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讯
2014-05-09
宏观
全球原油市场价4个月跌幅超20%
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在10月的月度报告中说,自6月以来,全球原油市场价格持续下跌,四个月来跌幅超过20%。其背后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国际市场,尤其是欧洲与亚洲市场,石油需求低迷;二是由于利比亚和伊拉克原油产量增长,欧佩克9月原油产量达一年来的最高水平;三是美元走挺导致购买力上升,进而拉低石油价格。
对于未来市场走势,欧佩克认为,未来几个月原油价格仍会继续低迷,难以出现快速回升势头。
欧佩克成员国之一委内瑞拉公开呼吁欧佩克召开紧急会议,对原油价格持续下跌进行干预,通过调整产量限额促使供需平衡和价格回升。
但科威特石油部长认为,欧佩克近期原油产量并没达到上限,供应增长很大程度上来自美国与俄罗斯,虽然欧佩克希望原油价格回升,但这并不完全取决于欧佩克。
过去几年,欧佩克一直将原油价格控制在100美元/桶左右。欧佩克将在11月27日讨论是否调整目前每天约3000万桶的产量上限。
国家电网95598实现全网全业务集中
10月24日22时40分,国网北京、山东、上海电力3家单位95598全业务在国网客服中心统一呼叫平台集中上线运行,至此,27个省公司95598全业务实现统一集中运营,国家电网公司“三个中心”管控平台全面运行。这标志着全国首个集约化、专业化的公用事业服务平台建成并全面运行,国网客服中心成为国内规模最大、服务人口最多、功能最全的公共服务中心。
95598热线是国家电网公司服务电力客户“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渠道。通过推进95598集中运营,国家电网公司统一了客户服务标准,消除了地域城乡差异;提高了需求响应速度,改善了客户服务感知;运用了大数据分析结果,增强了服务的针对性;运用在线实时监测加强了客户服务监督;拓宽了智能服务渠道,为用电客户创造了价值。客户的故障报修、缴费咨询、用电申请、投诉举报等10余项诉求都能通过95598平台予以集中、快速受理解决。
中国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全球第一
10月20日,中国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琦在2014年全球绿色增长论坛开幕演讲中表示,截至2014年上半年,中国水电装机容量达到了2.9亿千瓦,风电装机容量达到了8300万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了2200万千瓦。其中,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超过全部发电装机的30%,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超过全部发电电量的20%。中国已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最大的国家。
目前,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不仅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任务艰巨,而且资源和环境压力十分突出。对此,中国已于2012年提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战略,并要求将其融入经济和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推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中国页岩气开采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据10月13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消息,我国页岩气开采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用于地下水平井进行分段的“分割器”——桥塞商用成功,这使我国成为继美国和加拿大之后,第三个使用自主技术装备进行页岩气商业开采的国家。
页岩气是附存于页岩中的非常规天然气,其开采需要集成多项先进技术。2011年开始,我国页岩气开发主力军中石化石油工程公司开始自主创新,用3年时间,相继实现了页岩气钻井、测录井,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3000型成套压裂装备的国产化。桥塞作为分段压裂、加大产气接触面积的“分割器”,成为实现我国页岩气开发工程技术自主化的“最后一块拼图”。
视点
厉行法治给“大国形象”加分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主题,引发国际热议,也给中国的国际形象加了分。
曾几何时,国际上,“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中国前景不明论”层出不穷;中国“侵犯人权”“缺乏民主”“贪污腐败”的言论大行其道。去年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重点展示中国的文明大国形象、东方大国形象、负责任大国形象和社会主义大国形象这四种“大国形象”。其中,“法治中国”将是一个崭新途径,推进依法治国必将从多个方面提升中国形象。
依法治国,将使中国的发展拥有更高质量,使中国的国家形象获得更大改善。全面、持续推进法治,有助于在国际上讲好“中国故事”。中国是一个法治国家,这样的认知和形象,其重要性不亚于中国是第二大经济体的国家形象。有朝一日中国成为第一大经济体,若经济大国形象与法治国家的形象合二为一,那么中国的硬实力和软实力将有空前提升。
毋庸讳言,当今中国离完全实现法治中国还有一段距离,但我们建设法治中国的努力和过程,将使中国在国际上获得更多的主动权和话语权,为中国和平发展赢得更加有利的外部舆论环境。
“治霾马拉松”,没有局外人
10月19日,2014年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如期举行。雾霾再次袭来,当天的PM2.5指数达300多,不少参赛者戴上了各式各样的高倍防护口罩。“尽量用鼻子呼吸”的提醒、戴口罩跑马拉松的反差,引发人们的深切思考。
即便是体育赛事,雾霾也成了必须考虑的“X因素”,所谓“心肺之患”由此可见一斑。
雾霾之下,谁都不是局外人。不管是“躲在口罩里看”,还是编出段子抱怨,不仅于事无补,更不是负责任、有担当的态度。提升公众参与热情,开展治理雾霾的全民行动,无疑是重要的基础工程。
解决雾霾问题,除了加强对空气污染生产者的监管,提升内部举报者的保护和奖励,还需要公众的实质性参与。只有出真招、动真格、见实效,才能吸引广大群众同呼吸、共努力,凝聚全社会的力量,跑赢这场消除“心肺之患”的“马拉松”。
媒体不能做“差不多先生”
《人民日报》一位编辑处理稿件时,对一则读者来稿纠结许久。一处援引的法规文件,言之凿凿,直指问题要害。然而,一查吓一跳,这句文件引文竟没有具体出处,网上的满天飞,只是一个又一个的“接力摘抄”。想来后怕,幸亏“较真先生”战胜了“差不多先生”,否则何以交待?
网络时代,许多人对新闻的表达习惯于“顺手拿来”,许多事实局限于“差不多就行”,而不力求准确,更懒得认真核实、规范表述。必须承认,这已成为今天不少媒体工作者的通病。
在信息鱼龙混杂、传播容易变形走样放大的今天,类似现象可能防不胜防。但越是这样,越要审慎严谨,既要防止自己成为受害者,更要为减少误读空间、避免放大伤害,更好发挥把关作用。
新媒体带给我们查阅的便捷、传播的通畅,但永远取代不了亲临现场的调查、务求真实的态度。有学者对一地“媒体生态”的测试发现,八成网络报道是在“炒冷饭”,剩下的原创报道中,95%仍来自传统媒体。这一方面告诫我们,传统媒体的责任依旧重大,必须看到自己一字、一言,都可能在网络上激起蝴蝶效应。与此同时,新媒体也须转身,走出简单的“下载—复制—粘贴—发送”模式,自觉不做谣言的扩音机、放大器。
“新闻工作的实质是用核实进行约束”。讲故事的人,真实永远是第一位的素质。蘸起真实的墨汁,写下经得起求证的新闻,不做那个“差不多先生”,是我们肩上共同的责任。
10月下旬,以迎接APEC会议为主题的花坛在北京东单亮相,为秋季北京增添一抹美丽的风景。11月5日至11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领导人会议周各项活动将在北京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