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引路,学用结合,巧妙识字
2014-05-09董树凤
董树凤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到中年级段,学生要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左右,其中1800个左右会写。识字也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识字教学是小学低中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教师要完成较大识字量的教学任务,面对的又是注意力不够集中的小学生。如何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培养学生识字能力,巩固识字效果呢?建构主义原理告诉教师,应努力创造真实、生动、有趣的识字学习环境,尊重孩子的学习天性,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实现字词的意义建构。如果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那么,识字的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一、低年级课堂设计游戏活动,激发兴趣识字
1.简单字理游戏,激发识字兴趣
字理识字是运用造字原理进行识字的教学方法,依据汉字的构形规律,运用汉字形与义的关系进行识字教学,使抽象的汉字学习变得直观形象、生动有趣。根据中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教师如果运用简单的字理进行识字教学,让学生一定程度地了解古人造字规律,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记忆和发展思维。
(1)汉字就是一幅画。初学的汉字有许多象形字或者会意字,例如:“山、石、田、土、男、妇、水、鱼”等,教师可用动画或简笔画等方式演示给学生看这些汉字产生和演变的过程;然后把汉字的重点笔画和图画做对照,找到相似之处,形象地感知该汉字的形与义。此时,学生就会发现咱们祖国的汉字它奇妙无比,有时就是一幅画。如:教“鱼”字,教师先出示第一幅课件甲骨文画面,然后问学生:“同学们看,这个文字图形像什么?”学生经过观察与思考,回答:“像一条鱼。”教师就告诉学生:“这就是古时候人们用图画的方式写的‘鱼字,经过不断演化,又成了现在的样子。”接着出示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画面的 “鱼”字。让学生回答讨论:现在的‘鱼字和原先的‘鱼字有什么相似之处?由哪些笔画构成?笔顺怎样?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对“鱼”字的形和义有了深刻的认识,他们发现汉字就是一幅神奇的画。
(2) 汉字就是一个故事。学习“烧”字,学生经常将右边的“尧”多加一点,如何让学生牢牢记住这个字呢?教师从字理上给孩子们讲了一个故事:传说,是尧帝将烧窑制陶的技术大大更新,“烧”字的右上部分原本是“垚”, “垚,土高也”,表示高的土坯,三个“土”上并没有点,下部分“兀”字表示“山高也。”“尧”字,起初是一种原始竖窑烧陶方法的象形字,后来演变成今天的字形,右上部分依然是没有这一点的。学生津津有味地听着这个故事,明白了字的来历,牢牢记住了这个字,也一并识记住“烧”的形近字“浇、挠、绕、晓”等字,右上都没有一点。
(3)汉字就是一首儿歌。音近字、形近字,音形相近字,学生很容易混淆、写错。我们运用字理,编出不同儿歌帮助学生分辨记忆。如:辨析“拨”与“拔”,我们告诉孩子:“用力拔河绳拉直,拨动琴弦弯手指。”两句简单的儿歌就很轻松地帮助孩子记住了两个形近字的不同之处。再如辨析“清、晴、蜻、情”等多个音近与形近字,我们编儿歌:“红日圆圆天气晴,小河弯弯河水清,不捉益虫小蜻蜓,心里高兴好心情。”往往,学生对于这朗朗上口的儿歌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识记生字的效果就好。
当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汉字就像一幅画、一首儿歌,隐藏着一个个有趣的故事的时候,他们便满心欢喜地开始识字学习了。
2.教给识字游戏方法,激发识字兴趣
心理学认为:学生心情愉快,注意力集中,心理潜力能得到发挥,大脑皮层工作效率就高,思维活跃,学习效果好。学生注意力及情绪往往取决于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是否有趣。在学习生字的过程中,我们总结出一系列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识字方法。
(1)汉字加减法。对于合体字的记忆,我们采用“汉字加减”法——加减偏旁部首的方法进行,还可以比一比,看谁的加减法做得多,便是优胜者。如:( )+交=校,( )+交=( );过-( )=寸,寸+( )=( )。
(2)“买一送几”法。学习形声字,或者生字有形近字进行比较时,我们往往采用“买一送几”法,进行字串的学习:学习一个汉字,带出系列相关的汉字学习。如:学习“挎”字,让学生找到声旁与形旁后,老师则请小朋友们当售货员进行“买一送几”的活动,找出声旁相同但形旁不同的形声字:“跨、垮”;学习“峰”字,就送出:“蜂、锋、逢、烽”等多个形声字,让学生分析他们的形旁为什么不同,代表了什么含义。学习“摇”带出“遥、谣、瑶”这几个形近字。送出的汉字虽不要求学生会写,但潜移默化中,学生的识字量大大增加。
(3)自编谜语、顺口溜。抓住要识记的汉字的字形特点,再根据学生富有想象的这一年龄特征,在教学中,师生合作可以自编一些谜语帮助识记,变识字为游戏。如教学“美”字,学生编出字谜“大尾巴羊”,“瘦”学生编出“老头生病,体重减轻”。学习“也”字,学生动脑筋想出:“池里没有水,地里没有土。”有了自己的主动参与,这一方法让学生既学得轻松有趣,又提升了识记效果。编读顺口溜也能帮助孩子们轻松地识记一些汉字。比如“捉”: 手脚并用捉坏蛋;“晃”:日光晃眼睛;“破”:石头擦破皮。尽管有时学生自编的内容不一定贴切,但是学生总能在兴味盎然中识记生字,这一点在帮助学生识字上是最重要的。
