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堂中自学导案的探讨
2014-05-09陈兵
陈兵
摘 要:自学一直是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学习的一种手段。本文旨在探索如何运用好自学导案,帮助学生在课前多课本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和把握。主要探索地理课堂中自学导案的形式及设置。
关键词:地理教学;自学导案;填充式;设问式;探究式
一、自学导案的含义
自学导案就是在课前教师让学生预习课本,通过填充、设问等形式让学生对课本的基本知识点以及重难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从而为课堂教学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常见的自学导案及运用形式
1.填充式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我们常见的自学导案其实很简单,就是将课堂的知识脉络打印下来让学生自己在课前预习课本。现以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为例,展现填充式自学导案。
(1)自学导案设置。①地球圈层。外部圈层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内部圈层包括_______ 、_______和_______。②岩石圈。岩石圈包括_______和_______;地壳的平均厚度约_______千米,大陆部分比较_______;岩石圈由_______岩、_______ 岩和_______岩组成。③岩石圈的物质循环。④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2)自学导案的运用。我们以前的做法有两种:一是在课前将学生的学案用视频展示台投影,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二是在课堂中用这个课前预习的自学导案作为学生的学案。后者应该也算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
2.设问式
在地理教学中,很多老师勤于思考,有时候很会为学生考虑。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提供学生的学习方法,往往会设置几个问题将课本的主要内容概括到问题中去。现以岩石圈为例给予展示。
(1)常见的问题设置。①地球的圈层有哪些?②外部圈层有哪些?③内部圈层有哪些?④岩石圈的范围包括几个部分?⑤地壳的平均厚度是多少千米?大陆部分和大洋部分有什么不同?⑥岩石圈有哪几大类岩石组成?⑦地质作用根据能量来源的不同有哪几种?有几种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有什么影响?⑧褶皱有几种地质构造?分别形成哪些地表形态?⑨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哪些?对地表形态有哪些影响?
(2)常见的运用形式。教师会根据学生课前的预习,在课堂上根据设置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基于学生对课本的掌握,教师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将教学的重点落实到重难点上。
3.探究式
探究式自学导案就是将课本的内容通过问题探究的形式展示出来。其形式相比其他两种自学导案而言要求比较高,要求学生对课本的内容有一个大概的掌握,而且要勤于动脑用课本的知识点去理解、探究、解决设置的问题。现就常见的岩石圈的探究问题展示如下:
(1)常见的探究问题。①阅读课本“地球的内部和外部圈层结构示意图”思考四大圈层之间有什么样的空间关系?②阅读课本“岩石圈结构示意图”分析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以及地壳、地幔、软流层与岩石圈的关系。③阅读课本内外力作用的内容,分析内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有什么影响?
(2)常见的运用形式。课前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本并及时将探究问题及形式告诉学生,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搜集相关的资料或将资料提前提供给学生。探究式自学导案可以贯穿于学生课堂的始终,探究式不再仅仅是课前的预习,教师可以将探究的问题作为学生学习的框架,每一个探究活动就是一个知识点的前沿。可以以探究的问题引入课本知识点的学习。
自学导案是课前布置给学生的学习任务,是教师抓好学生课余时间的一个很好的抓手,如何利用好这个抓手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问题。自学导案的好坏不仅仅关系到课前预习的效果的好坏,还将影响到课堂学习效果的好坏。
我个人觉得自学导案不仅仅是课前的一个简单的预习,我们要通过课前的预习让学生对新课的学习目标、新课的重点、难点有一个很好的把握。正是基于这样的学习目的,我们不难千篇一律地采用单一的自学导案。我们应该“因材施教”,这个材就是我们的教材。对于要求识记内容较多的,我们可以采用填充式,对于理性思维多一点的知识点我们可以采用问题和探究相结合的自学导案。正所谓“教无定法”,我想大概就是如此吧。
参考文献:
[1]地理教材研究发展中心编著.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第一册(鲁教版)[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0.
[2]崔允漷主编.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市实验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