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领导干部要做严守纪律的表率

2014-05-06石泰峰

唯实 2014年3期
关键词:党的纪律纪律党员干部

石泰峰

领导干部要做严守纪律的表率

石泰峰

党的十八大对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做出全面部署,特别强调要严明党的纪律,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就严明党的纪律、加强党的建设,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三次全会上,总书记突出强调了严明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的重要性和严肃性,并提出明确要求。今天,我结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主要就严明党的纪律,谈一些认识和体会,与大家作个交流和探讨。

一、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

党的纪律是根据党的性质、宗旨、纲领,为实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而制定的制度规范,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深刻指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靠什么管?凭什么治?就要靠严明纪律。这是根据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总结我们党自身建设经验教训得出的重要结论。

纪律严明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显著标志。马克思主义政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严明纪律写在自己的旗帜上。1847年,马克思恩格斯创建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同盟章程就明确规定,盟员个人必须服从同盟组织,全盟各级组织必须服从中央委员会和代表大会。马克思深刻指出:“我们现在必须绝对保持党的纪律,否则将一事无成。”列宁是最早提出“党的纪律是铁的纪律”的革命领袖。他在创建俄国革命党时就强调:“党不仅是工人阶级有先进觉悟的部队,同时又是工人阶级有组织的部队,它有其为党员必须遵守的纪律。”纵观苏联和东欧共产党由盛而衰直至解体的演变历程,原因是复杂的,但从某种程度上说,与组织纪律有很大关系,是成也纪律,败也纪律。列宁在分析俄国革命取得胜利原因时曾指出:“一个弄得精疲力竭的又弱又落后的国家竟战胜了世界上几个最强大的国家,根本原因就在于集中、纪律和空前的自我牺牲精神。”与此形成鲜明反差的是,苏东共产党后来纪律松弛、组织涣散、腐化堕落,丧失了凝聚力、战斗力,最后导致党亡政息的历史悲剧。对此,列宁早就敲响警钟:“谁哪怕是把无产阶级政党的铁的纪律稍微削弱一点,那他事实上就是在帮助资产阶级来反对无产阶级。”铁的纪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凝聚力所系、战斗力所在,离开这一点,即使规模再大、人数再多,也只能是一盘散沙。

严明纪律是党的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经验总结。毛泽东曾有一句名言:“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 90多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有铁的纪律做保证。党的一大通过的纲领就对党的性质、组织、纪律做出了规定,二大制定的第一部党章专门设有“纪律”这一章节。井冈山斗争时期提出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为造就一支越战越强的精锐之师提供了坚强保证。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拥有800多万军队,但纪律松弛,结果我们党仅用了3年时间,就取得了夺取全国政权的伟大胜利。毛泽东1949年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总结中国革命胜利经验时,第一条就是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周恩来在阐述这段话时指出:“毛泽东同志特别把有纪律放在最前面,这不是偶然的。因为这是决定党能否坚持革命、战胜敌人、争取胜利的首要条件。”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八大通过的党章指出:“没有纪律,党决不能领导国家和人民战胜强大的敌人而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深刻总结十年“文革”浩劫惨痛教训,明确指出:“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 30多年来,正是凭着这两条,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历经风险坎坷,奋勇开拓前进,在改革开放伟大征程上昂首阔步前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纪律严明是党的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关键所在,什么时候纪律松弛了,党的事业就会遭受损失。

