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市南站增加到发线方案研究
2014-05-07王丙寅
王丙寅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济南设计院,山东济南 250022)
青州市南站位于山东省青州市境内,是胶济线上的二等中间站,车站中心里程K235+966。车站主要办理货物列车,军用列车和路用列车的接发、会让、摘挂及装卸作业,同时具备接发旅客列车的条件。经过能力计算分析,本次改造青州市南站增设到发线1条。根据青州市南站站型布置、地形条件,结合既有设备现状及运输组织方式,经研究提出三个方案。
1 青州市南站情况简介及能力分析
1.1 既有青州市南站概况
青州市南站有正线2条(Ⅰ股、Ⅱ股),有效长分别为1 573 m、1 400 m。到发线6条(3股、4股、5股、7股、9股、11股),有效长分别为1 488 m、1 323 m、1 270 m、1 162 m、1 074 m、1 074 m。调车线 2 条(13股、15股),有效长为分别594 m、564 m。车站东西两端各有牵出线1条,设安全线2条,车站现衔接7条专用线。青州市南站东咽喉设货物场一处,设货物线5条。
图1 既有青州市南站平面
青州市南站设基本站台1座,尺寸为560 m×5 m×1.25 m;(3)股、(5)股之间中间站台1座,尺寸为519 m×7.5 m×1.25 m。青州市南站既有平面见图1。
1.2 青州市南站到发线能力计算分析
弘润专用线在青州市南站接轨造成运量的增加,是否会导致青州市南站现有到发线能力紧张,需要进行既有到发线能力的计算分析。
(1)通行列车对数
现状:图定开行客车4对,货车76对(其中上行76,下行76列),其中青州市南站停站作业的货车取送上行2列、下行2列,小运转6对;整列调车上行3列,下行2列。
(2)到发线通过能力
本次研究经过充分调研,考虑青州市南站到发线的实际使用状况,3、4股到发线一般作为客货列车待避、停站,旅客列车到发作业使用,不作为接发本站货运作业列车的线路,因此未纳入到发线能力测算。
能力利用率计算公式
K=(T-∑t固)/(1 440M -∑t固)(1-r),
式中 M——平行进行同一种作业的设备数量;
r——空费系数,取 0.2;
青州市南站既有到发线通过能力利用率计算见表1。
弘润专用线开通后青州市南站到发线通过能力利用率计算见表2。
表1 青州市南站既有到发线通过能力利用率
表2 青州市南站到发线通过能力利用率
经过对到发线能力的计算得出,弘润专用线增加运量后到发线利用率K=0.87,而到发线利用率K取值范围应为0.75~0.80,增加运量后K超出取值范围,因此能力比较紧张,需要增加到发线。
2 改造方案比选
2.1 Ⅰ方案
本方案针对到发线满足1 050 m条件进行研究,具体方案如下。
在既有(7)股东咽喉新设76号道岔,道岔侧股连接既有(9)股,拆除既有(9)股与(11)股连接(74号)道岔;在既有(72号)道岔岔后新设74号道岔,道岔直股连接(11)股,侧股连接既有(13)股,同时拆除既有(13)股与既有(60号)道岔的连接及既有(15)股与既有(62号)道岔的连接;增加既有(60号)道岔与既有(13)股连接及(62号)道岔与新设17股连接。西咽喉在既有交分(31~37号)新设道岔与既有(15)股和17股连接,同时新设47号、49号道岔分别与既有571专用线和外贸专用线顺接。改造后(7)股、(11)股、(13)股有效长分别为1 124 m、1 079 m、1 114 m,满足1 050 m标准(见图2)。
图2 青州市南站改建平面示意(Ⅰ方案)
2.2 Ⅱ方案
本方案针对减少改造工程量进行研究,具体方案如下。
拆除既有(74号)道岔与既有(11)股连接曲线,新设(76号)道岔分别与既有(11)股和既有(13)股连接,同时拆除既有(13)股东咽喉与既有(60号)道岔的连接以及既有(15)股与既有(62号)道岔的连接,增加既有(60号)道岔与既有(13)股连接及(62号)道岔与新设17股连接。西咽喉改造同Ⅰ方案。改造后(11)股、(13)股有效长分别为1 039 m、1 074 m(见图3)。
2.3 Ⅲ方案
在Ⅰ方案及Ⅱ方案对比研究的基础上,主要针对绕避既有电气化立柱,减少改移量进行方案研究。
方案基本与Ⅰ方案相同,由于本站电气化立柱较多,因此为了尽量绕避既有电气化立柱,减少对电气化立柱造成的拆除改移,由(15)股西端47号道岔后向北引一条反向曲线,将线间距调整为7.3 m,减少4组电气化立柱改移(见图4)。
2.4 优缺点分析及推荐意见
各方案的优缺点分析见表3。
表3 青州市南站方案比选
图3 青州市南站改建平面示意(Ⅱ方案)
图4 青州市南站改建平面示意(Ⅲ方案)
综上所述,Ⅰ方案虽然工程量较大,投资较多,但车站到发线有效长满足1 050 m,Ⅱ方案改动较小,但是不满足有效长1 050 m标准,Ⅲ方案对电气化支柱进行绕避,但是造成外侧拆迁,并未减少工程量。故本次研究推荐采用Ⅰ方案。
[1]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中化弘润铁路专用线改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R].北京: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2013
[2] GB 50090—2006 铁路线路设计规范[S]
[3] GB 50091—2006 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S]
[4] TB 10001—2005 铁路路基设计规范[S]
[5]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铁路技术管理规程[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6] 郝瀛,马炜,王奇荣,等.铁道工程[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
[7] 易思蓉.铁路选线设计[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
[8] 铁道部第四勘测设计院.铁路工程设计技术手册:站场及枢纽[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
[9] 詹振炎.铁路选线设计的现代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1
[10]铁道部第一勘测设计院.铁路工程设计技术手册.线路[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