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教学生玩到让学生玩—小学体育“简约乐学”课堂探析

2014-05-10郑志龙浙江省杭州市人民小学310015

中国学校体育 2014年11期
关键词:竹竿口诀节奏

郑志龙 (浙江省杭州市人民小学,310015)

从教学生玩到让学生玩—小学体育“简约乐学”课堂探析

郑志龙 (浙江省杭州市人民小学,310015)

获奖案例选登-18

浙江郑志龙

在课堂上,教师应将复杂困难的问题简约成简单易学的问题。同时,创新载体,让“乐”成为学习过程中的“调料”,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成效。

一、案例背景

竹竿舞是我国少数民族特有的一种民族体育项目,被称为“世界罕见的健美操”。竹竿舞跳法多样,形式新颖,深受学生喜爱,但是,竹竿舞的动作看似简单,却需要学生良好的节奏感和协作意识。

二、案例描述

这是一节校本教材《竹竿舞》的三年级体育课。

“XX,你又不喊口令了,节奏又乱了!”“XX,你打杆怎么没有节奏,其他同学怎么跳?”“XX,你跳的节拍要与大家的节拍一致,不能乱跳!”笔者一遍遍提醒,还是避免不了场面的混乱。“ 老师,他跳得太快了!”“老师,他没按节奏打杆,我们跳不过去!”“老师,他只管自己跳,把我们队伍的节奏都打乱了!”遇上这样的问题,笔者显得手足无措,只好一边喊口令“1—2—、1—2—……”,一边进行个别纠错。这时,一名学生提议:“老师,我们可不可以别老是喊口令,换一种方式可以吗?”笔者想或许这是个好主意,于是追问:“你看,换什么好呢?”“我们用口诀:开—开—,合—合—”。于是,学生们便尝试用这个口诀进行练习,因为有了具体动作提示,学生的打杆开与合也就一致了,学生的跳杆也顺畅了许多。受这名学生的启发,又有学生提议:“老师,用‘高高兴兴’的口诀吧,有些同学跳得太紧张了,高兴不起来”。于是,学生们换成口诀“高高兴兴”。之后,学生们先后换成“潇潇洒洒”、“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和和美美”等口诀。口诀的变换应用,既活跃了练习气氛,又添加了学习乐趣。

后半节课,笔者将学生分成若干个4人一组进行自主练习。学生先按刚才笔者教的方法练习。随后,几个聪明灵活的学生开始创编,他们边诵读古诗边跳:“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笔者抓住时机,对他们竖起大拇指,并加以表扬。这下,其他小组,纷纷模仿,操场上响起整齐响亮、有节奏的古诗诵读声。这时,又有一个小组根据跳法,改成了诵读古诗:“离—离—,离—离—,原上草—;一—岁—,一—岁—,一枯荣—;野—火—,野—火—,烧不尽—;春—风—,春—风—,吹又生”,另一个小组根据跳法,融入了《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操场上,背儿歌的、诵古诗的,边跳边诵,一片生机。

笔者趁热打铁,继续启发学生,能不能双脚一起过杆来回跳,每个小组编出不同的多人一起过杆的动作。如:4人1组手拉手,2组同时从两端相向而跳,单个依次跳(多根平行杆),2人做交谊舞姿势跳等。笔者根据小组学习情况,设置了“跳法设计奖”、“最佳组合奖”、“完美舞姿奖”。受奖项吸引,学生的创作热情又一次点燃了,他们想出钻洞、击掌、手拉手、转身变向、左右脚变换向前跳等花样,还有的小组成员甚至加上舞蹈动作。后半节课,学生练习热情高涨,每名学生都感受到了集体合作,获得了成功的乐趣,体验到了运动带来的快乐。学生的表现和创编能力,大大出乎了笔者的预料和想象。

三、案例探讨

本节课,顺利地达成了学习目标。学生掌握了跳多根平行杆的动作方法,在提高动作熟练性的基础上,体验创编不同形式的跳杆方法;发展了身体的协调性、灵敏性和弹跳能力,增强了动作的节奏感;利用结伴过杆,小组创编动作等活动形式,使学生在参与体验中,学会了合作,学会了交往,感受到了运动带来的乐趣。本节课,解决了教学的重点,学生不仅掌握了基本跳法,感受了竹竿开合的变化,而且能创编不同形式的跳杆方法;突破了教学难点,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并参与到学习之中,提高了跳动节奏的持久性与稳定性;更关键的是,学生感受到了体育运动的乐趣,体验到了与同伴友好相处、团结合作的快乐。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体育教育教学要“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这节课,笔者深深体会到,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学生才会有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而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关键在于转变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四、案例反思

(一)“教”、“学”方式转变

通过反思得出:取得此节课成功的经验,得益于“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在教法上,教师充分抓住教材自身的特点与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引导—帮助—与学生共同探讨—体验”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学”的引导上,充分运用了“观察—体验—讨论—观摩”的形式,让学生在体验尝试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教师成为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欣赏者;学生的角色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学生转变成为参与者—探究者—表演者。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实践与体验中获得良好的心理感

猜你喜欢

竹竿口诀节奏
淮海战役,一根刻满地名的竹竿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口诀与加法
爬竹竿
口诀中的规律
怎样熟记口诀
轻快漫舞
巧记乘法口诀
长竹竿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