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花洲书院园林特征分析

2014-05-10万营娜寇华旭郭东阁杨芳绒

关键词:百花洲庭院书院

万营娜,寇华旭,郭东阁,杨芳绒

(1河南农业大学 林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2;2.郑州力派企业形象设计有限公司,河南 郑州,450002;3.郑州荣成置业有限公司,河南 郑州,450002)

书院是我国古代培养士子,交流学术和传播文化的地方之一,是封建社会特有的教育机构[1]。书院园林即指具有园林性质的书院空间,包括整体书院和周边园林环境[2]。花洲书院是我国著名书院之一,位于河南省邓州市古城南隅,现存为清代遗构及近代扩建格局,园林风格皆崇尚自然,宁静淡雅,严谨的形制中交织着飘逸,奔放中透着稳重,体宜精致。

1 园林选址特征

书院建设历来重视环境的选择:即重自然山水景观之陶冶性情;又重人文历史环境,之启迪思想,还刻意借山水命名,以显环境特色[3]。

邓州地处南阳盆地中南,位于河南省西南,历史上是政治、军事、文化交流的中心。邓州古城近方型,分内城与外城,内城是政治中心,外城承担经济、生活等功能。花洲书院选址于城内,无自然山势可借,取《易经》中“唯变所适”之说,结合地形和气候进行变通,相地于外城内东南隅,借城墙之势形成景观的围合模式。正应《园冶》中:“无分村郭,地偏为胜”的造园理念,亦遵循古代风水“东南巽地,文明之地”的说法。

书院卜得佳邻百花洲。此处古来名胜,风景秀丽人文气息浓郁,文人儒士常在此处聚集游憩,翰墨颇多。欧阳修有诗曰:“野岸溪几曲,松蹊穿翠阴,不知芳渚远,但爱绿荷深”;清时知州廖掞《百花洲赋》曰:“西望太和,南瞰襄樊,远眺龙岗,近俯禅观…”[4]。可见此处地势之优,视景之阔,空气之洁净。书院相地热闹的邓州城内,却也“邻虽近俗,门掩无华”。尽收远近之景色,且将传统的风水观与士风、文气、人脉联系在一起,交通便利、管理方便,正如《园冶》有言:“得闲即诣,随兴携游”。又将书院融入社会、市井和人群,与封建的商品经济、宗族制度以及地方民俗文化融合,体现了书院“经世致用”的教学思想。

2 园林布局特征

2.1 礼乐相承的总体格局

花洲书院园林总体布局贯穿礼乐相承的思想。外部轮廓顺应地势围合近方形,内部山水山嵌水抱将格局规整的主体建筑群作为重心。建筑群由一组两路并联的院落组成,西所为祭祀区,东所为教学区。其中轴对称的布局形式和遵循守正的空间形态,使整体布局脉络清晰,秩序井然,奠定庄重静谧的礼制等级思想的主旋律。各分区、庭院空间、建筑单体、休闲空间之间连通融合,以及天然之趣的书院园林空间,体现儒家“乐和”的精神涵义。由讲学、祭祀、休闲一路走来,建筑意味慢慢淡化,园林空间不断加强,实现静动空间的交替,满足书院宜思宜居宜游的要求[2]。园林空间“乐”的风姿中和了建筑群的“礼”严谨,将书院美学思想和教育思想有机融合。千年来书院因园林而景胜,园林因书院而成胜景,两者在立意上相辅相成,空间上相互渗透,从而形成礼乐相承、天人合一的总体格局。

