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U形槽结构下穿公路桥梁方案比选研究
2014-05-09曾新平
曾新平
(中铁四院集团西南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昆明 650220)
1 工程概况
昆明市西山区西福路延长线北起广福路,南止于昆明南连接线,全长2.36 k m,规划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红线宽度为25 m,双向4车道。本项目主道(机动车道)约在里程ZK2+120.000处与昆明南连接线相交,下穿段里程为ZK1+990.000~ZK2+310.000,平面长度320 m。南连接线高速公路工程西起高峣立交预留匝道,止于东连接线大冲立交,全长24.998 k m,工程按高速公路标准设计,主线道路为双向6车道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车速为100 k m/h。南连接线高速公路已先期实施了桥梁的下部工程,已建好盖梁离地面高差约0.5 m。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本工程将下穿段分为桥下段和引道段。桥下段里程范围为:ZK2+122.000~ ZK2+189.000,长67 m,其余为引道段。下穿段采用明挖U型槽结构下穿南连接线,见图1。
图1 下穿段纵断面图
图1 的纵断面表示了下穿段结构与南连接线桥梁的关系。围护结构采用型钢水泥搅拌桩+内支撑、热轧U形钢板桩+内支撑的围护形式[1]。
根据本工程勘察钻孔揭露的地层结构、岩性特征、物理力学性质,以及原位测试成果、室内土工试验成果,下穿段地层自上而下分别为:(0)1人工填土、(4)2-1粉质黏土、(4)3-1泥炭质土、(4)4-1黏土、(4)4-2粉土、(4)4-3粉土、(4)5-1黏土、(4)5-2粉土、(4)5-3泥炭质土、(4)5-4黏土。场地存在人工填土、液化土、泥炭土和沼气等不良地质。根据基坑开挖深度,周边环境等因素,确定本基坑工程的环境保护等级[2]为:南连接线红线范围内一级;其余三级。
2 方案确定的影响因素及基本原则
本工程下穿方案的确定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制约:周边环境和工程范围、结构可实施性、工期、工程造价、防水质量和建成后景观等。针对以上影响因素,在方案的确定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充分重视对南连接线桥梁桩基的保护,同时尽量减少拆迁范围。
(2)需处理好下穿结构与邻近桩基的关系,保证两者结构安全,受力合理,同时尽可能使施工简便。
(3)保证工期要求。
(4)控制工程造价在合理范围内。
(5)保证防水质量。
(6)满足景观的要求。
本文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提出了3种方案进行比选。在道路路线平面设计上,提出了合并下穿和分幅下穿2种方案,见图2。合并下穿方案中,又考虑了桥梁桩基破除和不破除2种方案。通过这3种方案的技术、经济比选,得到一种最合理的下穿方案。
图2 下穿段平面图
3 方案一
3.1 方案简介
此方案中,人行道、非机动车道与机动车道并行,共同下穿南连接线桥梁。对于南连接线原有桥梁结构(桩基、盖梁)拟采用先破除再恢复的方式处理。在开挖基坑后将基坑范围内桥梁结构破除,在原桩基两边各加1根等长桩基,将桥梁承台设置在U形槽主体结构底板以下,然后再浇筑桥墩、盖梁,而后施工基坑主体结构。见图3。
图3 下穿方案一横断面图
本方案拟采用放坡开挖+钢板桩垂直围护开挖的组合开挖方式。先行放坡开挖至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深度后,再行施工钢板桩垂直围护,而后再进行进一步开挖支护。热轧U形钢板桩型号为SP-U500×225,基坑内支撑采用直径609 mm钢管(t=16 mm)支撑。
3.2 方案工程造价估算
方案一,工程造价估算见表1。
表1 方案一工程造价估算表
4 方案二
4.1 方案简介
此方案中,人行道、非机动车道与机动车道并行,共同穿过南连接线桥梁下方。对于南连接线原有桥梁结构(桩基、盖梁)仍留出一定安全距离,但同时保证人行道、非机动车道能够同时与机动车道一起由两跨穿过南连接线桥梁下方。具体见图4。
