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写作这些“新八股”,你有吗?

2014-05-10卢立银

作文新天地(初中版) 2014年3期
关键词:作文选评卷点题

小名片

卢立银,浙江省苍南县教师进修学校教师,浙江省优秀教师,浙派名师培养对象。有多篇教学论文发表在《语文建设》《教学与管理》《语文学习》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

当前,同学们的写作,因受人生阅历、生活经验、阅读积淀、文化素养等所限,素材缺乏,情感“逼”真,却又要追求所谓时尚的构思,而出现了令人担忧的新现象,因过分追求模式而陷入“新八股体”的忧心局面。概括起来有下列几种。

一、“亮丽”开头式

凡是作文都要在开头来一段百余字的“亮丽”开头。这大概缘于我们老师的经验传播的结果。老师们的改作经验,即只看开头结尾不看中间;部分优秀佳作的亮丽开头的误导等,使得很多老师在指导作文写作时就喊出这样的秘诀:写作一定要先来一段漂亮的开头,这样才能镇住老师;再来一个有力发人深思的结尾,这样老师就会在批改的忙碌中给你个高分。为此,很多学生奉之为经验之谈,纷纷仿效之。例如以“迎接”为题的写作,很多学生先来一段:“迎接,有的是成功,有的是失败;迎接,有的是欢乐,有的是痛苦;迎接,有的是甜蜜,有的是苦涩……”笔者认为这样的“亮丽”开头简直是废话,导致与下文不接,入题太慢。这样的开头,给评卷老师的感觉很不好,还是不用为妙。

二、僵硬点题式

我们老师在平时的作文指导中很是强调,写作一定要点题,不然就会有离题的危险,千万要记住哦。学生为了得到高分当然要遵从。可是有的作文,写的内容与题目或话题完全不搭界,却在结尾处硬是来一个所谓的点题,这样想迷惑老师的“眼球”,结果往往还是被定格在离题一列。那问题出在哪里?是老师指点错误?非也。老师强调学生写作该点题是对的,一篇文章,特别是话题作文,若不点题很容易会被误解为离题。但学生只记“点题要紧”却把写作内容的紧扣性忽略了,这是舍本逐末的做法。点题只是画龙点睛,锦上添花,决不能代替学生的习作内容。这一点希望学生千万要铭记才是。

三、虚假三段式

最近出现的这样的写作构造很是普遍:学生先来一段“抑”,然后中间部分转换到路上或自己回忆来一段“转”,让“抑”的思想得到合理过渡,最后思想转换了,境界高了,“扬”了。如:很多学生写自己考试失败了,很是灰心失望,结果抬眼望处,一个小男孩在学步,跌倒了再爬起,跌倒了又爬起,好了,接着他振奋了,投入新的学习中,阳光一片明媚。这样的构思,看多了,就成了模式化了,再加上学生的素材都是从大家都看过的作文选中“乾坤大挪移”过来的,你说这样的习作改多了还会高分吗?

四、诅咒亲情式

也有出现这样的怪现象:学生一写作文就一定是悲剧发生,文章里如果不死人就得要车祸重伤,好像没有这样的“惊天地”的情节,就不足于表露真情实感似的。其实这种现象的发生也是学生变相追求情节感人的恶果。学生的世界里没有惊人的素材,平淡的生活又无法捕捉提炼出有味的东西,那只好通过编造离奇的惊人情节来“感动”老师了。这样一来就冤枉了自己的亲人了,不死即伤啊。这样的编造式习作,评卷老师一看就明白,学生想“赚”评卷老师的泪和感动那真是一滴也没有。难怪乎现在社会假货如此猖狂,原来我们在校园就开始培养了。

五、梦回童年式

还有些学生一写起作文就做梦,一直梦到“千里之外”,梦到“百草园”,文章结束了梦也就醒了,有的还忘了醒的。这样的习作也是评卷老师看厌了的。

那作文应该怎么写呢?笔者认为,写作就该多一些生活味,少一些应试味,即使在构思上不是很完美,也显得很是真实动人。我们决不提倡学生看那些所谓的满分作文选,越看作文选,你的作文越会显得应试味,越没了自己的独创味。作文应该真实,作文应有自己的个性思考和表露。

猜你喜欢

作文选评卷点题
2019年对口升学考试网上评卷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文末点题太直接
聊聊我们的作文选
浙江文成:“点题公开”打造“阳光党务”
合作学习与作文教学
高考评卷岂能草菅人命
“作文选”,也是很好的课外读物
中考作文点题技巧“一点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