2.2引人入胜的空间序列

空间序列组织是关系到园的整体结构和布局的全局性问题[5]。花洲书院由景范坊起始按照开始、引导、主题、尾声的单元营造出连续不断引人入胜的园林空间。

开始段由景范坊起而止于全景照壁。分隔市井与书院,提供心理上过渡空间;牌楼高大使人肃然敬,照壁上刻书院全景,赋范仲淹名作,预示后续的精彩。引导段起于城墙脚下青石小径,城墙上春风阁引导视线,护城河面古树斜出,悠远宁静。登上书山一览台视野豁然开朗,烟然园林尽收。沿阶而下,视线渐收集中于中正严慈的范公像,平桥静水,心绪沉静,为进入书院做好铺垫。主体段始于书院大门,大门建筑为硬山卷棚式,阔三间,前后走廊,左右墙面各开有窗,透出庭院深深的意境,风格清雅、气质沉稳。正北为棂星门,悬挂匾额“相舆有成”。左右各植银杏一颗,透出简洁、质朴的气质。空间较封闭,形成隔离外界与讲堂的过渡空间,体会书院静谧庄重的空间氛围,烘托第二进庭院。跨过棂星门入第二进院。春风堂与东西厢房围合半封闭的品字形庭院,西可达范文正公祠,东约见百花洲园林。庭院与讲堂共同形成整个书院的中心。正中一条2 m宽道路,两旁对植桂花,缩小空间纵横比例,引导视线集中于讲堂,强调其中心地位。布置半月型泮池,泉水叮咚,树下置景石,题“范公植桂处”,空间幽静而活泼。讲堂对联书:“聚精英赤子讲经史说词赋传治国真知,育文武英才进朝堂赴边疆展为民抱负”,道出书院师生勤奋共勉之志,烘托讲学空间的治学氛围。第三进院标示和宣扬儒家道统,劝戒规砺生徒。庭院青砖铺地,设置地形升高先贤殿。先圣殿为歇山四坡屋顶,殿外设回廊,东通百花洲,西接名人馆。庭院中两行圆柏常青,透漏出宁静、庄严的气氛。第四进院居轴线尾端,正北是书院体量最大、最精致的建筑万卷阁。清代重建,硬山屋顶,砖木二层结构,上书楹联“论古不外才识学,博物能通天地人”,庭院青砖铺地青石为径,仅点花木一二,空间开阔,朴素典雅之中烘托出藏书楼的庄严气概,体现藏书文化风格。

伴随着空间的演进步入尾声段,在百花洲园林中,之前处于内向庭院空间被收束的视线忽然放开,远可见春风阁遥指天空,文昌阁静伴一旁,花木葱郁,城墙之高逶迤优美,极目之处,尽为烟景;近可看水清花繁,鱼游欢畅。远近空间上呈现出柳暗花明的疏朗景象,放松了由礼制空间带来的紧张感,在体验山水之乐中,探寻古人吟诗作赋的故地,感受其深厚的人文内涵。奏出简远雅致、疏朗轻缓的尾声。

3 园林艺术特征

3.1 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花洲书院园林因地制宜,借助高约8 m的城墙围合空间,建筑群后退城墙约37 m,纵横比接近1:5,外部空间开敞。顺应城墙之势挫山,开挖百花洲内低洼之处,引护城河之水入园,疏浚水系。外借得:“斜飞堞雉,横跨长虹”的美景,屏蔽喧闹,丰富景观。内部山明水秀,屋宇亭台,互为姿借,造景巧妙,正如《园冶》中:“俗则屏之,嘉则收之” 之说。构图上山嵌水抱,将建筑群做为构图中心。为得平衡又避免单调,将水体分为三部分,体量最大的平行于建筑群,水中设三岛;较小的分布书院广场两边,突出中轴,丰富景观层次。园林空间脉络清晰,恰如其分的掩饰地址的缺陷。浓重的建筑群与一派自然的百花洲嵌合的天一无缝,即体现了书院严谨规整的气势,又不失婉约气质,剪裁之得宜。建筑结合当地民居形式,取坐北朝南向。园内新建之处栽植乡土树种,旧园之处,稍加改造则古木繁华。适合书院园林质朴、幽静的气质追求和宜居读书功能需求,可见造园之体宜。