二、中年级课堂掌握学习生字方法,享受合作乐趣识字
中国有句古话:“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叶圣陶先生有一著名的教育论断:“教是为了不教。”新课标的一个核心理念: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步入中年级的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已掌握了学习汉字的基本方法,教师不妨让学生一试,教师只是做个学习的引领者与组织者,努力创造适合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环境,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创造性,让孩子们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享受识字的快乐。
在新课改的指导下,我校已形成自己的语文识字教学模式——五步教学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交流展示、达标检测、拓展应用。
在自主探究中,我们设计的生字词学习的课前预习内容一般有:我能把课文读三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我会读生字及词语;记下字词方面不懂的问题。学生预习之后,进行检查反馈,包括对二类生字的认读。这一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养成课前自学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合作学习,出示一类生字,小组运用教师低年级教授的学习生字的方法进行识记。因为识字教学的目标就是读准字音,记住字形,了解字义,为作文和阅读打下基础。所以,小组内合作学习从:认读字音、识记字形、理解字义组词造句三方面进行学习。由轮流担当的小组长负责组织。这一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合作能力。
最精彩的交流展示环节,则是以小组的形式向全班汇报合作学习的成果:读准音、记住形、理解字义。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相互欣赏激励,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师则根据每个汉字的特点对学生进行不同的语文训练点的训练。
达标检测环节,我们以书面形式检查学生对生字掌握的情况,看是否达到生字教学的目标,通过测试,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反馈学习效果,及时矫正,并努力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最后,我们结合课文特点和知识点进行拓展应用,引导学生进行提升和扩展练习,力图课内外结合,巩固生字识记效果,扩大知识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这五步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始终处于自觉主动的状态,兴味盎然地进行学习,享受着合作带来成功的快乐,培养了学生识字、合作、交流等多方面的能力。
三、课外融合生活教学资源,实践中巩固识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面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规律。”《语文课程标准》根据语文教学的实际状况强调语文课程生活化,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实际上,生活中的识字资源可以说无处不在,超市里货物标价货品名称、大街上的广告牌,电视里的字幕,书本上的标题,电影动画片海报,食品包装袋上的名称,学生作业本上的姓名……只要教师善于发现、灵活运用、巧妙指导,这生活的一切资源都可以为学生所用,获得知识。
以班级课前板书诵读的经典名言为例,谈谈如何将它变成有效的识字资源,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1.认一认,反复复现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规律,我们对这一识字资源采取重复再现的方式,增强记忆。低年级的教室里,教师将每日必诵的经典名言工工整整地板书在黑板上,每节课前,多种形式地朗读:或教师带读,或学生看字诵读,或男女生对读……每一次地朗读,学生都得到一次复现记忆的机会。
2.摆一摆,连字成句
经过反复复现后,这个句子中的汉字连在一块儿,学生会认读了,拆开以后呢?我们把句子中的字拆开打乱顺序,放在黑板上,让学生来将汉字摆一摆,找到自己的位置,以此检查学生是否已真的认识了新朋友。
3.比一比,一周识字
经过一周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教师没教过的新的汉字呢?让学生把自己一周来记录在“识字大王”记录本上的汉字(除了名言中的汉字,还可以是自己课外积累的),读读它们的音,说说它能组成的词。比一比,谁学的生字多。我们根据孩子们的表现,在“识字大王”的记录表上给孩子们贴上相应的等级星。
4.用一用,巩固识字
叶圣陶曾经指出:“一定要把知识跟实践结合起来,实践越多就知道得越真切,知道得越真切就越能起指导实践的作用。不断学,不断练,才能养成好习惯,才能真正学到本领。”
生活中识字也是如此。当学生认识一定的汉字之后,我们及时引导学生自读浅显的课外书籍,在课外书中,汉字宝宝又多次复现。此时,在孩子的脑海里,这些生字已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当孩子享受了阅读的快乐时,他对识字会产生更浓的兴趣。识字后大量兴趣阅读,阅读中复习巩固识记的汉字,这样进入一个识字、巩固的良性循环。
(作者单位:湖南省怀化市宏宇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