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供应链的现状及问题分析——基于新疆番茄数据
2014-05-09林秋平李元辉
林秋平,李元辉
(1.新疆财经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2;2.新疆大学 科学技术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8)
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番茄制品的生产国和第一大番茄制品出口国。2011年我国番茄及番茄制品出口总额近10亿美元,番茄制品产量达到129万吨,出口量为113万吨,占世界贸易量的30%以上。但是,我国是番茄制品的消费小国,我国人均年消费番茄酱仅0.6公斤,将近90%的番茄制品用于出口。作为中国最大的番茄生产基地,新疆番茄制品的总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0%以上。新疆以独特的光热和水土条件成就了优质番茄的生长,加工而成的番茄酱成为国际市场公认的优质产品。2012年,新疆番茄制品的年产能已经突破200万吨,成为亚洲最大的番茄制品生产和加工基地,与美国加州的河谷地区、欧洲地中海地区并称为全球番茄种植和加工的三大中心,年出口量约占全球番茄酱贸易总量的四分之一。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国际的番茄市场受到较大的冲击,国内番茄加工企业亏损严重,番茄制品供应链表现得很脆弱,供应链上下游从种植到销售波动都较大。番茄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番茄产业的发展引起了各界的关注。充分认识到番茄制品供应链的不确定性,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对番茄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新疆番茄供应链现状
新疆番茄产品主要包括生鲜工业用番茄及其制品(番茄酱、番茄沙司、番茄汁、去皮番茄),生鲜番茄具有明显的生产周期长、保质期短的特性,而番茄制品尤其是番茄酱则具有生产周期短、保质期长的特性。番茄产品的特殊性使得番茄产品供应链不同于其他一般农产品供应链,对番茄产品供应链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新疆番茄产业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特有的供应链,从产品的角度来看其供应链结构如图1所示。
上游原料供应环节,农户和加工企业的供应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番茄加工企业与农户签订购销合同,并给农户提供种苗,农户按照合同要求种植工业番茄并将成熟的番茄销售给加工企业,即所谓的订单农业;二是番茄加工企业与农户签订土地租赁合同,合同期限一般为1年,农民将土地租赁给加工企业,加工企业据此建立自己的种植基地;三是在没有购销合同的情况下,农民种植番茄并自主选择买家。目前,订单农业是新疆工业番茄的主要供应形式。
图1 新疆番茄产品供应链结构图
中游加工环节,截止2012年新疆番茄加工企业的数量已经达到116家,形成中粮屯河、新中基、新疆天业、冠农股份、昊汉集团五家龙头企业,2012年其原料收购量占所有加工企业的50%。番茄加工企业主要以生产番茄酱为主,仅少数大型加工企业如中粮屯河极少量的生产了番茄红素等附加值高的番茄制品。
下游销售环节,新疆番茄酱主要销往国外市场,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欧盟、俄罗斯、日本、韩国、沙特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进口国的大型经销商或代理商在低价大批量购得新疆番茄酱后再将其销售给番茄深加工企业。
2 新疆番茄供应链特征
统计数据的标准差及标准差系数反映了统计数据的波动程度,本文选取番茄种植面积、番茄酱产量、出口价格的标准差作为评价指标来衡量番茄产品供应链上游、中游及下游的不确定性,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近年来新疆番茄产品供应链不论在是上游原料供应环节,还是中游番茄酱的生产环节,以及下游番茄酱的销售环节表现出明显的波动性特征。
表1 2002~2012年新疆工业番茄种植面积、番茄酱生产及出口统计
2.1 供应的波动性。新疆番茄产品供应链中游和上游结点供应的不确定性较强且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如图2所示。
