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生态文明的中国觉醒
—— 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的绿色公众行动
2014-05-09严祖慧沈海滨
文/严祖慧 图/沈海滨
为了生态文明的中国觉醒
—— 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的绿色公众行动
China's awakening for the sake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文/严祖慧 图/沈海滨
2013年11月24 日,杭州市桐庐县。
一份充满豪情的宣言,通过电波、网络从刚刚落下帷幕的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杭州)年会暨中国生态文明论坛会场传向全中国。这份以“绿色变革,转型发展”为主题的《杭州宣言》向全社会公众呼吁:生态文明,人人有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需要提高全民的生态文明意识,强化文化引领作用,凝聚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多方参与、全民行动的基本格局。”包括24名部级领导、96名厅级干部在内,来自全国各省市社会各阶层的600余名与会代表,郑重地为这份忧患天下、满怀希望、勇于担当的《杭州宣言》举手投下了一票。
这不是一种简单的认同,而是中国向生态文明转型发展新时代的一种庄严承诺和社会责任担当。无论这份倡议“加快绿色变革与转型发展”的宣言将在其后的生态文明建设中起到多大作用,都不能抹杀作为会议主办者、承办者、组织者以及所有的与会者义不容辞担当社会责任的胸襟与努力。
的确,当面临环境严重被破坏、资源过度消耗而匮乏、有限的国土空间难以承载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危机时,当国家的决策者引领全民族开拓一个新的时代时,作为国家和社会的基础和主体,民众无疑是推动其发展的决定因素。唤醒民众的生态文明意识,凝聚全民的智慧和力量,引导民众迈上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大道,这也是一项长期且艰辛的启蒙与开拓。从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以下简称研促会)三年前成立,“为了生态文明的中国觉醒”就成了它与生俱来的使命,《杭州宣言》不过是为“觉醒”所做努力的冰山一角。
一、绿色的呼唤
当伟人在天安门城楼上呼出“人民万岁”时,古老的中国沸腾了,亿万民众归心形成的伟力,创造了新中国的一个个奇迹。但是,这种居高一呼亿众景从的壮观,是经过几十年思想启蒙和无数先烈血洒大地换来的。民众蕴含着巨大的行动力,其意识与行为是推动或改变社会发展关键力量。同时应该正视,一些普通民众的私利物权意识和认知的局限又决定了其行为的盲目和观念的短视。例如,当许多人因雾霾而指责政府部门不作为时,又反对车辆限号、废气限排,全然无视车辆、废气加重对空气的污染;当许多公众要求放开计划生育政策时,根本不管人口的膨胀将带来过度开发、水资源和粮食等其它维持人们生存所必须的资源短缺。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生活大大改善的城镇居民也在“一边吃肉一边骂娘”。无论认同与否,这就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公众意识行为悖论现象。所以,在国运再兴之时,既需要凝聚全社会民众力量因势利导,又需要尽可能减少公众负能量的影响。在此背景下,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自觉承担起了唤起公众生态文明意识的觉醒,引导公众行动力的社会责任。
《杭州宣言》并非是研促会面对全国公众的初啼。早在2011年的11月,刚刚正式成立的研促会,就在走在生态文明建设前列的江苏省苏州市举行了首届年会,并第一次向全社会公众发声,发布了《苏州宣言》。这个雏凤初鸣的清音,很快赢得地方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的积极响应。珠海、武汉、海南、张家港等地纷纷邀请研促会去当地举办年会、研讨会,推进生态文明科学理念的研究与传播。2012年,第二届年会应邀在珠海举行,再次发出绿色呼唤,《珠海宣言》向社会呼吁:生态文明,人人有责。举全社会之力,共同参与。其后,影响面迅速扩大,响应者云从。成都温江、西安浐灞等地,不仅希望获得这个传输科学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经验的年会承办权,同时邀请研促会组织专家实地调研考察,协助规划生态文明发展战略。
2013年在桐庐举行的杭州年会,同时有一个并列的新称谓:中国生态文明论坛。这是为了搭建一个更公众化的平台,淡化工作化内容,给公众更多话语权,形成公众主体互动。新增有主管部门、地方政府、企业各方人士参与的“主题对话”,进行网络电视现场直播;“公众分论坛”更是以“生态文明从我做起”为主题,邀请包括环保、民政部门,NGO组织、地方官员、企业员工等在内的各界各层次人士参与,围绕各阶层公众应担负的社会责任进行交流和讨论;平行分论坛更增加了“农业与农村论坛”,使年会的涵盖面由城市延伸向农村,从环保跨入农业,拓展了公众层面。农村分论坛参与者不仅有环保部门人员,更有来自12个省的各级农办主任、县区乡镇领导。
