化
中学教材的信息量较大,重复少;中学重在找普遍规律,重在分析数量关系;作业题中出现的题型在小学教材例题中见过,而在中学则有一部分作业题与例题类型不同等等。由于存在着以上不同之处,因此学生感到难度大、坡度陡、速度快、内容多。
3.不适应教师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六年级的听课中,平均每道例题提问5~6人,其中对同一问题至少提问3人以上。而在初一年级的听课中,平均每道例题提问2~3人,对同一问题最多提问2次。另外对回答不上来的学生,小学教师均采取让其他同学回答之后再让这个学生重复一遍的方法,而中学教师一般提醒他一下。
另外由下表可看到,小学教师经常采取面批作业的方法帮助学生,而中学教师更侧重于课堂上的讲评。
由于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与中学数学教师有许多不同之处,因此有的学生认为中学教师管得松,进而导致上课不好好听讲,课下不认真做作业,不到一两周,他们就会跟不上学习进度,掉了队。
4.家长辅导能力减弱
目前留守儿童占我校初中生中的绝大多数,因此他们在家里产生数学学习困难不能求教于父母,只能求教于其他监护人,而监护人的数学能力又参差不齐。由表三可看出,随着数学知识的加深,多数家长已无能力给孩子进行详细讲解的辅导,只能督促。因此对这部分学生来讲,由于不适应家长辅导方式的改变而产生了衔接困难。
四、建议讨论
学生由小学进入初中,从教材到教法,与他们所熟悉的数学学习有很大不同,因而会产生衔接的困难。所以我们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重视衔接,了解学生
多数学校初一年级数学教师是由初三轮换下来的教师和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组成,教师自身的角色还没及时转换过来,对初一学生的基本情况了解不够,
对学生的能力估计过高,容易造成教师的教学要求、方法与学生实际脱节。我们要重视中小学数学学习衔接,要用小学毕业生的标准来衡量新生,引导他们尽快过渡到中学的生活和学习。
2.养成教育,学习管理
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管理比较细致,有要求则必有检查。初中数学教师提问较多,检查不够,总想让学生自觉学习。我们要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要求学生养成一边听一边思考的习惯,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教给学生做笔记、整理复习的方法等。在开始的一段时间里,要抓紧学生的学习管理,把要求提得具体一点,辅导多一点,检查勤一点,尽可能增加面批作业的次数和人数。这样,就可使那部分放松了对自己数学学习的要求而导致数学成绩下降的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中小学数学学习衔接,较好地学习初中数学。
3.增加重复,加强辅导
初中数学教材重复少,难度大,教学速度快,小学毕业生马上适应这一情况是困难的,教师在课堂上要多搭些台阶,有意识地增加重复,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树立其信心,定点辅导,跟踪督促,在学生中建立帮扶学习对子,让他们尽量赶上。
4.提升主体,当堂训练
新课程明确提出了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提升学生的主体性。无论是知识的获得,还是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发展;无论是情感、意志的培养,还是思想品德的提高,都需要学生的自学和探究。因此,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每节课安排一定时间做课堂检测,检测学生是否都达到了学习目标。我们要认识到,训练不仅是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手段,而且还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思维品质,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能力培养,教学生学会学习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5.加强交流,密切合作
要使学生顺利地完成中小学数学学习衔接,还要靠家长、小学数学教师的共同努力。多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多研究小学高年级数学教材与教学方法,多加强家校联系,给学生创造顺利完成衔接的有利条件,使尽可能多的学生能迈过这个台阶,为完成初中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和数学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 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摩尼中学校)
编辑 申 璐endprint
一、提出问题
面对家长的质疑“我的孩子读小学时数学考七八十分,怎么读初中只能考五六十分了?”,面对“小学六年级90%以上的数学合格率和初中第一次半学期考试50%的数学合格率”,我校“贫困山区初中留守学生数学学习困难研究”课题组开始了思考: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学生成绩在两个月之中发生这么大的变化?课题组就这一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
二、调查研究
1.问卷调查
我们于2013年3月对本镇两所小学的240名六年级学生和家长及本校初一年级的327名学生和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回收率达78%以上。
2.访问调查
走访了相邻乡镇相关中小学,听取了有关人员的意见。
3.深入课堂调查
听小学六年级和初一年级的数学课,进行对比分析,并听取了中小学数学教师的意见。