严明纪律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执政,如果不严明党的纪律,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就会大大削弱,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就会大大削弱。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严明纪律对于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显得尤为重要。从总体上说,当前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遵守纪律状况是好的,但也要看到,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的现象还大量存在,突出表现为“三个弱化”:一是政治纪律意识弱化。少数党员干部在原则问题和大是大非面前左右摇摆,对维护中央权威、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立场不坚定;有的缺乏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对社会上流传的各种政治谣言见怪不怪,甚至津津乐道、以讹传讹;有的对违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错误言行不报告、不抵制、不斗争,甚至公开发表有悖于党的纪律的言论。二是组织纪律意识弱化。少数党员干部本位主义严重,“小团体”利益至上,对上级决策部署和制度规定,合意的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甚至阳奉阴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有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严重,不服从组织安排,跟组织讨价还价;有的对组织决定有不同意见,不是通过正常渠道、按照组织程序反映,而是口无遮拦、四处乱说;有的重大事项事前不请示、事后不报告,搞先斩后奏、边斩边奏,甚至斩而不奏;有的把上下级关系搞成人身依附关系,办事不靠组织靠熟人,关系网越织越密,潜规则越用越滥。三是廉洁纪律意识弱化。有的不能严格遵纪守法,不能自觉遵守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守不住底线,经不住诱惑;有的以权谋私、贪污受贿,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有的拉帮结派、任人唯亲,团团伙伙、相互包庇,甚至“集体腐败”。组织涣散、纪律废弛必将给党员干部个人成长和党的事业发展带来严重危害。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高度,牢固树立党的意识、组织意识、纪律意识,严守党的纪律,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严明纪律是在应对风险挑战中谱写中国梦江苏篇章的现实需要。党的十八大确定了“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部署,党的纪律是执行党的路线、完成党的任务的重要保证。当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种政治较量、经济较量更加激烈,西方从来不希望看到一个强大的中国,对我国的围堵遏制有增无减。国内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但宏观经济环境中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仍然较多,经济发展“三期叠加”面临的问题错综复杂。江苏省实施“八项工程”、推进“两个率先”,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十分繁重。特别是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涉及更多深层次的利益调整,顺利完成中央确定的全面深化改革目标任务,需要付出艰巨的努力。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繁重,越要加强纪律建设,确保形成统一意志和统一行动,团结带领人民不断开创各项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二、严守纪律是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

党的纪律包括政治纪律、组织纪律、财经纪律、群众纪律、廉政纪律、保密纪律等多个方面。毛泽东同志说过,路线是“王道”,纪律是“霸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遵守党的纪律是无条件的。作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严守党的纪律,要注意把握“一个根本”,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

把握“一个根本”,就是要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党的各项纪律中,政治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遵守政治纪律是遵守党全部纪律的基础。什么是政治纪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政治纪律是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为方面必须遵守的规矩。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最核心的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中央权威。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是一句空话,而是重大政治原则,是重大政治态度、政治立场、政治方向问题。党员干部必须始终保持高度的、很强的政治定力,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在具体行动上要自觉做到“六个决不允许”,即决不允许散布违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意见,决不允许公开发表违背中央决定的言论,决不允许对中央的决策部署阳奉阴违,决不允许制造、传播政治谣言及丑化党和国家形象的言论,决不允许泄露党和国家秘密,决不允许参与各种非法组织和非法活动。

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坚持贯彻中央精神与立足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的有机统一。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任何具有地方特点的工作都必须以贯彻中央精神为前提,决不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搞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这是坚定不移的。但强调贯彻中央精神并不是说不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只有把中央精神与本地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创造性开展工作,才能把中央决策部署真正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即个人与组织、民主与集中、自由与纪律、自律与他律的关系。

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组织的关系。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这是党的组织纪律重要内容。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能使力量倍增。有句话大家都耳熟能详,就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什么是核心力量?这不仅体现在党制定科学理论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上,体现在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上,同时,也体现在党的严密组织体系和强大组织能力上,没有这一点,党就难以形成领导事业发展的核心力量。相信组织、忠于组织、服从组织,是党内许多老同志最可贵的品质。革命战争年代,许多同志为了完成组织赋予的使命,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文革”期间,许多老同志历经磨难、受尽冤屈,但仍然相信组织最终会还给他们清白和公正。每个党员干部都要强化组织观念,牢记入了党就是党的人,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坚持个人服从组织,任何时候都做到与党同心同德。

做到个人服从组织,要注意把握好四个方面:一是个人的意志和行动必须无条件服从组织的需要和安排,勇于承担党组织交给的任务,不计得失、不计报酬、不讨价还价,尽心竭力为党和人民做好工作。二是坚决执行党的政策和决定,这是党员个人服从组织的最集中体现。对党的决议和政策,如有不同意见,可以按组织程序反映,但是在组织没有改变决定前,不得以任何借口阻挠、延缓、消极抵制决议的贯彻执行。三是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个人都不能凌驾于组织之上,不能把个人意见强加于组织,不能用个人决定代替组织决定,党内不允许有凌驾于党章和党组织之上的特殊党员。四是不能把党组织等同于领导干部个人,党内不能搞庸俗的人身依附关系,不应该把上下级关系搞成毛泽东同志多次批评过的“猫鼠关系”,搞成旧社会那种君臣父子关系或者帮派关系。现在有的干部整天琢磨拉关系、找门路、“架天线”,有的领导干部希望别人唯命是从,多些“自己人”,结果两下一拍即合,形成小圈子、拉拉扯扯。有的案件一查处就是一串人,拔出萝卜带出泥,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存在事实上的人身依附关系!这要引起我们高度警惕。