图2显示,从2002年到2012年新疆番茄产品的供应及销售经历了两个波动周期。2002年到2005年是一个周期,2006年到2012年为一个周期。由于番茄产品供应链各结点产量的波动性较强,分阶段的增长率更能说明问题的本质。具体而言在第一个波动周期,上升阶段即2002年到2004年,番茄酱产量的增长率为30.75%,而农户种植面积的增长率为28.57%(采用种植面积这一指标衡量供应链上游的不确定性更加客观,因为种植面积大小是农户可以决策的,而生鲜番茄产量的高低不仅受种植面积的影响还会受到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下降阶段即2004年到2005年,番茄酱产量的增长率为-39.62%,而农户种植面积的增长率为-29.24%。在第二个波动周期,上升阶段即2006年至2009年,番茄酱产量的增长率为30.89%,而农户种植面积的增长率为25.60%;下降阶段即2009年到2012年,番茄酱产量的增长率为-24.60%,而农户种植面积的增长率为-17.96%。结合表1数据以及上述计算可以得出,番茄酱产量的变化趋势与番茄种植面积的变化趋势有一定的一致性,但是番茄酱产量的变化更为剧烈。总体来说,上升阶段番茄酱产量的增长速度比农户种植面积的增长速度快,下降阶段番茄酱产量的下降速度比农户种植面积的下降速度快。
图2 2002~2012年工业番茄种植面积、番茄酱产量、出口价格变动趋势
2.2 价格的波动性。新疆番茄产品供应链在下游环节表现出价格的波动性,且价格的波动性周期与供应的波动性周期相同(如图2所示)。具体来说,进入21世纪后,随着番茄酱价格的上涨,世界各主产区增加了产量,在2004年达到第一个供应峰值,当年全球番茄酱价格也达到最高值788.1美元/每吨,番茄酱滞销,随后的2005年番茄酱价格下跌,全球番茄出现大幅度减产,进而引发番茄酱的价格的新一轮上涨;至2008年新疆番茄酱价格达到915.53美元/每吨,而国际番茄酱价格达到1 300美元/吨,2008年的价格暴涨导致2009年全球种植面积扩大,出现历史上最高加工番茄产量4 237万吨,至此番茄酱行业步入3年的去库存阶段;直至2012年内蒙洪涝、加上新疆干旱导致中国工业番茄大幅减产,再加之新疆番茄加工企业的“限产保价”政策,使得国际番茄酱的供给量出现缺口,最终导致番茄酱价格的又一轮上涨。由此可见,番茄产品供给量的变化会导致番茄酱价格的波动,而反过来番茄酱价格的波动又引发了上游番茄酱及原料产量的波动。
综上所述,新疆番茄产品供应链不仅在各结点表现出波动性,且上下游的波动性程度不一致,中游环节的波动性最为剧烈。总体来说新疆番茄产品供应链具有波动性强而协同性差的特征。
3 番茄供应链存在的问题
番茄产品供应链的不确定性使得整个供应链陷入“减产—涨价—增产—跌价—减产”的恶性循环,导致农企利益联结不稳定、加工企业盲目扩张进而引发供应链结点利益受损。
3.1 农企利益联结不稳定。虽然番茄加工企业与农户主要采取订单农业的合作形式,但是契约的约束力极低。当番茄酱滞销时,加工企业产生违约行为,具体体现在企业拒收或压低收购价格,或者虽然按合同价收购,但是在原料验收环节提高标准或降低对原料的评价等级,农户利益受损,种植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当销售行情好时,农户违约,具体体现在农户会选择将番茄出售给收购价格高的企业,番茄加工企业为取得原材料而进行田间地头抢购,不管番茄质量,企业一律高价收购,如此一来,一方面不合格的原料影响到番茄酱的质量,一些企业生产的番茄酱屡遭退货,另一方面企业的原料收购成本增加,致使企业利益受损。以新中基为例,其番茄酱产品2007年的销售毛利率为34.9%,2008年为46.17%,销售毛利率上涨了32.29%,而2008年相比2007年新疆番茄酱价格上涨了60.83%,由此可见销售毛利率的上涨幅度仅及售价上涨幅度的50%。
3.2 加工企业产能过剩。在过去的10年间,新疆番茄酱加工企业的番茄酱生产能力呈上涨趋势,如图3所示。
根据图3数据计算可知,从2002年到2012年新疆番茄加工企业生产能力的平均增长率为14.87%,而番茄酱产量的增长率仅为1.57%,生产能力的增长率是产量增长率的9倍;生产能力的平均利用率51.63%,即有近一半的产能闲置。加工企业的盲目扩张导致产能过剩,进而使企业的盈利水平下降。以新中基为例,尽管2013年上半年国际市场番茄酱销售价格有所回升,但由于公司2012年番茄酱产量较小,设备达产率较低,番茄酱生产成本较高,致使公司2013年上半年净利润为负值。
3.3 加工企业经营的持续性较低。我国番茄制品主要以出口为主,导致番茄加工企业的经营受国际市场影响非常大,生产加工很不均衡,加之番茄制品品种单一,主要以大包装的番茄酱为主,番茄加工产业链短等方面的问题,使得加工企业经营的可持续性较差。番茄酱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番茄制品企业的业绩。当番茄酱价格高时,企业的盈利在一定程度上有保障;而番茄酱价格低时,一些小企业破产倒闭,大企业则亏损。例如,2010年新疆番茄酱行业几乎陷入全行业亏损,以生产销售番茄酱为主的新中基2010年度亏损3.12亿元人民币,接下来的两年也连续亏损,公司面临退市风险。
综上,番茄产品供应链的不确定性不但会导致农户及加工企业利益受损,还会使得供应链整体效益下降。因此分析并发现导致番茄产品供应链不确定性的因素并提出解决策略具有现实意义。
4 番茄产品供应链波动性原因分析