迄今为止,研促会成立仅三年,而在环境保护部和各地政府的支持下,汇集专家学者和各方有识之士,以讲座、专题报告、年会宣言等形式,通过网络、报纸向社会公众连连发声,最大化地扩展生态文明理念的影响面,受到各地好评。通过年会、论坛等模式呼唤公众意识的觉醒,研促会构建起了联结社会公众,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第一座心桥。
二、绿色的行动
走进一个新时代,理念的传播诚为不易,凝聚公众共识很难,而形成公众的行动力更是艰难。毫不隐讳地说,当“美丽中国”、“生态文明”的字眼出现在文件、报章、网络和电视中时,能真正理解其意的人并不很多。2013年伊始席卷大半个中国的雾霾,给原本漠视生态问题的中国普通公众补上了一堂生动的生态环境课,切身之痛令人猛醒:生态环境问题深刻地影响到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到了农业和粮食的安全、饮用水和能源的供给,影响到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建设生态文明悠关每个人的切身利益。
如果说,研促会推动生态文明公众觉醒,是通过年会、讲座、研讨会等有影响力的人开始的话,那么,绿色公益行动则是连结沟通更广泛公众群体的第二座桥梁。
2012年11 月,研促会首次尝试向社会公众推出生态文明公益宣传,利用北京王府井、世贸天阶、来福士广场、中关村等户外大屏电视联播网和8000余块楼宇电视屏,展播倡导公众环保意识、生态文明理念公益片。同时,制作了8个短片,在有“第一眼中国”之称的首都国际机场T3航楼连廊的60块柱屏、横屏全天循环展播,形成了一个“生态文明建设展示长廊”。2013年6月5日,又与江苏省环保厅联合在首都国际机场T3航楼举办以“建设生态文明共享美丽中国”为主题的世界环境日公益宣传活动,集中展播江苏10个市、县(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系列宣传短片。由于过往旅客口碑颇佳,延长展播了3个余月,由宣传月变成宣传季。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环境报等首都30余家主流媒体对该活动进行了报道。
2012年12 月,研促会联合环保部宣教中心启动了“生态文明实践行”活动,与央视联合,对重点地区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专题调研采访报道。活动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五大体系,结合示范创建过程中的典型案例,用50天时间,辗转江苏、浙江、四川成都、北京密云县、西安浐灞区、贵州凤岗县6个省市的县区乡镇,行程2万公里,采访摄制了8个专题新闻,连续在央视焦点新闻、新闻直播间等多个栏目中播出。
引导公众的意识归流,最好的方式莫过于让公众共同参与。2012年9月,以唤起公众生态文明意识觉醒为目的,研促会与中国环境报社联合策划举办了“生态文明大家谈”征文活动。这个激发公众进行自我思想启蒙的活动,从发出征文活动启事到截稿总共费时2个月,收到来稿860篇,经专家评选,其中有84篇获奖。2013年9月,征文遴选结集由中国环境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值得肯定的是,这个征文活动获得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公众的广泛参与,直到一年后还有公众明知时间早过仍在寄稿。苏州一位居民随稿附信说,“我知道征文早已结束,写这篇稿件不在于是否评奖,只是对生态文明建设表个态,尽个公民的责任。”更令人可喜的是,无论是白领、蓝领,也无论是干部、教授,尽管对生态文明的理解有差异,水平有高低,但在征文的字里行间无不充满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正是形成生态文明社会价值观的基础和保证,也间接地证明这种模式的引导是成功的,公众的生态文明意识正在觉醒,美丽中国大道可期。
公众是多层面的,公众意识和行动力的引导方式也是多样化的。2013年的世界环境日来临之际,研促会在环保部和共青团中央支持下,联合北京林业大学策划组织了“践行生态文明 放飞青春梦想——全国百所高校纪念世界环境日主题活动”。活动发动高校大学生“践行一件小事,参与一项活动,发出一份倡议,传递一个梦想”。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研促会会长陈宗兴,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李干杰,研促会常务副会长祝光耀出席了活动启动仪式。全国各地百余所高校学生积极响应,联名向全国所有高校学生发出倡议书“生态文明从我做起”,并参与了“生态文明与青春梦想”微博和微话题在各自高校网站、互联网论坛传播的联动活动。这个主题活动在高校学生积极性高涨下,延伸为“美丽中国•美丽乡村——2013大学生暑假绿色长征宣传调研实践活动”,仅北京高校就组建了20余支大学生社会实践团。参加实践活动的大学生足迹遍布18个省市自治区的乡村、林区、牧区……