正确处理好民主与集中的关系。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党内共识来源于民主,形成于集中。民主是集中的基础,只有充分发扬民主才能形成正确的集中;集中是民主的保障,只有进行正确的集中才能形成统一意志。这些年来,江苏各级领导班子在加强民主集中制上做了大量工作,但发扬民主不够、正确集中不够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有的党员干部习惯于个人说了算,搞个人专断,听不进他人意见;有的我行我素、各自为政,不按组织原则办事,严重影响了民主集中制的贯彻执行。

党章规定党员享有八项民主权利,特别强调“党的任何一级组织直至中央都无权剥夺党员的上述权利”。每个党员干部都要从有利于党的事业发展、有利于维护党的利益出发,严格按照正常渠道和组织程序行使民主权利,做到襟怀坦荡、光明磊落,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提高运用民主方法开展工作、形成共识的本领,该集体研究的就不要擅自表态,该征求意见的就不要简化程序,要有足够的耐心听取大家意见特别是不同意见,真正做到从谏如流。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要善于进行正确集中,及时做出决策。一经组织决定,党员个人就要坚决服从,并付诸实施。

正确处理好自由与纪律的关系。自由是在纪律约束下的自由,没有一定的纪律约束,自由也就无法实现。毛泽东同志指出:“民主是对集中而言,自由是对纪律而言。”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党员在党内享有党章规定、制度保障的自由,但必须以遵守纪律为前提。每个党员干部都要认识到,纪律是个圈,自由在里面,与纪律统一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在纪律约束下的自由才是真实的自由。正确处理好自由与纪律的关系,一要存敬畏之心。始终保持对纪律的高度敬畏,把纪律作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敢于向一切违反纪律的行为“亮剑”,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逾越纪律“红线”。二要明规矩之限。搞清楚党员应该享有哪些权利、履行哪些义务,弄明白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哪些事应该怎样做,明确纪律的界限,切实行使权利,积极履行义务,讲政治、顾大局,懂规矩、守纪律。三要负担当之责。在遵守纪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和主动性、创造性,把个人理想追求与党的事业、江苏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投身全面深化改革、实施“八项工程”、推进“两个率先”的生动实践,勇于担当、干事创业,为推动改革发展多做贡献。

正确处理好自律与他律的关系。自律是内在自我约束,他律是外在强制性要求。党的纪律是铁的纪律,是每个党员干部必须遵守的硬杠杠,同时,党的纪律又是建立在党员自觉遵守基础之上的,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只有把自律和他律紧密结合,才能保证纪律的有效执行。

遵守纪律,贵在自觉。古人云:“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严格自律,关键在“四慎”:一要慎独,就是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也能够严格要求,时刻检点自己的行为,不做有违道德和纪律的事,做到人前人后一个样、八小时内外一个样、有没有监督一个样。能不能慎独是检验一个人自制力和自觉性强不强的重要标志。二要慎微,就是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防微杜渐、洁身自好。许多干部走上违法违纪道路,往往是从不注重小事小节开始的。党员干部要从大处着眼、小处做起,切实做到不仁之事不做、不义之财不取、不正之风不沾、违纪之事不干,坚决守住第一道防线、避免第一次放纵。三要慎情,就是要理智对待亲情友情,不能错位,不能越界。共产党人不是六亲不认,也有亲情友情,不是不讲义气,但不是“哥们”义气、江湖义气,而是讲民族大义、事业大义。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亲情观,教育引导自己的配偶、子女、亲友靠自身的努力干事发展,决不允许利用自己的职权或职务影响谋取不正当利益,防止为情所累、为情所伤、为情所误。四要慎友,就是要在社会交往中把握好尺度,不能把人际交往异化为酒肉关系、交换关系和金钱关系。党员干部要注意净化自己的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广交益友、诤友,远离“小圈子”、“小兄弟”。特别是官商交往要有道,不要搞成“拍肩膀”的关系,不要搞成彼此不分、公私不分的关系,真正做到君子之交淡如水。严明纪律,仅靠个人自律是不够的,各级党组织要自觉担负起执行和维护党的纪律的重要职责,理直气壮抓纪律,一贯到底抓纪律,使党的纪律真正成为党员干部的基本遵循和自觉行动。

