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步走”,构建“互助探究”的信息技术课堂
2014-05-09谢建法
谢建法
摘 要:在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中,对于正处于学习生活中的小学生而言,信息素养的培养及提高就具有了必要性。本文对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打造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作了浅显的探索。
关键词:信息素养;教学模式;自主探究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创新性)为特征。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学科学习和探究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因此,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应以探究为基础,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在这一过程中使他们体验探究的乐趣,获取自信,进而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在课堂中抓好关键的“四步”,形成了自主探究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模式,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息技术素养。
1.激趣导入,巧引任务
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教师精心创设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使学生处于一种良好的、积极的心理状态。因此,教学中教师的激趣导入,是教学成功的第一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可以选取如下方法导入:一是对比渲染,激发欲望。例如在讲解插入艺术字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两份内容相同、形式不一的海报(一份用艺术字,另一份没用艺术字修饰)让大家欣赏,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心中的感受,从而激发学习的欲望。二是样例演示,激发动力。例如教师在讲解“画能长大的小树”一课时,让小海龟迅速画一棵长大的小树,学生感到很新奇,教师是怎么做到让小海龟这么快就画出了小树?从而激发学习动力。三是直接提问,引发兴趣。例如在讲“美化获奖证书”一课时,在导入中首先提出问题:你见过获奖证书吗?都有什么样的?你想不想自己设计制作一张获奖证书?通过这些问题,会立即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上述几种方式,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巧妙地引出了学习任务。
在教学中“巧引任务”非常重要,而“巧引任务”的关键在于教师引出的任务学生是否感兴趣。学生只有对任务感兴趣才会主动地去学习,所以精心设置任务很关键。对于任务设置,通常应把握下列几点:第一,任务设置的难度要适中。太难的任务容易让学生失去信心,而太容易的任务又会让学生觉得没有吸引力。第二,任务设置要有针对性。课中要让学生掌握哪些知识点,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要根据知识点的难易程度,逐一分散布置到各个任务中。第三,任务设置要有层次性。教师在设计任务时既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又要考虑到知识的特点和难易程度,按基本任务、提高任务、拓展任务三个层次来设计,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第四,任务设置要有实践性和探索性。所设置的任务必须能够通过实践来完成,尽量避免抽象和完全理论化的任务出现;同时,所设置的任务还要有吸引力,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五,任务设置要注重广泛联系性。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考虑与其他学科学习、课外活动、日常生活的联系,避免单纯地学习计算机知识,而是要培养学生通过学习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导入新课以后,教师不要急于给学生讲解新知识,要给学生大胆动手实践尝试的机会,让学生对完成任务所必须掌握的知识进行主动阅读、认真思考、分析研究和初步实践操作, 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主动去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例如,在讲到“插入剪贴画”知识时,放手让学生尝试先插入一幅剪贴画到文档里,学生就会发现这幅剪贴画的大小不合适、位置不合适、剪贴画与文档内容不相符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往往具有针对性,如何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学生自然就有了主动参与和乐于继续探究的欲望。这就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自主学习、实践创新的机会。
对于学生在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也要充分挖掘学生自我解决的潜力。特别是学生能够解决的简单问题,一定要由他们自己来解决。比如上例中改变剪贴画大小的问题,教师可以这样提问:“谁能帮助XX同学解决这个问题?”并放手让学生示范操作,这样给其他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既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又增强了学生间的友谊。
另外还可以通过组内交流,提出解决方案,共同解决问题。对于较难的问题,教师可以逐步引导,使学生开动脑筋思考,找出解决的方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还可以有选择性地运用网络广播功能演示学习中的难点知识,重点提示操作方法。此时,教师的角色是组织者、指导者。作为组织者,教师要根据任务设置的不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即教师要确保学生在创作实践中的小组合作既要有形式上的合作,又要有内容上的合作,使小组内每一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任务。通过组内合作、组际竞争,做到每一位学生都既有任务,又有压力,促使他们向目标迈进。作为指导者,教师在巡视指导过程中,要善于发现问题,尤其是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要立刻反思,并及时调控解决。
3.交流评价,巩固提高
在学生作品展示交流这一环节,通过学生自评、互评,肯定优点,找出不足,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教会学生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作品,同时提高学生鉴赏美、评价美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由于进行学生作品展示交流的时间有限,因此,教师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展示。二是要给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交流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大胆地说出自己心中的感受。三是教师在评价中要以正面引导为主,多进行鼓励,对演示错误的,也应循循善诱,肯定成绩,指导方法。首先让设计者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接着让学生参与评议,最后由教师提出指导性的建议。师生共同参与点评,对学生中体现出来的好的制作经验和体会,给予肯定和推广;对不足的地方,共同出谋划策,使学生的作品逐步趋于完善。
4.迁移应用,拓展延伸
在课堂教学的最后,教师不仅要善于引导学生总结重点难点,理清脉络,揭示规律,提炼升华,而且要不失时机地启发诱导学生勤思、善思、敢想、敢说,进行拓展延伸。
例如,在学习完“设计制作板报”一节时,老师提出:“你想制作一份什么样的电子报刊呢?能给你的电子报刊取一个响亮的名字吗?为什么取这个名字?”学生思考后积极发言,有的说想制作一份有关环保的电子报刊;有的说想制作一份关于班级好人好事报;有的说想制作一份漫画报……报刊的名字也非常有创意:尖锋时报、小主人报、红领巾报、小刺猬报、童话故事报……通过这样的课堂启发延伸,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以上只是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摸索出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准确透彻地理解教材内容,构建出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在不断地探索、实践中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对信息的理解、分析、应用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动手能力,适应信息时代对学生信息素养及能力培养的要求。
(作者单位:山东省莘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