研促会的绿色行动,在公众的心田里播下了生态文明理念和价值观的种子。良种入沃土,春催早成苗。可以相信,这颗种子将长大成树,为中国留下遍地绿荫。
三、绿色的耕耘
徜若说传播生态文明的科学理念,唤醒民众的生态文明意识是播撒新时代的种子,那也可以说,解读顶层设计、促进制度建设、推广研究成果、交流创建经验、规划区域战略等,就是以天地为“田”的集约化绿色耕耘。研促会不是政府职能部门,但它能够协助政府调查了解公众的生态诉求,促进改革和完善制度;研究会也不是专门的权威研究机构,但它可以沟通理论研究与建设实践,集多方智慧成晶,不断为公众推出可资借鉴的成果、经验和模式,不断为地方发展探求生态文明背景下的社会发展道路。
可以说,研促会是生态文明大道上思想先驱的鼓呼者、科学文明理念的播种人,更是生态文明园地的耕耘者。作为生态文明的耕耘者,研促会无疑是忠于职守。实地调研、专题研讨、规划设计、推广成果,这就是播种之后耕耘者的责任,也是研促会联结地方政府、机构与公众,引导民众伟力归流的第三座桥梁。
研促会成立伊始,就与武汉长江生态文明研究中心共同主办了“中国生态文明(2011)武汉策会”,专题就长江流域水资源的利用、保护进行研究和策划。其后,这种专题研讨和实践应用的策划,成为了一种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方式,一年一主题的“武汉策会”也成了研促会在华中地区传播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名片”。2012年,武汉策会就目前城市化、工业化背景下过度开垦、过度取水、过度排污导致湿地面日益缩小、重要湿地部分或全面丧失问题,举行以“湿地保护”为主题的策会,提出了“加强湿地保护立法、建立统一的管理协调机制与监控体系,动员民众参与湿地保护与修复,建立湿地保护与修复示范区”等具有建设性的科学保护方式。2013年12月,武汉策会第三次启动,以“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与对策”为题,探讨长江流域经济带的城市发展战略。策划会结合武汉市、杭州市、成都市、蔡甸区等具有代表性的地区的发展规划与实践建言献策,为长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战略性的对策。
“武汉策会”作为一个成功的品牌,是一个集高端研究力量、结合具体实践智慧、探讨解决战略性具体问题的前端引导,也是研促会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凝聚共识,引导公众高端行动力量的方式之一。
2013年10月27 日,中国县域生态文明建设(张家港)研讨会以"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在江苏省张家港召开。除环保部相关司局和全国部分县(市、区)政府与环保部门负责人参会外,研促会还邀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保部环境规划院的高层专家,就生态文明与城镇化建设问题,从顶层设计理念到基层建设实践进行交流和研讨。与会专家们指出了当下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过于追求经济效率和效果,忽视生活和生态;过于讲求物化增量,忽视人文建设;过于重视量的拓展,忽视质的提高等等。同时,专家和县域基层建设者们形成共识:城镇化建设要走与生态文明融为一体的新型发展道路,通过优化区域空间布局、合理配置城镇内部建设空间、推动绿色低碳建筑、交通绿色社区建设、加强环境基础设施改善、科学维护城镇生态化运行等五个环节来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从理论到实践,从政策到条件,这种为基层建设者们务实解决思想、方法、路径困惑的主题研讨,很受基层欢迎也很容易被公众接收,并化为建设的行动力。
中国生态文明县域(张家港)研讨会,是研促会在开垦生态文明家园的一方试验田,也是它精心培育的孵化器。早在2011年,研促会就与张家港市签署了《关于全面推进张家港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合作协议》,以张家港生态文明建设为试验平台,细心耕耘,打造一个可资借鉴的示范创建标杆。每年一次的张家港县域生态文明研讨会,邀请国家高层次专家,从顶层设计思想、政策层面解读、发展路径方向把握等方面,与基层工作者交流,以务实解惑的专题研讨,总结张家港经验、问题、修正可持续发展目标路径,同时将此模式向全国县域推广。
在建立“试验田”的同时,研促会更发挥汇集英才、融合思想、联结地方基层、引导建设规划的作用。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研促会在系统深入研讨生态文明建设基本理论问题、总结梳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撰了《生态文明建设》专著。姜春云总顾问亲自为这部分为理论卷、实践卷的百万字巨著作序,陈宗兴会长亲自撰写前言,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撰写总论。有20多位省部级领导撰稿,近百位相关部门领导、院士专家以及一线的实际工作者参与了这部专著的编写工作。经过十余月的艰辛努力,这部巨著终于在2013年末完成审读并付梓。这部著作可以说是集中国生态文明理念与实践建设之大成范本,是过往研究者、实践者的智慧结晶。