三、把从严要求落实到纪律建设的方方面面

从严管党、从严治党是我们党的一贯方针。管党治党,重要的是管好纪律。必须坚持严的态度、严的标准、严的措施,切实维护纪律的严肃性、权威性。

严格党性锻炼。严守纪律,起决定作用的是党性。早在1941年,我们党根据长期分散的游击战争环境下某些党员个人主义、无组织状态、分散主义比较严重的情况,专门印发了《中央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提出:“应当在党内更加强调全党的统一性、集中性和服从中央领导的重要性,更严格地检查一切决议决定的执行,坚决肃清阳奉阴违的两面性现象,在全党加强纪律的教育。”党性观念强,组织纪律性就强;加强组织纪律性,必须以坚强的党性作保障。

锤炼坚强党性,要一手抓教育,一手抓锻炼。现在,我们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大多受过高等教育,比较系统地学习过党的奋斗史、国家发展史和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但锤炼党性修养不是读了几本书就能解决好的,必须真正在思想上得到升华、灵魂上得到净化。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并与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密结合起来,切实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努力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真正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增强严守纪律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党章是我们党的总章程,也是党的纪律集大成。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党章意识,真正把党章作为加强党性修养的根本标准,自觉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认真贯彻党章、带头维护党章,把党章的各项规定真正落实到行动上、落实到各项事业中。

党内生活是锻炼党性的熔炉。党性是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而党性不可能随着党龄的增加而自然增强,也不可能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然增强,必须在党内生活锻炼中不断增强。现在我们很多地方党内生活的制度坚持得不好,质量普遍不高,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要不断增强党内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战斗性,坚决反对党内生活庸俗化、随意化、平淡化倾向,坚决反对党内生活中的自由主义、好人主义,使各种形式的党内生活都有实质性内容,都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第一批参加单位普遍召开了高质量的民主生活会,开展了严肃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通过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使党员干部心灵上受到触动、思想上受到教育,达到了“洗澡”、“治病”的目的。我们要以此为契机,经常性地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有力武器,不断清除思想上的灰尘,使党性修养在严格的党内生活中得到提高。

严格管理监督。加强纪律性,离不开有效的管理和有力的监督。现在干部管理监督中普遍存在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失之于松的倾向。要把从严管党治党的要求落实到管理监督的全过程,推动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带头执行党的纪律,始终保持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本色。

严格管理监督,对组织来说,重在管早、管小、管日常。我们党著名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就是从“管小”开始的。秋收起义时期,毛泽东从战士难忍饥寒偷挖老百姓红薯事件中以小见大,先提出了“三大纪律”和“六项注意”,后来根据实际情况充实两项内容,变成“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受到群众的欢迎,成为人民军队铁的纪律。现在,一些党组织对干部中的一些小毛病小问题往往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藏着捂着、视而不见,以至于小毛病变成大问题、小漏洞变成大窟窿。各级党组织要本着对党的事业负责、对干部负责的态度,对干部经常“咬咬耳朵”、“扯扯袖子”,让干部时刻保持警醒,只有多打“预防针”,才能避免伤筋动骨的“外科手术”。抓纪律,要敢于板起脸批评,挺直腰杆批评。很多人感到,对别人批评比表扬难开口,对自己批评比赞扬难接受。这是人之常情,但爱惜羽毛、怕得罪人,你好我好大家好,就会使有些党员干部放松自我要求,甚至违反了纪律还浑然不觉。及时有力的批评是对党员干部的真诚爱护、极大帮助,是增强组织纪律性的有效途径。