三、结果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对学生及家长对数学学习所采取的态度及行为的了解,通过深入课堂,对中小学教师的教法及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的了解,我们看到确实存在着中小学数学学习的衔接问题。
在回答“与小学相比你用在数学学习上的时间变多还是变少”一项中,多数学生选择了“少”;在回答“您的孩子上初中以后数学学习有无困难”一项中,有超过50%的家长在“有困难”一栏中画了“√”;在回答“初中与小学数学学习的区别”问题中,绝大多数学生则认为初中的数学课比小学讲得快,新内容多,难度大,作业量多等(见表一)。
由此看出多数初一年级学生感到小学和初中的数学学习存在差异,因而产生衔接上的困难。
究竟是什么原因产生了这一问题?调查结果表明,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进入中学后,学科增多,学习内容增加,学习数学的时间相对减少,学生没能在心理和学习方法等方面做好充分准备,未能及时进行自我调整。
2.不适应数学教材变化
中学教材的信息量较大,重复少;中学重在找普遍规律,重在分析数量关系;作业题中出现的题型在小学教材例题中见过,而在中学则有一部分作业题与例题类型不同等等。由于存在着以上不同之处,因此学生感到难度大、坡度陡、速度快、内容多。
3.不适应教师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六年级的听课中,平均每道例题提问5~6人,其中对同一问题至少提问3人以上。而在初一年级的听课中,平均每道例题提问2~3人,对同一问题最多提问2次。另外对回答不上来的学生,小学教师均采取让其他同学回答之后再让这个学生重复一遍的方法,而中学教师一般提醒他一下。
另外由下表可看到,小学教师经常采取面批作业的方法帮助学生,而中学教师更侧重于课堂上的讲评。
由于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与中学数学教师有许多不同之处,因此有的学生认为中学教师管得松,进而导致上课不好好听讲,课下不认真做作业,不到一两周,他们就会跟不上学习进度,掉了队。
4.家长辅导能力减弱
目前留守儿童占我校初中生中的绝大多数,因此他们在家里产生数学学习困难不能求教于父母,只能求教于其他监护人,而监护人的数学能力又参差不齐。由表三可看出,随着数学知识的加深,多数家长已无能力给孩子进行详细讲解的辅导,只能督促。因此对这部分学生来讲,由于不适应家长辅导方式的改变而产生了衔接困难。
四、建议讨论
学生由小学进入初中,从教材到教法,与他们所熟悉的数学学习有很大不同,因而会产生衔接的困难。所以我们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重视衔接,了解学生
多数学校初一年级数学教师是由初三轮换下来的教师和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组成,教师自身的角色还没及时转换过来,对初一学生的基本情况了解不够,
对学生的能力估计过高,容易造成教师的教学要求、方法与学生实际脱节。我们要重视中小学数学学习衔接,要用小学毕业生的标准来衡量新生,引导他们尽快过渡到中学的生活和学习。
2.养成教育,学习管理
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管理比较细致,有要求则必有检查。初中数学教师提问较多,检查不够,总想让学生自觉学习。我们要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要求学生养成一边听一边思考的习惯,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教给学生做笔记、整理复习的方法等。在开始的一段时间里,要抓紧学生的学习管理,把要求提得具体一点,辅导多一点,检查勤一点,尽可能增加面批作业的次数和人数。这样,就可使那部分放松了对自己数学学习的要求而导致数学成绩下降的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中小学数学学习衔接,较好地学习初中数学。
3.增加重复,加强辅导
初中数学教材重复少,难度大,教学速度快,小学毕业生马上适应这一情况是困难的,教师在课堂上要多搭些台阶,有意识地增加重复,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树立其信心,定点辅导,跟踪督促,在学生中建立帮扶学习对子,让他们尽量赶上。
4.提升主体,当堂训练
新课程明确提出了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提升学生的主体性。无论是知识的获得,还是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发展;无论是情感、意志的培养,还是思想品德的提高,都需要学生的自学和探究。因此,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每节课安排一定时间做课堂检测,检测学生是否都达到了学习目标。我们要认识到,训练不仅是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手段,而且还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思维品质,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能力培养,教学生学会学习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5.加强交流,密切合作
要使学生顺利地完成中小学数学学习衔接,还要靠家长、小学数学教师的共同努力。多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多研究小学高年级数学教材与教学方法,多加强家校联系,给学生创造顺利完成衔接的有利条件,使尽可能多的学生能迈过这个台阶,为完成初中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和数学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 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摩尼中学校)
编辑 申 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