2013年,研促会受杭州市委、政府委托,组织包括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内,与环保部规划院合作等多部门参与的强大专家团队,对"美丽杭州建设发展战略"开展课题研究。历时半年余,这个团队编制完成了《美丽杭州建设战略研究》和《美丽杭州建设战略研究技术报告》。报告剖析了杭州市自然、历史、文化传统优势,结合新时期市域经济、社会、环境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了包括战略思想、方针、目标、对策、措施在内的建设"美丽杭州"的总体战略。在此基础上,杭州市组织有关部门制定了《美丽杭州建设实施纲要》和《美丽杭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杭州市委召开十一届五次全会,审议通过“实施纲要”和“行动计划”,作出建设“美丽杭州”的决议。
2013年11月19 日,由研促会牵头组织,与环保部环境规划院、沈阳农业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共同承担的辽宁省《苏家屯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简称《规划》的编制并通过了由环保部自然生态保护司主持的专家论证。《规划》在分析苏家屯区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现状的基础上,科学地评估了其所面临的形势和挑战,结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和重点任务,明确了该区建设指导思想、原则、目标、行动方案和重点工程。专家们一致认为《规划》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不仅对苏家屯区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指导作用,同时为全国同类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划编制提供了借鉴。集群体智慧、为生态文明建设建言献策,是研促会的责任担当。2012年上半年,研促会在组织会内外专家学者开展调研的基础上,起草并向党中央提交了《关于在党的十八政治报告中把建设生态文明摆上重要战略位置的若干建议》,为十八大报告起草工作提供参考。2013年初的“两会”召开之际,研促会再次汇集民智,发挥智囊智库作用,积极为党和国家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建言献策,组织相关专家学者草拟了关于生态文明和环境权入宪的议案和提案。“两会”期间,研促会成员和环保系统中的部分全国人大代表与全国政协委员,向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正式提交了《建议》和《提案》。人民网、凤凰网、求是理论网、新浪网、搜狐网、南方日报等国家级媒体和全国知名网站纷纷转发,国土资源部等部委和地方省市政府机构转载评论,这在生态文明建设立法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类似融入地方生态文明社会建设的课题研究工作,花费时间较长,付出心神精力尤多,但在研促会成立的三年来已完成和正在进行重大研究项目的就不少于10项。从课题的提出到结题,专家们的研究论证仅仅只是工作的一部分或一个重要环节,而研促会从“将军”到“士兵”投入其中调研考证、资料数据准备,不知付出了多少努力。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年仅三岁的研促会如今已是成绩颇丰。仅在今年,在“美丽杭州”课题结题后,又初步完成了长沙大河西先导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研促会第四届年会暨中国生态文明论坛2014年会址选定,成都温江区成为主办地,而2015年论坛举行点亦有多家在竞争。
绿色的呼唤、绿色的行动、绿色的耕耘。短短三年,研促会已经在全国近20个省的公众心中播下了希望的种子,也正在培育着生态文明的青苗。在回眸与前瞩时,研促会常务副会长祝光耀感叹道:“生态文明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福泽后世的伟大事业。能为这一崇高而神圣的事业作出贡献,是一种思想境界、一种道德行为、一种光荣和幸运。我们每个人都是志愿者,都是在为人类的生态文明事业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是的,他们都是志愿者,都以此为荣地默默奉献。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道上,这个志愿者的团队还在跋涉,开垦在生态文明中国觉醒的同时,相信它将会走得更远。
作者单位: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