从供应链的角度来说,上游环节的供应量主要取决于下游环节的需求量。据统计,从2000年到2012年,全球工业番茄年平均需求量为3 800万吨,同时,近10年来国际番茄酱的需求量也保持较平稳的增长,增长率大约为3%。也就是说番茄产品供应链供应的波动性并非由需求导致的,本文将供应上游环节波动性的影响因素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4.1 加工企业采购与生产决策的盲目性。从表1统计结果可知,番茄加工企业的生产能力的标准差系数为0.43,大于番茄酱产量的标准差系数0.35,也大于工业番茄收购量的标准差系数0.33,更大于工业番茄种植面积的标准差系数0.31,即加工企业产能的波动率最为剧烈且呈快速增长趋势,这说明,番茄加工企业没有科学地根据实际需求量进行产能和产量的调整,进而导致自身产量的波动性;其次番茄加工企业原料采购量的波动程度也较为剧烈,而原料的采购信息传递到上游农户,会影响到农户的种植决策,进而表现出农户种植面积的波动性。
图3 2002~2012年新疆番茄酱加工企业番茄酱生产能力与产量变动趋势
4.2 信息传递的滞后性。下游的销售信息没有及时、准确的传递给农户。下游番茄酱价格的变化会引导上游番茄酱以及工业番茄的供应,但是,价格信息在沿着供应链的下游向上游传递的过程中受到了干扰,相对上游的农户来说,加工企业对市场信息的了解更加及时和准确,例如,2009年番茄酱的产量达到102.5万吨,而出口量仅为44万吨,出口价格达到1 002.5美元/吨,番茄加工企业及时掌握了番茄酱滞销这一信息,在2010年减产,番茄酱产量的增长率为-26.47%;而2010年相比2009年农户种植面积增长率为-12.01%,说明这一信息并没及时的传递给农户。导致信息传递滞后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1)种植分散。新疆加工番茄的种植模式有农户家庭种植和公司基地种植两种,主要以农户家庭种植为主。由于农户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限制,除个别家庭因转包土地进行规模种植之外,一般家庭仅限于自有土地种植,加之一般家庭除了种植番茄外,还要种植其它农作物,因此,工业番茄的种植仍然为小规模分散种植模式,在这种种植模式下,农户数量众多,信息沟通成本增加。此外,农户所掌握的信息也很有限,农户主要通过当年加工企业收购工业番茄的情况判断供应链下游的销售状况以及预测下一年的行情,根据该信息做出种植决策。
(2)生产分散。对于中游加工环节,2012年新疆番茄企业达到116家,与之相比,全美一共有番茄加工企业13家,而且加工企业之间主要以价格竞争为主,恶意竞争现象严重,加工企业信息沟通的意愿较低。最终导致供应链上游结点之间的信息沟通不畅。
4.3 核心企业地位逐渐缺失。新疆目前有五大番茄加工龙头企业,分别为中粮屯河、新中基番茄、昊汉集团、天业股份、冠农股份公司,中粮屯河和新中基凭借规模化生产和拥有番茄种植基地等优势,稳居行业龙头。2011年这两家番茄制品产量占中国总产量的比例分别为38.9%和24.6%。但是,番茄加工企业在番茄产品供应链中仍没有话语权。在下游销售环节,虽然新疆出口番茄酱几乎占到国际番茄酱贸易量的30%,但是加工企业没有定价权,新疆番茄酱的出口价格一直低于国际番茄酱价格,一方面是由于新疆番茄酱具有成本优势,但更主要的原因是加工企业之间的竞争,以及番茄酱的售价被国际代理商和经销商掌控;在上游材料采购环节,农户屡屡出现失约行为。从以上可以看出,番茄加工企业既无法影响下游番茄酱的销售,也无法做出科学的产量决策,同时更无法协同上游农户原料的供应量。核心企业地位缺失导致番茄产品供应链上结点各自为政,供应链整体的协同性极低,而加工企业之间外争市场、内抢原料的现象成为困扰行业发展的顽疾。
综上,加工企业决策的盲目性、企业和农户之间的信息传递不畅以及农户获取信息的有限性、供应链核心企业地位缺失是导致番茄产品供应链不确定性的主要原因。
5 政策及建议
针对上述导致供应链不确定性的主要因素,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5.1 提高加工番茄种植农户的组织化程度。组织加工番茄种植农户形成农业产业化组织,由农业产业化组织牵头与加工企业形成购销合同,确定组织成员的种植规模和销售价格,这样既能保证单个农户的种植收益也能稳定加工番茄的供给。此外,农业产业化组织在农闲时期对农户培训相关网络及通讯基础技能,使农户能较容易地获取相关农产品的销售信息,有利于其决策的理性化。
5.2 加工企业建立供应链核心企业地位。首先,对上游供应环节,加工企业应当加强基地的建设,一定规模的种植基地既可以保障企业原料供应的稳定性和质量的可靠性,同时大规模种植有利于机械化的实施进而降低原料成本。其次,中游加工环节,一方面大型加工企业进行产业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另一方面加工企业应当加大研发力度,增加产品种类,生产高附加值的番茄制品,减少由于产品同质化带来的竞争。最后,对下游销售环节加工企业要加大国内市场的开发力度,减少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度。
[1]王拴乾,陶琳,黄俊,等.新疆番茄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J].新疆社会科学,2007(4):22-27.
[2]林秋平,李元辉.新疆番茄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J].北方园艺,2013(23):187-189.
[3]赵磊.我国番茄制品出口现状及发展探讨[J].对外经贸实务,2011(6):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