本方案拟采用放坡开挖+钢板桩垂直围护开挖的组合开挖方式。先行放坡开挖至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深度后,再行施工钢板桩垂直围护,而后再进行进一步开挖支护。热轧U形钢板桩型号为SP-U500×225,基坑内支撑采用直径609 mm钢管(t=16 mm)支撑。
图4 下穿方案二横断面图
4.2 方案工程造价估算
方案二工程造价估算见表2。
表2 方案二工程造价估算表
5 方案三
5.1 方案简介
此方案中,人行道、非机动车道与机动车道分别从四跨穿过南连接线桥梁下方。此方案尽可能地保证与南连接线桥梁结构间的安全距离[3]。具体见图5。
图5 下穿方案三横断面图
机动车道非南连接线红线范围内部分,拟采用热轧U型钢板桩+内支撑形式,热轧U型钢板桩型号为SP-U500×225,基坑内支撑采用直径609 mm钢管(t=16 mm)支撑。两侧人非道U型槽采用热轧U型钢板桩+内支撑的围护形式。热轧U形钢板桩型号为SP-U400×125,基坑内支撑采用支撑(25c槽钢)支撑。对于机动车道南连接线红线范围内部分,围护结构可采用钻孔灌注桩+内支撑或型钢水泥土搅拌桩+内支撑形式。经方案比选,前者虽较后者安全,但工程造价接近后者的2倍,且施工工期长。因此选择后者作为本工程围护结构方案。
如上述,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4]7.3.2,水泥土搅拌桩用于处理泥炭土时,必须通过现场试验和室内试验确定其适用性。但是,考虑到工期及造价(含封堵墙)等因素,同时根据相关施工单位经验,本设计暂定围护方案采用型钢水泥土搅拌桩+内支撑形式。型钢水泥搅拌桩采用直径850 mm 3轴水泥土搅拌桩,内插700×300 H型钢。
5.2 方案工程造价估算
方案三工程造价估算见表3。
表3 方案三工程造价估算表
6 综合比较
综上所述,方案一、二、三各有侧重,亦各有缺陷。针对本工程的特点,从施工安全、对周边环境影响、工程范围、可实施性、施工工期、防水质量、土建造价等几个方面对上述可行的方案做了对比,见表4。
表4 方案综合比较
方案一在工程范围、工期及造价、建成后景观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需要破除南连接线原有桥梁结构(盖梁、桩基)后再增加恢复相应结构(承台、桥墩及盖梁)。对于恢复的桥梁结构与西福路延长线的结构的关系,若将新建承台与西福路延长线主体结构底板做成整体结构,将导致二者彼此影响,受力体系复杂,后期维护较难处理等问题。若将桥梁与U型槽结构分开处理,由于此处地下水丰富,引出防水问题:此处水位几乎接近地面,而新建桥墩由主体结构底板穿出,负水位约6 m,即使采取一定防水措施,在运营期的防水效果也较难保证[5]。
方案二,除在工程范围、工期及造价等方面具有优势外,较方案一而言,方案二不需要破复南连接线原有结构,结构之间相互影响小,受力体系清晰,运营期防水效果可以得到保证。
方案三,在实施难度、安全性以及防水效果等方面都较有优势。但是其工程范围太大,由此导致施工工期长,土建造价大大增加。根据前期专家咨询会和专家审查会建议,该方案不是最优化、最合理方案。
综合分析考虑多种影响因素,建议采用方案二作为西福路延长线下穿南连接线方案。
7 结语
本文提出了3种下穿南连接线的结构方案,主要围绕南连接线桩基是否破除、机动车道和人非道整体下穿还是分幅下穿的问题进行比选研究。通过详细研究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施工工期、防水质量、工程造价及与南连接线之间相互影响等因素,通过技术分析、造价比较,最后建议以方案二作为西福路延长线下穿南连接线方案。
[1] 刘国彬,王卫东.基坑工程手册[M].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 JGJ120-201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3] 梁进军,樊 军,刘亚文.城市明挖隧道基坑施工监测分析[J].交通科技,2012(2):71-74.
[4] JGJ79-201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5] JTG D70-2004公路隧道设计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