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们心中的节日

2014-05-08农耘

三月三 2014年5期
关键词:花炮家家户户糯米饭

农耘

农历三月初三,简称“三月三”,是壮族的传统节日。

我出生在桂西南边陲大新县的壮族山村,儿时的许多往事已经淡忘,可是在老家过“三月三”节日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

在我们家乡,三月三主要活动有两项:祭祖拜坟扫墓和赶歌圩。

三月三到来之前,家家户户都准备好糯米、鸡鸭和乳猪、米酒、鞭炮、钱纸;家庭主妇们还采来新长的枫叶、红蓝草、黄花或者黄姜,然后煮出黑、紫、红、黄色水,分别把糯米泡在里面染色。三月初三凌晨,女人们便早早起床,把染好的糯米放到蒸笼里蒸,蒸出黑、紫、红、黄、白各种颜色的糯米饭,称五色糯米饭;男人们也早早起来杀鸡鸭、宰乳猪、做烧猪。家家户户,屋里屋外,一片繁忙,洋溢着节日的气氛。

等这一切都准备停当,吃过早餐,家家户户挑糯米饭、扛烧猪出门拜坟去了。这时,山野里到处是扫墓的人影,欢声笑语不断,鞭炮声此起彼伏。每家每户的祖坟上都挂起了五颜六色的坟标,成为山野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有的家族人多,祭拜结束,就在祖宗的坟头,摆起宴席,摆碗筷的、倒酒的、砍烧猪的,一派喜气洋洋,山野里飘荡着酒肉的香味。不一会儿,空旷的山野响起了一阵阵猜码声、喝彩声、山歌声、欢笑声……这是“三月三”那一天才能看到的欢乐场景。

祭拜完祖坟赶歌圩,这是先辈们流传下来的“三月三”习俗。

所谓“歌圩”,有的地方是在传统的圩镇里举行,有的地方是在野外一个山清水秀或者自然环境比较好的地方举行。地点一经选定,就成为永久的歌圩场所。每当那时,圩镇上的小商小贩们就把商品、食品,搬到歌圩摆起地摊,等赶歌圩的人一来,就做起买卖。在我们那里,解放前的歌圩内容有:对山歌、抢花炮、采茶舞、舞狮、斗鸡等内容。青年男女们自然是对歌去了,老年人和小孩就去看抢花炮或看采茶舞、舞狮。歌圩异常热闹,有时连续几天,人流还是络绎不绝。

小时候,每年“三月三”都能享受到节日的欢乐。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家乡的“三月三”只有扫墓而没有了歌圩,加上长大后外出读书、工作,远离家乡,也远离了节日。即使有机会回家,也只能给祖宗扫墓,再也看不到歌圩的热闹场面了。往日节日的欢乐只能在回忆往事中寻求、回味,心中难免有许多遗憾。

值得庆幸的是,1985年,自治区决定于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在壮族聚居的武鸣县,举办大型壮族三月三歌节(圩)。武鸣县委、县政府领导深入发动群众,当年就把歌节办得有声有色,连续三天三夜歌不断,声势浩大,获得各方的好评。接着自治区内有的县份、有的乡镇也仿效武鸣县,恢复了“三月三”歌圩。而武鸣县自此之后,年年倾力举办,到2013年,一共举办了28届歌节(圩)。武鸣壮乡三月三歌节(圩)活动内容丰富,除了唱山歌,还有壮族传统民族风情抛绣球、传统体育抢花炮、多人板鞋比赛、千人竹杠舞等。这些富有民族特色的、群众性的文化娱乐活动,场面异常热闹、壮观。展示出壮族民间文化灿烂多姿、丰富多彩,使歌节成为壮民族一年一度的文化盛宴。

更令人欢欣鼓舞的是,今年自治区人民政府作出决定:“壮族三月三”节日放假2天,让人们有时间去组织和欢度自己的节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在通知里,还特别强调新闻、体育、文化、旅游等相关部门,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做好组织工作,让人民群众度过欢快祥和的节日。自治区人民政府作出这样的决定充分说明“壮族三月三”开展的祭祖扫墓、赶歌圩活动,是健康向上的活动,是民族文化生活的载体,是壮族精神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值得尊重和传承,让优秀的民族文化代代相传。这个决定无疑是英明的、充满人性化的,受到了壮族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称赞的。

有了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我们心中的“壮族三月三”节日活动,规模更宏大,内容更丰富多彩,节日欢乐的氛围更加浓郁。

啊,让我们心中的节日之花永远盛开,永远绚丽多姿!

猜你喜欢

花炮家家户户糯米饭
浏阳花炮
五彩缤纷的糯米饭,可以吃吗?
小年夜里赤豆糯米饭在飘香
糯米饭
跟踪导练(一)2
风往哪吹
做礼花炮
岑溪抢花炮
家家户户用得上 不用洗洁精的去污“大力士”神奇万洁布 让我这个农民一年大赚特赚
平安到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