园中借景手法巧妙,使书院严谨的空间与诗情画意的园林景观自然的过渡。将活跃的学术思想凝固为一花一木,成就园林静、雅、醒的品质。如于泮池处看“琴韵书声”,远约见山名水秀,空间通透,近看泮泉清澈,泉声叮咚,桂香淡然,更显庭院静雅,意境悠长。于“琴韵书声”处远可看春风阁遥指天空,文昌阁相伴一旁,闲吟亭静若处子,皆轻藏于葱郁的林木之中,假山似显似隐于回龙榭之后,近可观水槛下鱼游水中,灵石安于岸迹,繁花遍开(图1)。 “明月如烟”与“天涯碧海”行成对景,相距不过10 m,两者一高一低,互为邻借,各显其姿。“天涯碧海”为一组坊、廊、亭的组合建筑,岛上葱郁的树木作背景,处于低势。从“明月如烟”看过去,飞檐翘脚,凌空水上,颇显轻盈。从“天涯碧海” 看 “明月如烟”,以厚重的建筑群做背景,透过景门,见庭院深深,空间通透而丰富。于“不欺堂”处仰可观龙首山叠水飞流直下,俯可赏水面绿波涟漪,游鱼欢畅,仰俯相借自成佳景。信步书院园林间不觉距离延长而意趣横生,获得深远不尽的空间意境。

3.2 诗景相融、史境相通

花洲书院园林将我国古代书院的学术、品格思想融入园林要素,培养了诗境相融、史境相通的园林佳境。诗境空间的营造是在诗景启引下超越实体空间达到审美悟解境地、并为追求理想而进行的发自心源文化创造[6]。

如以范仲淹诗“百花洲里夜忘归,绿梧无声露光滑。天学碧海吐明珠,寒辉射空星斗疏。西楼下看人世间,莹然都在青玉湖。”来进行造景,以“明月如音”、“天学碧海”为景名,此处仰观星空万里,近俯池中明月,桐影婆娑,花明月暗笼轻雾。遥想当年范公忧国忧民的情怀。题名、匾额、楹联处处有着诗意浸染的园景领悟,渲染出书院园林特殊的风格特征,如“水月净天”取自范仲淹《水月》:“千寻月脚寒,湖影净于天”,“明月知音”楹联“萬竹排霜仗,千荷卷翠旗”表达出诗情画意的美景;棂星门上匾额题“相舆有成”,寄托对莘莘学子的殷切期望;景范亭楹联书“范公思泽满邓州,景德垂范多学士”表达出崇念先贤的真挚情感。

园林中以名人典故构建景点,启引游者超越实体空间,其深在意境,妙在诗情画意。按照范公勉励状元贾黯“君不忧不显,唯“不欺”二字可终身行之。”的故事设计景点。入“状元苑”毛竹轻掩苑门,初入狭小,经迥廊视景渐阔,四周广植梅、杜鹃、栀子等香花植物,人行其间,暗香随衣。行至“不欺堂”中,浸香小憩,赏字品诗,仰观龙首山气势庞大,跌水悦鸣,俯视水净莲秀,清幽在心(图2)。此园林空间于小中见大、简中寓繁,史境、诗境、寓境皆得,可谓步移景异,意象深远。嘉赏亭位于百花洲岛上,水边植修竹、梧桐和杨柳,亭边种菊花、桂花和梅花,亭前设菊花台,远见“学海行舟”欲乘风破浪,近看“天学碧海”似熠熠生辉。似见当年范仲淹知邓希望殷切而创办书院,修建百花洲与民同乐的情景。

4 结语

花洲书院园林概括为取址的因地制宜、空间的礼乐之髓、技法之体宜和意境之深远。设计理念强调“有若自然”的风格,体现书院园林静、雅、醒的本质特征。研究具有书院风格特征的园林造园手法,以丰富园林历史内容,为园林创作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王 铎.洛阳古代城市与园林[M].呼和浩特: 远方出版社,2005.

[2] 粱南南,鞠建新. 从竹山书院略觑我国书院园林的环境特色及文化内在[J].中国园林,2009 (03):59-63.

[3] 杨慎初. 中国文化与建筑 [M].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2005.

[4] 乾陵邓州志[Z].艺文(下)

[5] 彭一刚.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6] 刘晓晖.诗境规划设计思想刍论[D].重庆:重庆大学,2010.

猜你喜欢

百花洲庭院书院
朵云书院黄岩店
回到庭院
寄秋声
庭院
庭院中的童年
《江阴介居书院成立祝词》
白鹿洞书院记
济南市百花洲泰山行宫遗址发掘简报
黄舒昺书院讲学述论
斑鸠飞落的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