自觉接受管理监督,对党员领导干部来说,不仅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境界。但有些同志把严格的监督看成是与自己过不去,总是排斥监督,等到出事之后方才追悔莫及。针对这一现象,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纠正那种监督就是不信任的观念,增强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和依法依规保护监督的意识,自觉把自己置于党和人民事业所要求的各种监督之下。”党员干部一定要增强主动接受监督的自觉性,争当执行纪律的模范。

严格程序规范。程序规范是党的纪律的重要组成部分,严明纪律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严格按程序办事。经过多年的探索,我们党逐步建立起以党章为核心、较为完备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在议事决策、干部任用、组织管理、党内监督等方面,明确了一系列具体的程序规范,有力推动了党内生活的民主化、程序化、制度化。这些程序规范既是严肃的纪律要求,也是推动各项制度规定真正落到实处的重要保证。

从近年来一些地方发生的干群矛盾和群体性事件来看,不少是由于程序不规范、工作不透明、办事不公开导致的。有些党员干部程序意识淡薄,遇到问题怕麻烦、图简单,热衷于“短平快”,随意简化程序,故意规避程序,该向上级报告的搞“瞒天过海”,该走组织程序的搞“化整为零”,该让群众知道的搞“暗箱操作”。特别是征地拆迁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一些重大问题,不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一些重大项目的决策,不按程序办事,缺少群众参与,得不到群众认可,引发了不少社会矛盾。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程序意识,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讲规矩、讲原则,以严格的程序保证权力规范运行。过程公开是程序公正的重要基础。要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凡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事项、群众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决策都要通过各种渠道向社会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以公开促公正、以公正保廉洁。

请示报告制度是组织纪律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一项重要的组织程序。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作为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涉及重大问题、重要事项时按规定向组织请示报告,这是必须遵守的规矩。在执行请示报告制度方面,江苏大多数党员干部做得是好的,但也有一些同志目无组织、目无纪律,自作主张、各行其是,干了什么、人跑到哪里去了,组织上都不知道。作为党的组织和领导干部,一定要强化组织观念、程序观念,该请示的必须请示,该报告的必须报告,决不允许对重大事项隐瞒不报或不据实报告。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是请示报告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按照中央要求,对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抽查核实,对报告不实的,要采取必要的组织措施。

严格执纪问责。纪律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如果纪律得不到有效执行,再多再好的制度规定都只是“纸老虎”、“稻草人”,形同虚设。严明纪律要切实做到有纪必执、违纪必究、执纪必严。

有纪必执,就是对党在政治、组织、工作、财经等各方面的纪律,都要严格执行,坚决不打折扣、不予通融、不搞变通,确保真正落实到位。违纪必究,就是对违反纪律的人和事,坚决做到“零容忍”,决不姑息、决不迁就。各级党组织要认真履行管党治党的主体责任,敢于坚持原则,动真碰硬,对违反纪律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以严格的督查问责保证纪律的贯彻执行。执纪必严,就是坚持党纪面前人人平等,不管是谁,不管职务多高、权力多大,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就一查到底、决不手软。只有做到遵守纪律没有特权、执行纪律没有例外,才能让纪律真正成为规范党员干部行为的硬约束。

优良作风是纪律严明的重要体现。党的十八大后,中央出台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省委出台了十项规定并坚决贯彻执行,严肃查处顶风违纪行为,并向社会公开,形成强大的震慑力。党员干部普遍反映“紧箍咒越来越紧,组合拳越来越密,高压线压力越来越大”,人民群众认为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十项规定是新时期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但也有一些党员干部对执行规定精神存在侥幸心理,严格遵守的自觉性、主动性还不够。我们一定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力度和劲道,持续抓好中央和省委规定精神的落实。当前,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全省市县和基层展开,各地各部门要深入查摆“四风”方面的突出问题,扎扎实实抓好整改,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已经出台的相关规定,切实纠正违反纪律的行为,把作风建设不断推向深入。

(作者系中共江苏省委副书记、省委党校校长)

责任编辑:戴群英

猜你喜欢

党的纪律纪律党员干部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严明党的纪律,克服自由主义——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导读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宝鸡“十严禁”严明村“两委”换届纪律
如何坚持纪律面前一律平等
纪律
新时期党的纪律体系建设探究
党员干部要姓“党”
浅谈新时期加强党的纪律建设